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方案(与院士线下交流)(1)

昨晚有幸带大女儿参加了院士的线下见面会。这位87岁高龄的院士是学校的国宝级教师,主要从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方面的研究。原本昨晚我还有别的安排,但我更倾向于参加院士充满智慧光芒的线下见面会,更何况这次他主要讲婚姻经营、家庭教育和时间管理。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明智的。

婚姻经营篇

院士上来就强调夫妻千万不要分居。他从自身经历,讲述了分居给他、妻子和孩子们带来的伤害,且不说夫妻间的精神陪伴,就是各种现实难题、流言蜚语,都差点让他家将不家。

幸好他的气度够大、思想够开明,在面对分居造成的婚姻困境时,他采用的方针策略是:你爱我,我爱你,你不爱我,我还要爱你,看你能怎么办?

得益于他对妻子的理解和体谅,对家庭的坚守和对子女的爱,最终夫妻共度难关,感情修复,给了儿子和女儿一个温暖安定的家。后来,他们夫妻又携手相伴几十年,直到五六年前,他夫人去世。

院士还讲,以前那个社会,女同志是非常苦的,即使是现在这个社会,女同志在一些事情上也很不容易,教育孩子还是女同志为主力,母亲是非常伟大的,男同志参与的太少。为此,他还幽默地表扬了昨晚听讲座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男士们。

关于婚姻,他还总结道,当夫妻间有了矛盾,一定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不要太固执。

家庭教育篇

院士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吃了很多苦,后来又被打为“牛鬼蛇神”,那个年代的人很多似乎都这样。但经历苦难,却不被苦难打到,最终还能勇敢站起来、趟出一条光明大道的人却不多。而院士就是其中一员。

所以,对于教育孩子,院士的观点是不能放任孩子玩闹、看手机、打游戏,而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行,让他通过学习有文化底蕴。他推荐让孩子读《三字经》《陈师表》等国学,学习弹钢琴,考个钢琴十级证书,看看新闻联播,看一些好的电视剧,比如《康熙王朝》《孝庄秘史》《武则天》等。

时间管理篇

院士今年87岁高龄,但对工作还有很多规划,他吧啦吧啦讲了很多专业的内容,我没听明白,只记得有什么太阳能、智能发电、绝缘玻璃等。他鼓励我们都去找他的学生或秘书,拷他的PPT,他近期还要再出一本著作。

他也有危机感,觉得很多计划还没实现,要加把劲努力干工作。

但他也说,虽然他现在使劲奋斗,但等他的第四代子孙从国外回来时,他就可以退休带孩子了。这精神头,绝对牛啊!

说实在的,听着他对现在的安排和对未来的规划,我真觉得汗颜。我今年才35岁,都时常会有年龄焦虑感。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真的比人和狗之间的差距还大,怪不得院士20岁就能被周总理接见,而我这辈子应该都没这种待遇。

一、爱心能聚众,你爱我,我爱你,你不爱我,我还要爱你;二、坚韧致成功,要有目标,要奋斗;三、在婚姻中出了问题,要为对方着想。这是院士的3个人生准则。

听院士的讲座,受益匪浅,让我想起一本书《百岁人生》,这本书讲的是以后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以前那种三段式的人生方式已经不适应了,以后到60岁还都是中年(像院士这种精神状态的人,我觉得他现在还处在中年,昨晚给我们讲话前,已经做了一个分享,并且晚饭还没吃,但精神头十足),所以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免得以后老无所用。

其实,昨晚我家是兵分三路的。除了我和大女儿,婆婆还带3岁多的小女儿去观看了艺术学院的毕业演出,老公送下婆婆和小女儿后,继续回实验室奋斗。

晚上回家后,婆婆和小女儿已经回去,小女儿一见到我,就兴奋地给我表演怎么跳舞。给婆婆看了院士的照片,婆婆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是他啊,我们经常在院里见,他还很喜欢小孩,经常逗xx(我小女儿)玩。”

不一会儿,老公回家,跟他分享了一下感悟和收获,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大部分牛掰的人早就崭露头角,即使历经磨难,最终也能胜出,不只因为努力,还因为基因好,以及家族中几代人的沉淀。我俩这种凡夫俗子,只管努力就好,尽量给俩女儿打下好点的基础,就算功德圆满了,没必要定太高的目标,否则可能除了失望,会一无所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