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红尘品水浒》系列第172篇

细品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梁山的发展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正对应着三任寨主,其中首任寨主白衣秀士王伦嫉贤妒能,气量狭隘,所以空有水泊梁山如此好的地理环境,当时的山寨只不过是个拥有五七百人马的小势力,也就欺负欺负周围的老百姓罢了。

而第二任寨主托塔天王晁盖掌握山寨后有了很大改观,一方面晁盖本人豪爽仗义,对手下兄弟很照顾,是个称职的黑道大哥;另一方面山寨又多了“七星聚义”等人才,再加上原有的旧头领豹子头林冲等人,山寨顿时兴旺了许多,成为了济州府都不敢正眼相觑的大寨子。

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梁山的替天行道(1)

但到了宋江上山之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山寨再次改头换面,逐渐发展成为了让整个朝廷和国家机器都深感头痛的超级势力,位列四大寇之一——另外三寇是江南方腊,淮西王庆和河北田虎。

而在宋江做出的众多“改革”手段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那就是他让手下在山寨上竖起了两面杏黄旗,一面是“替天行道”,一面是“除暴安良”。


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梁山的替天行道(2)

这八个字实际上也成为了梁山后来的政治纲领和指导路线,单从境界上一下子就超过了几乎所有竞争对手,不要说普通的江湖小势力了,就算是方腊等几家“巨贼”也难以望其项背,从此梁山影响力日益扩大,周围来投奔的人才也是越聚越多。

这“除暴安良”也就罢了,等于是向周围的百姓们宣布——我们是一群劫富济贫的“义盗”,不会骚扰平民,大家不仅不用害怕我们,相反可以多多合作,类似于一张“安民告示”而已。

但是这“替天行道”就厉害了,相当于在当时百姓们心目中高高在上,掌控一切的老天爷的人间代言人,这在那个时代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度有多大,是可想而知!

但是问题来了,这个替天行道,究竟行的是什么“道”呢?

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梁山的替天行道(3)

道这个字最早源自于老子的《道德经》,也是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所在,所以老子后世的弟子们都把它奉为皋臬,更是直接用它来命名他们的组织——也就是“道教”,只不过“道”这个字非常玄妙——“道可道,非常道”,很难用言语准确描述。

不过包括宋江在内的梁山头领们毕竟只是一群强人而已,就算素质和道德水准高于一般的江湖盗匪但也不是专门研究学问的,对于这么深奥的道理肯定是一知半解,他们的这个道和老子的道也并没多少联系,而是根据他们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各自的解读。

而这里面有三个典型人物,也分别代表了梁山上的三种不同的“道”,这三人正是宋江,李逵和鲁智深。

其中宋江的道乃是儒教的“忠君爱国,青史留名”之道,李逵的道是江湖上对大哥的“唯命是从,两肋插刀”之道,而鲁智深的道则是最朴素的“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之道——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最接近老子之道和天道的,虽然鲁提辖本人可能连老子是谁都不知道

接下来红尘君就来分别解释一下这三种道究竟是什么,也顺便说一下奉行这三种道的人,最后的结局又如何。

宋江之道,忠君爱国,青史留名

宋江乃是《水浒传》的第一主角,虽然从笔墨上并不是最多的(比如武十回就超过他),也不是最出彩的(比如鲁智深武松林冲燕青甚至李逵的人气都要高过他),性格也比较复杂,并不是很讨喜,甚至讨厌他的读者数量似乎更多些,但绝不能否认他是全书最核心的角色,从“星主”的定位以及一百零八将的“魁首之位”就可以一见端倪。

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梁山的替天行道(4)

此外《水浒传》的蓝本之一就是《宋江三十六赞》,而且史实中也确实是宋江带领着一群手下反抗朝廷,所以无论演艺还是真实,宋江都是当之无愧的首领,不管大家喜不喜欢这个人物。

其实宋江这个角色其实极其复杂,同时身兼“庙堂文化”和“江湖文化”两大既对立冲突又相互包容的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性,要理解十分不易——毫不夸张的说,难度很可能要超过其余的一百零七位头领之和。

但是这其中占据主导的,无疑还是儒教的“忠君爱国,为国尽忠”的思想,这在书中曾经多次说明,比如英雄排座次后的一次宴会中,他写的一首《满江红》词中就深刻体现。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可见在宋江心目中,这水泊梁山虽好,却只是暂居之处,他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接受朝廷的招安,为国出力,他也能够封妻荫子,成为名垂青史的良臣,这才是他心中的终极光明大道。

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梁山的替天行道(5)

而且他也不止一次的说过“当今圣上极明”,只是被贪官佞臣一时蒙蔽而已,而完全不顾宋徽宗其实是个昏庸荒唐无道至极的统治者的事实,因为当时传统儒道的思想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伦理纲常乃是不可动摇的,对于臣子和儿子来说,君主和父亲都是“天”一般的存在,决不允许忤逆半分,哪怕是君王赐死,臣子不仅不能心怀怨恨,还要磕头谢主隆恩,这样才是一个“贤臣良子”该有的态度

这个观念如今来看十分荒诞甚至可笑,但在那个时候却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标准,而宋江正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而且中毒甚深,不可救药。

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梁山的替天行道(6)

不过宋江倒也不是一个“心口不一”的伪君子,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哪怕最后被高俅杨戬找人毒死,对皇帝和朝廷也都没有一句怨言,以身殉道。

不过可惜可叹的是,这个道只是“愚忠之道”,从这个角度来说,宋江其实也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悲情角色。

李逵之道,问大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黑旋风李逵的道。

李逵乃是标准的底层贫民出身,因为在家乡打死了人惹了祸才流亡江湖,后来被江州的两院节级戴宗收留做了一个小牢子。

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梁山的替天行道(7)

