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适者生存(中庸之精髓选诚者)(1)

《中庸》之精髓选: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笔者选录其中一些精髓之句,与大家一起共享。

中庸之道适者生存(中庸之精髓选诚者)(2)

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出自《中庸·第二十章》

其主要表述为: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相当于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

主要是要告诫人们:真诚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在真诚的基础上,要选择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就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庸之道适者生存(中庸之精髓选诚者)(3)

二、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出自《中庸·第二十七章》

这主要说的是: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诚然,作为知识的追求者,我们只有"温故而知新",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彼岸。

三、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出自《中庸·第二十六章》

就是说: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物;悠远长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此所谓"厚德载物"也!

中庸之道适者生存(中庸之精髓选诚者)(4)

四、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自《中庸·第二十章》

该句所说的是: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

说明学习和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弄明白了,就会达到智、勇双全的境界。

五、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出自《中庸·第二十三章》

这段文解释为: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

其主要中心思想还是强调"真诚",唯有真诚的人以真诚对待人,才能打动人,感化人,才能成就所需做的事业。

中庸之道适者生存(中庸之精髓选诚者)(5)

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出自《中庸·第三十章》

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

就是说,人们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天地之间万物相生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一样,只有顺应天时、地利,人们和世间万物才能和平相处,此所谓"人和"。

2019年7月22日于艾墨轩

中庸之道适者生存(中庸之精髓选诚者)(6)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