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由于科举舞弊事发,被雍正皇帝下旨押赴刑场斩首,而且雍正还让满朝文武前去刑场观刑,这让张廷玉几乎下不来台。

张廷璐是被雍正斩首的吗(张廷璐是被雍正斩首的吗)(1)

不过影视作品不能当正史来读,御史认为导演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因为历史上张廷璐不但没有被斩首,而且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官。要是张廷璐的后人以诽谤、损害名誉权为由对簿公堂,结果还真是说不好。

言归正传,张廷璐是康熙朝大学士张英的第三子,他上面还有大哥张廷瓒和二哥张廷玉。这哥仨张廷玉的名气最大,但以科举功名而言,他又不及两个兄弟。

老大张廷瓒比张廷玉年长很多,是康熙十八年己未科的二甲二名进士,与父亲张英几乎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张廷瓒才华出众,很受康熙帝的宠信,长期在翰林院、南书房当差,是康熙身边的文学顾问之一。

张廷璐是被雍正斩首的吗(张廷璐是被雍正斩首的吗)(2)

遗憾的是,张廷瓒死得太早,先于父亲张英而去,如果他寿命更长久一些,那么不出意外的话,入阁拜相应该不是难事。正是由于张廷瓒去世得太早,所以在史料中没有留下浓墨重彩,名气自然也就不如他的两个弟弟。

桐城张氏家族是清代著名的科举世家,其中成绩最好的就是张廷璐,他是康熙五十七年的榜眼,这比起张廷玉三甲一百五十二名不知要强多少。说起张廷玉科举名次这件事,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他的父亲张英为了避嫌,所以才让张廷玉屈居三甲的,但康熙帝还是额外开恩,让张廷玉入翰林院庶常馆。

张廷璐中榜眼后,直接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入职南书房,迁侍讲学士,和他大哥张廷瓒一样,以学问优长受到康熙宠信的。只不过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张廷璐在康熙晚年资历尚浅,并没有跻身大员行列,一直扮演着皇帝秘书兼文学侍从的角色。

张廷璐是被雍正斩首的吗(张廷璐是被雍正斩首的吗)(3)

雍正继位后,张廷璐以侍讲学士的身份被外放为河南学政。以翰林官外放各省学政属于标配,算不上是升官。以此来看,张廷璐在皇权交替之时,并没有受到雍正帝的额外照顾。至少和张廷玉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

张廷璐在河南学政任上干得并不顺利,雍正继位后便在河南省实行士绅一体当差的新政。但是封邱县知县为了向上级邀宠,在院试即将举行之时,强迫考生去修河堤,以致于酿成考生罢考事件。

考生罢考在科举时代是一件十分严重的政治事件,张廷璐作为主管河南教育文化事业的最高长官,自然也脱不了干系。尽管张廷璐在罢考事件中处置得当,但还是受到了革职的处分。

张廷璐是被雍正斩首的吗(张廷璐是被雍正斩首的吗)(4)

罢考风波过去之后,雍正帝鉴于张廷璐实心办差,很快又恢复他的官职。此后五六年中,张廷璐在京任职,但都以学官为主,担任过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期间,张廷璐还充任过福建、浙江、江西乡试考官。

雍正七年,张廷璐再度出任学政,不过这一次是在江苏省任职。江苏学政与一般省份不同,按例,全国各省学政中,以直隶、江苏、浙江三省最为朝廷看重。因为这三省是科举大省,每科会试中举者这三省几乎占了一半。

张廷璐是被雍正斩首的吗(张廷璐是被雍正斩首的吗)(5)

直隶不设学政,而是朝廷直管设顺天学政,江苏、浙江两省学政的任职资格最高,必须是翰林出身,且原品也较高。张廷璐就是詹事(正三品)担任江苏学政的。

按例,学政三年期满必须解职回京,不得连任。张廷璐或许是清代的一个特例,他在江苏任上一直干了六年,雍正皇帝驾崩时,他还在任上。

乾隆继位后的不久,下旨更换各省学政,唯独江苏学政仍留原任。此时的张廷玉是顾命大臣,位高权重,他上奏请求乾隆帝将张廷璐调任。但乾隆却说:“江苏学政紧要,甲于天下,张廷璐久于此位,声名甚好,已著有成效矣。朕即位之初,岂肯舍此可信者,而另用他员耶?”就这样,张廷璐在江苏学政任干了足足九年。

张廷璐是被雍正斩首的吗(张廷璐是被雍正斩首的吗)(6)

乾隆三年,张廷璐任满回京,调任礼部侍郎、吏部侍郎。或许是由于乾隆继位后,有意压制张廷玉的缘故,张廷璐在乾隆初期也未得到重用,始终停留在侍郎的位置上。

尽管张廷璐官没有位极人臣,但其官声在朝野内外也是有口皆碑,尤其是学问很受时人的推崇。事实上在当时的朝局下,张廷璐作为张廷玉的弟弟身份很尴尬,加上他也不愿过多地参与高层政治,所以在乾隆九年时上书请求致仕,并得到了乾隆的批准。

张廷璐是被雍正斩首的吗(张廷璐是被雍正斩首的吗)(7)

乾隆十年,张廷璐病逝于老家桐城,享年71岁,乾隆下旨赐谥“文端”,给予盖棺定论。张廷璐的一生没有张廷玉那么轰轰烈烈,但总体而言,也还是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的肯定,故时人有“三朝旧臣,后进楷模”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