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1)

引言:光荣双雄

在日本著名的游戏公司光荣特库摩旗下,有两个大型正史类游戏被玩家们所熟知与喜爱,那就是《三国志》系列和《信长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国志》是以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与陈寿所著的中国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为蓝本,而开发出的历史战争游戏系列。充满中国风的游戏美术与音乐、考验玩家经营能力与统筹能力的丰富玩法、众多的三国英雄人物等等,都成为了中国玩家们喜爱该系列作品的原因。毕竟,就我国各游戏厂商所制作的各种三国题材游戏而言,并未能出现超越光荣版《三国志》的作品,实乃一大遗憾。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2)

图0-1:《三国志14》的游戏画面已经放出

而《信长的野望》则是光荣公司以日本战国时期的历史为蓝本而改编出来的历史战争游戏系列。鲨鱼哥玩过的版本并不多,一是《信长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长的野望14:创造》。平心而论,光荣公司在对《信长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国志》系列作品多许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时期的《三国志11》与《信长的野望12》,光从游戏体验上来讲,在同时熟悉两款游戏的玩法之后,鲨鱼哥玩《三国志11》最难的难度,往往稳定了两个城市之后便索然无味,因为后面的战斗将毫无挑战性。但《信长的野望12》一玩起来就让我感觉到是在和时间赛跑,经常需要停下来思考接下来的战略与战术。它那由即时战略统筹、与各方势力的外交与平衡、兵法与技术的革新等等创新的游戏玩法所堆积而成的强大游戏性,让它更具备挑战性与趣味性。

当然,光荣作为一家日本的游戏公司,自然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传自己国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费心打造《信长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无可厚非的。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3)

图0-2:《信长的野望12:革新》游戏画面

虽然《三国志》与《信长的野望》在游戏品质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两者都有一个于乱世之中傲视天下的枭雄,那就是曹操和织田信长。

在游戏中,两人无论从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经历上,都多多少少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两人之间那些微妙的不同之处,却暗藏着中日两个民族之间截然不同的理念与对后世的影响。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4)

第一章:乱世游侠与尾张的大傻瓜

1.乱世游侠曹孟德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5)

图1-1:在《三国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轻时不仅不爱研究学业,而且在行为上也是放荡不羁、任性之极,他最爱的就是四处替人打抱不平,行“侠义”之事(其实就是打架斗殴)。因此,曹操周围的人们纷纷认为曹操这小子长大了必无建树。

不过,还是有人能够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来自当时梁国的乔玄就曾对曹操说过: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这看似是一个疑问句,但却是对曹操极大的称赞。而看相达人许邵,他对曹操的评价就可谓是人尽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轻时候干过最惊心动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杀十常侍之首张让了。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十常侍乱政,使得整个朝纲混乱、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杀了张让为民除害。但由于张让戒备森严,曹操最后险些被捕,幸得跳墙逃脱,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势力不小,才躲过一劫。后来《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根据这个野史,将其编写成了著名的“曹操献宝刀”刺杀董卓的剧情。

彼时的曹操,年轻气盛,满怀报国之志,实乃乱世之英豪也。


2.尾张的大傻瓜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6)

图1-2:《信长的野望14:创造》中织田信长的形象

十六世纪的日本战国时期,日本幕府也如同东汉末年的汉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们(注1)为了争权夺利也开始了明争暗斗。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时封建制度对领主的称呼,有点类似于三国时期的“诸侯”身份。

三国时期的诸侯们都追求“问鼎中原,一统天下”,而日本大名们则是希望能够“上洛”,意思是占领京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位于京都附近的尾张地区,一个即将改变幕府命运的男人诞生了,他就是被后世称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织田信长。

与曹操一样,织田信长的少年时期也是在离经叛道中度过的。他不仅行事毫无礼仪与规矩,而且四处惹事、打架斗殴无所不为,当地的人都将其视作是尾张的一大祸害。与溺爱曹操的曹嵩一样,织田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虽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为给气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里却各种给儿子惹的事情做善后工作,也是溺爱信长到了一定境界。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爱读书与学习却爱穿着奇装异服四处捣乱的信长,获得了“尾张的大傻瓜”的称号。不过据说本人在听到这样的称号之后,完全不为所动,表露出了无所谓的态度。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7)

图1-3:斋藤道三的女儿归蝶在游戏中的形象

织田信秀在世之时,为了巩固自身地位,曾与河对岸的大名斋藤道三联姻,将儿子信长与对方的女儿归蝶做了订婚的誓约。信秀死后,信长成功继承了父亲的地位。但因擅使阴谋诡计而有着“蝮蛇”称号的斋藤道三,决定暗杀名声不好的信长——因为他认为未来不足以交给这个“尾张的大傻瓜”。

他设宴招待信长,试图在宴会中杀了信长。但信长此番前来,仪表堂堂,行为举止得体,浑身散发出君主应有的气质。他在宴会上的表现彻底征服了斋藤道三,不仅没有杀掉信长,更是从此以后全力辅佐对方。

尾张的大傻瓜,从此在日本战国的舞台之上,崭露头角。


3.心系天下

其实,信长之所以突然变得如此正经,可以在一个日本的民间故事中找到答案。相传他四处游荡,走到一个寺庙中,看到了一个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谦信”、也有“信长”等字样。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长觉得好玩,就过去拿起了刻着自己名字的木板。谁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这小孩!放下那块木板!一统天下之人的名字岂是你随便拿的?”

