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谍战剧《第二条战线》热播。
《第二条战线》
广大群众因看到为解放而奉献自己青春热血的英雄们而热泪盈眶,但整部剧看完之后,却有一种“不吐不快”的郁结情绪卡在罗青长的心口。
那个熟悉的名字被一遍遍地称为汉奸,而群众对他的指责更是直接扎在了罗青长的心口,宛若背负骂名的是他自己一样。
他一遍遍地说“都是我的错,他不是反派,而是真正的英雄”,可遗憾的是,这句“迟来的证明”,当事人却再无机会亲耳听到。
生时英雄已经蒙受了太多莫须有的冤屈,在电视剧大火的情况之下,罗青长实在不愿因对英雄的误读而终究铸成舆论的大错。
1997年7月10日,罗青长内含“剧中大反派实则是我党特工”的文章刊登在《北京日报》之上,舆论顿时被轰动,而一位被封存的英雄也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罗青长
这位英雄究竟是谁?他与罗青长又是何关系?
挥之不去的身份疑团又失败了。
同样的结局,对于阎又文的儿女而言,他们收到的回应甚至都是如出一辙。
“你们的父亲身份不明,所以无法同意你们入党”。
明明父亲在1962年9月25日的临终之际,弥留在世的最后一句还是“有问题找组织”,可为什么组织却要将自己一家拒之门外?
孩子们很是不解,也在心中问出了一句:我们的父亲到底是谁?他又究竟是好是坏?
这个问题,阎又文从来没有予以过回答,因为组织上还没有下达解密的命令,身为地下工作者的他就永远不会启齿去证明自己的身份。
阎又文
没错,罗青长口中的英雄、电视剧中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反派都是他—潜伏半生的地下革命工作者阎又文。
1914年,阎又文降生在山西省荣河县。
同年的世界,也有一件极为震撼的大事发生,那便是爆发在7月28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图片源自网络
这是一场重新瓜分世界,只为争夺全球霸权的大战,但因为某些国家自己蓬勃的野心,却有大量无辜的国家和人民被迫卷入战火。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华民族是千疮百孔,内外纷争始终不断,幸运的是,在动荡的时局之下,阎又文的思想却并没有长歪。
最大的功臣便是阎又文的父母。
面对艰难的处境,他们宁可缩减自己的吃穿用度,也要坚持供自己的儿子读书,为的就是阎又文能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父母的良苦用心,阎又文无以为报,于是他只能刻苦读书,用兴国安邦之绩来偿还父母的恩情。
1933年的时候,阎又文以优异的成绩被山西大学的法学院录取,走出闭塞的山村,先进的思想源源不断地注入阎又文的头脑,他坚定不移的拥护马克思主义,并在日军大举入侵华北的时候,毅然决然的投身于革命的洪流。
山西大学老照片
对于儿子的弃笔从戎,阎又文的父母选择予以支持。
就这样,阎又文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因为背景简单,他顺利加入第二期情报侦查干部的训练班,正式踏入了隐姓埋名为党效力的道路。
因为训练班成立的目的就是为我党培养情报侦查,而他们的主战场也自是不在我军,而是深插敌后,刀口舔血。
因为表现优异,毕业之后的阎又文便被派往国民党西北军马鸿逵的部队从事地下工作。
国民党一向阴险狡诈,对于人员的重用更是疑心十足,但阎又文却凭借卓绝的演技和清白的背景,顺利打入敌人内部,得到了马鸿逵的信任。
马鸿逵
很多对于作战有益的机密被阎又文传出,使得我军在面对敌人的攻击时,招招化解,不废兵刃地打下了很多胜仗。
可就在阎又文在马鸿逵部队如鱼得水的时候,他却领到了新的任务——加入傅作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力。
傅作义
面对新一轮的刀口行走,阎又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接受。
彼时尚未入党的他理所当然地把这当成了组织上对自己的考验,于是他满心想的都是如何尽快得到傅作义的信任,为我党提供有效的情报。
事实证明,是金子真的在哪都会发光。
得知阎又文是从正经大学毕业,并且对于文学也是颇有精通,掌管一堆大字不识一个文盲的傅作义对阎又文是颇有好感,很快就将其任命为了自己的私人秘书,成为了他的“笔杆子”和“诸葛亮”。
傅作义
好巧不巧的是,傅作义这个人还是一个典型的“大漏勺”。
单线听命的地下工作者对于作战,傅作义也有自己的主见,但不多。
他经常是听从蒋介石的命令,然后再和手下商讨,身为傅作义的心腹,这样机密的会谈,阎又文也是十有八九都在场。
蒋介石
也正是因为朝夕的相处,阎又文很快就发现了傅作义和蒋介石的不同之处。
蒋介石被私欲完全熏心,脑子里只有自己的享乐和对权利的无尚向往,无辜人员的性命对于他而言不过是不值一提的草菅,但是傅作义不同,在国共两党的合作之上,傅作义拿出的是“明事理”的态度。
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被迫同意了国共联合抗日,傅作义当即向毛主席提出请求,派遣我党工作人员奔赴国民党部队,助其一同作战。
图片源自网络
因为这层原因,阎又文才被调至傅作义的身边,成为了我党安插在国民党部队中的一支利刃。
为了保密阎又文的身份,虽然他在1938年的9月,经特派员潘纪文的介绍已经入党,但是知晓其秘密身份的只有与其直接联系的王玉,以及其上级罗青长以及这条情报线的总负责人李克农。
李克农
有效地保密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阎又文潜伏的危机,但却也是半福半祸。
因为阎又文失联了。
1939年1月21日,国民党举办了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反共高潮拉开大幕,而傅作义对共产党的态度也随即发生了变化。
所有国共合作时间前来的共产党政工干部全部被“礼貌送走”,唯独阎又文一人被留在了国民党的队伍之中。
深陷孤立无援,阎又文自此与组织失联了近七年的时间。
阎又文
可即便如此,他却没有放弃过努力,因为蒋介石虽然有意撕毁国共合作,但是抗日活动依旧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阎又文想着只要能帮助傅作义在抗日战场上大杀外敌,也算不负组织对自己的所托。
于是他绞尽脑汁地为傅作义出谋划策,也因格外的卖命深受傅作义的青睐和重视。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而阎又文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因为他遇到了一位“不速之客”。
那是一位名叫张治公的商人,见到阎又文的第一面,他就说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先是问他是否知晓自己在绥远工作的弟弟,而后又再次将一封信件放在阎又文的手中,托其转交。
阎又文当即就拒绝了。
虽然身在国民党的营中,但他效忠共产党的初心始终不改,他担心此人另有所图,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于是他不能冒一点险。
阎又文
拒绝之后,男人好似凭空消失了一般,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阎又文的面前,可是几天之后,他却浑然不觉得出现在了阎又文的家里。
“你是不是阎又文?出生在山西荣和?山西大学毕业?”
