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黑暗诗文(子夜黎明前的黑暗)(1)

《子夜》是茅盾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现代经典文学名著,它描写的是1930年前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困境,在战火的威胁下,外资的挤压下,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的情形,以及当时人们的情况。对工人的处境,为抗争不公的境遇所进行的斗争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写,比较全面地反应了那个年代民族工业生存的困境,着重刻画了以吴荪甫、赵伯韬、王和甫、赵竹斋等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形象。

黎明前黑暗诗文(子夜黎明前的黑暗)(2)

关于民族工业的小说是第一次看,之前关于这段历史的了解仅止于书上的记载。民族工业起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最早的民族企业家是洋务派的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他们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等军事和民用工业。多为官商合办,官督商办,采用衙门式的经营,弊端多多。朝廷依靠税收来办这些企业,所产也多自己消化,与市场关系不大。

民国时期,随着经营民族工业的热潮,一批民族企业兴办起来了。多以轻工业为主,多在沿海城市。代表人物有:荣氏兄弟等,侯德榜制碱法的推广,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最有名要数状元实业家张謇,他虽为旧式体制的状元,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时刻投入实业,希望以实业救国。当时信奉“实业救国”理念的人很多,吴荪甫就是抱持这样信念的人。

黎明前黑暗诗文(子夜黎明前的黑暗)(3)

开篇吴荪蒲等人把吴老太爷从老家接到上海,从吴家老太爷的视角来看大上海的繁华与新潮对封建旧遗老的冲击。老太爷看着二女儿的紧身露半条胳膊的装束心里直觉厌恶,窗外人力车上坐着一个穿高叉旗袍露着“大白腿”的女人,他实在无法直视,心中觉得这个世界简直可怕、堕落、让他恶心。但却看到自己的小儿子目不转睛痴呆地看着窗外妇人,一口气就快上不来。这个对比很有趣。吴老太爷的心境也是当时那些无法接受新式风气的前朝遗老们的真实想法。与此同时,四小姐蕙芳却只觉得自己土里土气,羡慕二姐们的时髦开朗,深感自卑。

黎明前黑暗诗文(子夜黎明前的黑暗)(4)

书里公债投资与博弈这一块内容占了很大篇幅,对于像我一样对债券股票了解不多的人读起来就很拗口。赵伯韬和吴荪甫就做空还是做多,“空头”还是“多头”斗来斗去,反复拉扯,以他们为中心的两派也在各自站队,抱团,或彼此倾轧,或妥协合作,反复角力,一决雌雄。这段看起来比较难懂,但看多了也差不多能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也许对经济或股票投资有兴趣的人看起来会更能理解一些。

撇开吴荪甫这个典型的资本家形象,果敢、雷厉风行、敢想敢干、敢承担责任,也勇于挑战风险的形象,赵竹斋这个人在吴赵角力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赵本是吴荪甫二姐的丈夫,也就是吴的姐夫,两人本身关系也不错。最初赵伯韬拉人投资的时候,吴荪甫和赵竹斋就合作一起参与了,但后来吴荪甫想联合办银行,扩大实业办工厂,赵竹斋就有点头痛,开始犹豫。他不像吴荪甫决定了做什么就胆大去做,很果敢。赵竹斋比较谨慎,凡事想好了才要做,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小心没大错那种人。那么赵吴的合作能否走到最后,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角力谁胜谁负?越演越烈的战争局势对他们的工厂以及公债市场有何影响?四小姐蕙芳最后有无被上海同化,变成她羡慕的时髦又开朗的人物呢?都请你翻开书来找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