信长从生下来,便知道自己将来会继承父亲的基业,也许就在尾张这个地方呆一辈子,而“一统天下”这样的概念他是第一次听说。“天下”是什么样的概念呢?这样的想法在信长心中挥之不去。从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统天下就成为了织田信长的人生目标,他的一切行为举止也变得正经与成熟了起来。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8)

图1-4: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之印,意为“于天之下,遍布武力”。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要想达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里得有这件事情。心系天下,就是曹操与织田信长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曹操心系天下,是为了国泰民安、天下没有战乱;而织田信长的心系天下,却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武力与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内心的武士道精神。

两位英雄人物的两种心系天下,绝对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9)

第二章:天下与个人

虽然曹操与织田信长皆为心系天下之人,但却又因为其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其际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无论是三国还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人物,他们受的都是大圣人孔子所流传下来的儒家思想。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忠孝双全,所以徐庶离开刘备进了曹营,是因为曹操“挟持”了他的母亲,这是为了孝;而徐庶进了曹营一言不发,这是他对刘备的忠。但战国时期的日本人则大有不同,他们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极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战死,那么随行的一群武士皆会切腹随主公而去。但我们中国人则会为了亲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10)

图2-1:关羽投降

比如关羽,虽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却并未自杀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挟持的汉朝廷。你说他是为了刘备也好,为了刘备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为了心中的大义。所以我们认为关羽是忍辱负重,他也是三国唯一的大圣人。

回过头来看看曹操,其实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陈宫执意赴死,他善待其母亲与家人;关羽投降,他对关公敬爱有加;哪怕是刘备最落魄的时候,他也不顾身边谋士反对,收其在身边重用。但是为什么人品这么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国人眼中还是属于“邪道”呢?

原因非常简单,他面对汉室昏庸无能的皇帝,态度可没那么好。但是儒学中的“忠”,就是让臣子要对皇帝毕恭毕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这是一种迂腐的思想,是一种把皇帝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实曹营也分为了两派人,一派忠于曹操,比如许褚、典韦、乐进、李典等猛将,一派却忠于汉室,以大谋士荀彧为首。但是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我还记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让这个奸雄在我手上变成治世能臣。”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11)

图2-2:曹操因贪恋美色而中计,典韦为了保护曹操,于宛城战死

所以荀彧在时,汉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过上面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中日文化对于“忠”这个字的理解还是颇有偏差的。中国人大部分认为忠于国家要大于忠于个人,而日本人则极端地认为忠于个人大于一切。

那么这样的观念差异对于我们后人来讲有什么影响吗?

当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在网络的各大论坛上,总有人对于国家方面的问题侃侃而谈、指点江山,他们对于国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绝对是直言不讳,而且抱怨连连。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说祖国的不好和不是,那么这个人绝对会被上一秒还在抱怨自己祖国的国人们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说她不好,其他人没资格。这就是我们体现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12)

图2-3:一群人集体唱国歌的时候总是令人心潮澎湃

反观日本民众,对时政基本是很少关心的,对自己的民族也不是太在意。从两国的国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们的国歌慷慨激昂,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之时还会唱得人热泪盈眶(比如体育竞技得冠军之时),那是一种民族自豪感;但日本的国歌却拥有一丝淡淡的哀愁在其中,将日本近千年的历史,镌刻在了日本天皇一人之上。

忠于天下,忠于个人,这便是曹操和织田信长、中国和日本民族情怀上最大的不同。下面,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下曹操与织田信长身上所散发出的民族性格与本质。


第三章:从曹操看中国儒法并施的大智慧

1.背叛宦官

众所周知,曹操家本为夏侯姓氏,其爷爷夏侯睿因为为官清廉,在官场斗争中不敌其它势力而被罢官,生下夏侯嵩后养不起,才将其托付给了朝中宦官曹腾收养,改名为曹嵩,后来才有了曹操。因此即使说曹操是宦官之后也不为过。

但是东汉末年,十常侍当权,汉朝暗弱,民不聊生,中华各地都发生了各种农民起义。看到世界动荡不安的曹操,毅然脱离了自己所属的宦官之家,带着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一众兄弟起兵,为平定天下战乱而战。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13)