阎又文点了点头,眼泪也随即顷刻而出,因为他心心念念、日思夜想的组织终于联系上了他,他再也不是孤军奋战的一人。
所谓的张治公也只是王玉的化名。
他上前紧紧握住王玉的手,口中还一遍又一遍的念叨着“你不知道这一天我究竟等了多久”,王玉也用力的回握,可时局紧张,他们却没有太长的时间念旧。
阎又文(第一排右二)
为英雄正名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委派重兵抢占东北,而一向亲共的傅作义思想也萌生了错误的变化。
他不仅一改友好,甚至还在蒋介石的怂恿之下,打算写一篇文章直接“抨击”毛主席。
蒋介石
遗憾的是,傅作义自己没有这个才华,扛起这个担子的也只能是阎又文。
毛主席的深明大义深入所有中国有识之士之心,诋毁毛主席的话,阎又文是如何也写不得。
可若是不写,阎又文多年的潜伏便会随之功亏一篑,左右为难的他思虑过后,决定把这件事情告诉王玉,情报通过一层层的传递,最后直接传进了毛主席的耳朵。
毛主席和周总理
“让阎又文同志写!不仅要写,还要将我写得坏透了”。
身边的周总理与毛主席对视一眼,瞬间就将这“一石二鸟”的计策了然于心。
毛主席和周总理
一旦抨击的文章面世,阎又文在国民党中的地位便会锁死,而洋洋得意的国民党也会露出狐狸尾巴,轻敌怠慢。
而我军战士看到这篇胡编乱造的文章,心中的怒火自会蓬勃升腾,对作战产生极大的助益。
在两全其美的天平之上,毛主席毫不介意在自己的盛名之上“泼脏”,得到毛主席的同意之后,阎又文这才动笔。
1946年9月20日,《奋斗日报》上刊登了阎又文这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国民党的“军心大振”,可却殊不知这已是失败前的回光返照。
因为毛主席本着“请将不如激将”之意,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转载了这篇文章,英雄的解放军战士们已经准备了坚枪利炮,为结束国民党自恃的“政权”蓄力。
毛主席
1947年12月,为了“反扑”的顺利,蒋介石任命傅作义为华北“剿总”总司令,而阎又文也被提拔至了少将军衔,进入了核心决策层。
蒋介石自恃自己可以凭此一战东山再起,但实际却是节节败退。
在与国民党的大会战中,知晓中央军委急于了解辽沈战役之后国民党对华北战局的部署,阎又文冒着生命危险,仅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就将战略部署尽数告知中央。
即便李克农一早就特意关照“即便其余人员被捕,也要尽全力护住阎又文”,但是国家需要,阎又文还是选择一马当先,最终胜利完成任务,推动了解放进程。
阎又文
等到1948年12月底,北平解放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到底是兵戎相见还是和平解放就在傅作义的一念之间。
眼瞅着傅作义的无比纠结,最后还是阎又文提出“和才是对人民、对历史、对部队负责任的做法”。
在阎又文的说服之下,傅作义敞开了北平大门,解放军部队不用一兵一卒解放了北平,蒋介石气得牙痒痒,但却已是败局已定。
北平解放
北平解放之后,傅作义去西柏坡拜会了毛主席,而看着跟在其身后的阎又文,主席也一语双关地说出了一句“你的文章写得很好”。
傅作义以为毛主席是要因此怪罪阎又文,但余下的两人却知道,这句话是真心的夸赞,对于加速进行的解放之战,阎又文的那篇文章确实是功不可没。
正式与蒋介石分崩离析之后,傅作义加入解放军的大营,在推动绥远起义之后接受了改编。
而伴其多年的阎又文也一直在其身边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并未公开自己的身份。
傅作义(右三)、阎又文(右一)
正是因为这样,即便安葬于八宝山的阎又文碑文上篆刻着“过去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的字样,但却因为身份并未有完全的证明,阎又文的子女才多被影响。
幸运的是,罗青长在1997年7月10日用一篇《丹心一片照后人—怀念战友阎又文同志》的文章,揭开了压在阎又文身上的重重谜团,将一生籍籍无名的英的所为曝光在世人的面前。
罗青长
至于英雄的子女,也深深的以父亲为豪,如愿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让为国效力的忠火在阎家延续。
封存的是历史,但不朽的是英雄们的功勋。
燕过留踪,事做有痕,国家不会让英雄埋没,人民也永远也伟大的革命先烈为榜样和自豪。
罗青长(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