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社区简介(文明典范社区什么样)(1)

社区书记向专家提问。

白友涛:

文明典范社区创建也要个性化

“媒体关注社区发展,就会带动其他社会各界也来关注社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白友涛说,中央提出过一个社会治理框架,一共28个字: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撑。“媒体是公众参与的主要通道。”

文明典范社区是个创新的概念,也将成为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亮点和品牌。白友涛还指出,社区有很多共性,但也有很多个性。比如,他所在的大学城社区,里面居住的都是大学生和高校教师,有些老小区住的都是老人,有些则是拆迁安置小区,甚至有的社区是没有居民的纯工业社区。

“所以,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社区。”白友涛说,甬上社区研究院针对甬上社区联盟推出的“文明典范社区标准”,基本涵盖了宁波最好的社区,也对这些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戴奕:

基层治理依托智能,让居民们真正享便利

浙江省杭州市清波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戴奕是应邀出席本次高峰论坛的嘉宾之一,2020年,清波街道两度获评“美丽杭州”创建市级优胜街道,并创立杭州首个人工智能社区服务智脑系统“小清”,打造“24小时AI小清智能管家语音交互服务智脑系统”,并入选中国(杭州)城市社区智慧治理十佳案例,印制出未来社区理念在基层落地的一张名片。

“很荣幸被邀请参加全国文明典范社区高峰论坛,宁波和杭州是邻居,正一同走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路上。我对宁波这座城市很有好感,在文明城市建设、社区基层治理方面,宁波有许多先进的理念,所以这次既是分享经验,也是学习取经。“戴奕说。

关于文明典范社区,戴奕认为除了环境建设,基层治理是重中之重。“我想在新时代下,文明典范社区一定离不开数字化创新,社区工作可以依托智能,进一步向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发展,让居民们在家门口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何海兵:

文明典范社区既要有硬实力又要有软实力

何海兵是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教授,对于宁波,他有很深的感情。“我来过宁波多次,对宁波的社区治理了解颇深。”

何海兵对宁波积极推动社区治理进入数字化时代非常赞赏。他认为,数字治理是未来治理的新形态。浙江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宁波在社区治理上积极探索“基层公权力智管平台”“智慧城镇大脑”“智慧停车”“智慧菜场”等全新模式,将数字技术应用到社区领域,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迈入整体智治时代。

对于文明典范社区,何海兵认为,典范的意思就是楷模、模范、榜样,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事物或做法。“作为典范社区,我认为要具备这么几个要素:一是有先进的社区治理理念,二是有完善的社区治理体系,三是有综合的社区治理能力,四是有持续的社区治理品牌,五是有有影响的社区治理文化。”

总之,在何海兵看来,文明典范社区既要有硬实力又要有软实力。

正是因为对文明典范社区有着如此深的理解,因此何海兵对甬上社区研究院有着很大的期待。“期待研究院扎根社区这片广阔的空间,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探寻社区治理的本土理论与实践方法,为宁波乃至全国的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而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贡献。”

4小时的分享

150名社区“领头雁”意犹未尽

全国文明典范社区高峰论坛上,国内社区治理领域的“大咖”分享文明典范社区创建。活动当天,吸引了来自全市中心城区的150名社区“领头雁”们,4个多小时的会议,专家们的分享干货满满。

会场座无虚席,社区书记们收获满满

当天13:30,会场座无虚席。前期,宁波很多街道相关负责人“组团”来报名。鄞州潘火街道党工委委员邬冬骥在朋友圈看到消息,第一时间联系本报记者,直接预订了20个名额。紧跟着,很多街道都纷纷效仿,“组团”来取经。

现场,这些社区书记们都有备而来。有的忙着记笔记,有的则举起手机拍摄,生怕错过专家的精彩内容。

“专家说得太好了,我都来不及记,你们有直播吗?可以回放吗?”当得到肯定的答案后,这些学习积极分子们都舒了一口气。谈及感受,社区书记们都“收获满满”。

“这场论坛真的是满满的干货,为我们在创建文明典范社区的路上,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党委书记陈赛花说,“像何海兵教授说的楼道自治,本来是我很困惑的地方,因为它是基层的一大痛点。比如说有些居民会把杂物堆在楼道里,我们社工每每进行整理,没多久又要恢复原状。论坛上何教授点拨了一下‘幸福楼道自治’的理念,给我们基层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江北区洪塘街道望江社区党支部书记吕琴则对专家分享的党建引领案例很感兴趣。“确实要把社区党员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像磁铁一样,对整个群体起到带动作用,社区的事情让每个居民都参与进来,最后达到‘居民自治’这个最终目标。”

“领头雁”们开启“抢麦模式”

在论坛的互动环节,20分钟时间,社区书记们开启了“抢麦模式”,连抛了7个问题。连专家都忍不住点赞:“宁波的社区书记们太好学了!”

现场分享中,杭州清波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戴奕讲述了后疫情时代“未来社区”治理的城市街区“人工智脑”探索。该街道杭州首个人工智能社区服务智脑系统“小清”,打造了24小时AI小清智能管家语音交互服务智脑系统。这让鄞州区首南街道格兰春天社区党总支书记金鑫眼前一亮。“‘小清’功能太强大了!最近,我们街道推出的‘微微机器人’和‘小清’很像,找机会我想去杭州取取经。数字赋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这对社区来说压力很大,感觉是一个无底洞。有机会,我们想去杭州好好找戴老师聊聊。”

“智能化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中如何推广应用,如何吸引更多的居民关注?”海曙区的一位社区书记抛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说,智能化应用日后会嵌入居民生活日常,但智能化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社区的治理服务发展中,不能仅仅只靠智能化、机器人,既要借助智能化,也需要依靠人与人情感之间的交流,让人与人变得更加温馨。

鄞州潘火街道潘火桥社区书记陈怡提问:“我们社区由3个小区构成,3个小区类型不一,有拆迁安置小区,有普通商品小区,还有较高档的小区。我想问问,创建典范社区,如何调动小区自身力量,进一步挖掘志愿者力量?”“这个问题非常好!我觉得不同的小区,就要有不同的治理模式……”专家娓娓道来。

文明创建是一场持久战,对宁波的社区书记而言,文明典范社区创建刚刚开始。而这场高峰论坛,在智慧的碰撞中,帮他们打开了一把“钥匙”,让他们找到社区治理的门道。

记者 薛曹盛 陈烨 郑凯侠 陶倪 林伟 文

记者 刘波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