图3-1:曹操与他的两个堂兄弟


2.实用主义

与世俗的尊儒不同,因宦官家庭出身,曹操更崇尚两个字——“实用”。比如曹操爱才,对于他而言,乱世用人,不问出身,只看能力,这就是其尊崇实用性的最佳案例。所以才有了宛城救他于水火之中的典韦,所以才有了数次屡建奇功的于禁,所以才有了对着曹操破口大骂的降将张辽。

他想要平定天下,他就必须和当权者、和士族豪强、和世俗做斗争,并解决他们和人民之间存在的巨大矛盾。所以曹操虽然贵为一方诸侯,但在迎献帝迁都许昌之后,也曾亲自躬耕于许都一带,并开发了“兵农一体”的屯田制度。这样的做法推行之后,不仅解决了蝗灾与人民的口粮问题,更充裕了自己的军队,因为人人皆为农,人人皆为兵。

而附近那些因为黄巾起义失败的流寇和残兵,为了有口饭吃,纷纷加入了曹营。这些流寇残兵,本来就具备当士兵的基础,曹操纳为己用之后,根本无需训练,就可直奔战场,这便是曹营最著名的三十万“青州兵”。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14)

图3-2:曹操接纳青州兵

在豪迈的气量背后的曹操,则是一个崇尚遵纪守法的诸侯,他将法家一派的学说搬上了以儒学为尊的殿堂,依法治国成了曹操的治国理念。因此在许昌的谋反事件当中,曹操宁可错杀一百,也不可放过一个可疑之人,因而他也被世人当做是残暴之辈。但反观官渡之战,曹操在获胜以后发现军中有许多将士与袁营的通敌之信,他二话没说一把火烧掉了所有可疑的信件,事后也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连我自己都没有把握打胜仗,何况在座各位呢?”

所以曹操并不是纯粹的法派,在关键时刻,他也懂审时度势讲人情,这样才留得住人才,才能巩固自己的势力。反观袁绍,因为田丰与审配两派谋士不合,听信因内斗而起的谗言,按法度杀掉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谋士,自掘坟墓。袁绍一味的尊法与曹操刚柔并施的智慧一比较,高下立判。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15)

图3-3:《三国志》中官渡之战插画

3.儒法并施的大智慧

我们经常说,我们是法治的国家,法治是为了维护公平与公正,法治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是法律也是人写的,既然是人写的,就必然存在漏洞。所以我们的民族不仅讲法,也讲人情。

在2018年时,发生了昆山龙哥被砍事件。死者刘某龙(人称龙哥)欲用刀去砍骑电瓶车的于先生,手滑刀落,被于先生捡起刀来怒砍数刀而亡。如果按法律来讲,于先生所为远远超过了“正当防卫”的范畴,但是经过司法各方面的讨论与判断,最终宣判于先生所为完全属于正当防卫。当你面临恶徒的生命威胁之时,难道还要默默等待被杀吗?法律的人情味瞬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也给了那些嚣张跋扈的社会渣滓一个沉重的警告。

从曹操火烧降书的行为可以看出,我们崇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中庸思想,从折中中寻找一种平衡与稳定,这是祖先传下来的大智慧。在今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我国对于外国的国际关系中,都有着深刻的重要影响。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16)

图3-4:曹操火烧降信

我还记得康辉同志就中美贸易战事件在新闻联播中慷慨激昂的发言:

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谈,我们大门敞开;打,我们奉陪到底!

这样的宣言,不仅不失人情,更不失大国气节,令人的爱国之心与对身为中华民族的自豪情感油然而生,这便是强国的气量与底气同在的豪迈。

儒学过度会腐败,法学过度会残暴,儒法结合才是治世之道。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17)

第四章:从织田信长看日本菊与刀的矛盾

1.崇拜强者

日本战国时期,是以武士集团为核心的战斗,其中充满了各种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精神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本质就是——崇拜强者。

日本民族对强者的崇拜,可以说是天生的,他们对人物的评价特别注重凶名。比如织田信长,作为战国时期的弄潮儿,他不仅有着弑兄的过往与屠城的行为,还曾经火烧比叡山,杀了整座寺庙的和尚。所以世人也将织田信长称之为“第六天魔王”。但在这凶残的象征背后,却包含了人们对其无限的尊崇。

所以日本读者看待三国人物的方式,也和我国读者有着显著的不同。我们在罗贯中的影响下,一般都认为作为汉室末裔的刘备是正统的,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是“不正统”的邪道,所以我们亲刘而厌曹。但日本人由于骨子里充满了对强者的崇拜,在徐州犯下了“屠一城,降十城”恶行的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曹操,统一整个中国北方的曹操,就成了他们最喜欢的三国人物。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18)