而在遇到宋江之前,李铁牛除了他的老母亲以外,几乎从未感受到过社会的照顾和人情的温暖,所以就这么浑浑噩噩的活着,吃酒,赌钱,打架,毫无人生目标,也没有任何善恶观念。

但是在江州结识宋江之后,李逵第一次感受到了温情,宋江的挥金如土,豪爽仗义,同情弱者等特征深深的吸引了李逵,让他就像是黑暗中看到光明一般,如宗教狂信者崇拜教主一样的狂热崇拜上了这个大哥,甘愿为大哥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梁山的替天行道(8)

李逵乃是典型的文盲,很可能连“替天行道”这里面的任何一个字都不认识,更加不可能懂得这四个字的含义,但是对他来说这根本不重要,因为这是宋大哥说的,只要是宋大哥说的话,对他来说就比皇帝的圣旨都管用一百倍。

而李逵也从来不掩饰自己对宋江的崇拜和忠诚,更是不止一次的当众表示过——宋大哥也姓宋,为何就不能做宋朝的皇帝?

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梁山的替天行道(9)

所以在李逵眼中,什么天道人道儒教之道佛家之道他都不知道,也不重要,最重要的“道”就是要听大哥的话,跟着大哥走,只要宋大哥一句话,刀山可上,油锅可下,甚至封建时代高不可攀抬眼看一下都是罪过的皇帝都可杀!

李逵是个很简单的人,唯宋大哥马首是瞻,而这位宋大哥最后给他的却是一碗毒酒——因为宋江自己被朝廷奸党毒死,害怕李逵替他报仇反而会毁了他的“一世请名”,所以也要把这个最忠心的小弟和铁杆的脑残粉一起带走才能安心。

李逵就这样死了,但是哪怕临死都是无怨无悔,表示来世依然愿意继续做宋大哥账下的一个小鬼,甚至死后还让手下把自己葬在宋大哥墓旁,哪怕死了也要继续守护大哥——这在上古时代专门有个说法,叫做“人殉”!

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梁山的替天行道(10)

所以李逵奉行的就是江湖之中最标准的“义气之道”,最后同样也以身殉道,做了奉行“愚忠之道”的宋江的殉葬品,而且心甘情愿。

鲁智深之道,扶危救困,打抱不平的天道

谈过了宋江和李逵,我们再来聊聊鲁智深的道。

鲁智深乃是军汉出身,最早本是小种经略相公账下的一名中层军官,其实他很可能比李逵也多认识不了几个字,但却从不盲从,而是有着自己坚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就是扶危救困,打抱不平,行侠仗义!

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梁山的替天行道(11)

而他在书中第一次亮相的时候就曾为了素不相识的金翠莲父女而抱不平,然后送他们钱让他们安然离开后马上就去找镇关西的晦气,并三拳把他打死,而自己不得不放弃本来还挺滋润的生活以及战场刀头舔血换来的官位,而逃亡江湖。

然后他又被迫辗转上了五台山出家为僧,后来下山后又在瓦罐之寺为了几个老和尚去找崔道成和丘小乙的麻烦,几经波折后才杀了这两个恶人,后来去了东京大相国寺又耐不住寂寞,为了刚结识不久的兄弟林冲而先是差点怒打高衙内,后又千里护送并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一命,而为此他又触怒了太尉高俅,而不得不再次逃亡江湖。

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梁山的替天行道(12)

鲁智深做这些行侠仗义之事是为利吗?显然不是,相反倒是自己次次损失惨重;是和宋江一样的为名吗?其实也不是,他对此也不是很在意,都很少提及自己的名字,更不会宋江那般的大下说辞。

那他又是为了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为答案就是两个字——公道!

什么是公道呢?很简单,就是有钱人要资助穷人,有能力的人帮助没能力的人,公平合理,美好和谐,而一旦有了不平事,鲁大师就会忍不住要出手管一管了。


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梁山的替天行道(13)


正如《水浒传》电视剧中的那首好汉歌所唱的一样——“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最好的诠释者其实也就是鲁智深,单从“好汉”这个角度来说的话,鲁智深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梁山第一,哪怕是人气更高的武松也不能比。

而且和李逵对宋江的无脑般唯命是从不同,鲁智深是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的,哪怕面对宋江这个梁山大寨主也是毫不妥协。

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 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

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所以至始至终,鲁智深都在贯彻着自己心中的“道”,最后听到钱塘江潮信而顿悟,沐浴更衣,大笑而去,洒脱无比,乃是活脱脱的在世罗汉。

而鲁智深奉行的道,其实某种程度来说已经和真正的天道非常接近了,正如老子所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只不过当时的朝廷上下却正好奉行着另外的“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以他一人对抗整个天下,未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红尘说

综上而述,虽然梁山上只有一面“替天行道”的大旗,但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解读,我们选取的宋江,李逵,鲁智深,正是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位。

梁山替天行道大旗 梁山的替天行道(14)

这里面宋江奉行的是儒家的“忠臣孝子”之道,李逵奉行的是江湖游民的“兄弟义气”之道,而鲁智深奉行的,才是真正的为人间“打抱不平”的天道

只可惜鲁智深这样的人太少,再加上宋江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最终全山将士还是跟随着他一起走了朝廷招安,为国效力的这条道,最后都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忠良,至于这是对是错,也就只能见仁见智了。

毕竟作者施耐庵也是古人,毕竟这是一部《忠义水浒传》,而其中鲁智深等人能够留下一抹足以照亮后世的人性和天道的光辉,这已经颇为难能可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