图4-1:《信长的野望》中织田信长火烧比叡山

也难怪光荣公司会在游戏当中将曹操与织田信长的人设设定得如此相像了,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两人都是渴望用霸道一统天下的英雄。且不论他们对曹操性格认识的偏差,这样的崇武思维,也直接成为了二战时期日本犯下屠城重罪的根本原因。

对于强者的崇拜还在于,日本人对外来事物的接受力相当之高。比如织田信长,对比闭关锁国的幕府,他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他对西方世界带来的科技与文化尤为感兴趣,经常钻研西方技术,所以在他面临武田家踏平天下的铁骑之时,能够急中生智发明出“三段击”这样的改良火枪队将之击溃。

可以看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虽然出自中国人之口,却是日本人最擅长的技巧。他们擅长吸取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与强大。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19)

图4-2:著名的长篠之战中,织田与德川联军击溃了武田家的铁骑

在他们崇拜强者的背后,却是一股超越并征服强者的心。


2.耻感文化

说到日本民族的性格,就不得不提到来自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斯(Ruth)的名著《菊与刀》,它诠释了日本这个充满矛盾的民族文化的本质——那就是耻感文化。

所谓耻感文化,本身也源自我国的儒家文化,是指我们特别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议论我们自己,也在乎自己的名节,更在乎后人对我们的评价是名垂千古还是遗臭万年。所以我们的行为会被很多外在道德与内部环境所制约,从而决定着自己的一切行动。因此崇尚耻感文化的日本人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都会对人彬彬有礼且举止得体,但是在这之后,却是高自杀率与各种心理崩溃的深渊。

于是,耻感文化与对强者崇拜的文化,被日本人强行地融为了一体,并身体力行地彰显着这种及其矛盾的民族性格,传承至今。二战时期我国有着八年的抗战经历,其中日本人在我国所犯下的罪恶,被我国人民厌恶至今,所以我们经常说勿忘国耻。但是我们反观日本,美国二战给日本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对日本国土与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外在创伤与心理创伤。但日本人不仅不仇视美国,甚至还颇有崇拜之意。这种放下国仇而尊敬强者的做法,以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来讲,是绝对做不到的。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20)

图4-3:被原子弹轰炸后的日本


3.侵略性

织田信长崇尚“天下布武”,用武力统一日本,在被明智光秀暗杀后,在事实上继承他衣钵的就是后来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21)

图4-4:《信长的野望》中羽柴秀吉自己改名为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在一统日本之后,骨子里依旧崇尚着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精神,发动了大和民族的侵略战争,坐船出兵攻打朝鲜。好在当时中国处于明朝,国力强盛,三下五除二将这群日本农民从朝鲜半岛给打回了日本岛。但倘若信长彼时还在,我们不敢想象日本将会变得如何强盛。毕竟在他死后,日本又经过了很多年的内斗,才被丰臣秀吉给统一,耗掉了不少国力。如果信长还在,其治国能力与侵略性一定不亚于丰臣秀吉。

所以,虽然如同前文所述,日本人在各种场合中对待别人都是彬彬有礼的,但是到了对手弱小的时候,它就会露出凶残的獠牙。而想驯服这头极端的猛兽,让它尊敬自己,就唯有让自己变得比它强大——毕竟,日本人尊崇繁荣强大的中国唐朝那是有目共睹的。

变得强大,才是获得敌人尊重的唯一途径。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22)

尾章:正确看待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活出未来

无论是曹操还是织田信长,在他们的时代里,对国家统一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人物形象与各种事迹,充分地体现了其儒法并施的巨大智慧;织田信长被夸大的残忍与内心狂傲不羁的性格,则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两位君临天下的乱世英雄,向我们展示了可以代表中日两国的民族性格价值观,而这样的民族价值观,则非常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后人的生活,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启示与警醒。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23)

曹操儒法并施的做法,我们如今仍在沿用,而且还是进化过后的外儒内法,既有道德约束,更有法律制裁。而织田信长所奉行个人崇拜式的武士道精神,不仅导致了过去日本发动万恶的侵略战争,更导致了如今的日本民众对政治与社会的不关心、对国家的冷漠、不婚不育等现象的出现,这些现象如今已经成为了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实在令人堪忧。

但我们不可沾沾自喜或者说一味批判对方,因为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在于崇尚强者且超越强者。倘若我们夜郎自大,势必又将重蹈覆辙,还记得曾经八国联军来侵略我国的耻辱吗?

我们要做到的是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过去,并且不断地反思、反思再反思,从而让自身变得更强,活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日本幕府时期游戏(从光荣双雄看中日民族性格的差异)(24)

(本文由 @逗比鲨鱼哥打游戏 原创,严禁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