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CCTV今日说法(cctvjrsf)

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

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个效率最高又简单的刷怪塔(少年历经两月设计了一条)(1)

一条出逃路线

一个效率最高又简单的刷怪塔(少年历经两月设计了一条)(2)

小林的父亲是个生意人,一直都有点溺爱孩子。父亲说,孩子要什么他就给什么,平时工作忙,没空管小林,到了周末,小林拿着他的手机玩多久,他也不在意。小林的母亲说,自己平时管得严,给孩子安排了各种课外学习班,根本不给孩子玩手机。

然而,即便时间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小林还是能见缝插针地玩游戏。

一个效率最高又简单的刷怪塔(少年历经两月设计了一条)(3)

小林自从上了初一之后,身体弱了下去,早上起床也困难。察觉到小林的变化后,父母在他的房间内发现了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一气之下没收了电脑和手机并锁进了保险柜。可手机没收了一部又来一部,小林说,自己偷偷用压岁钱买过手机,被收走了就向同学借,玩游戏父母是挡不住的。

为了游戏,厌烦父母的小林不愿意沟通,还做了很多让大人们意想不到的举动。

设计了一条“完美”的路线、破解保险柜拿回电脑和手机、偷刷父亲微信里的钱、在隔壁楼里蹭网打游戏、甚至动手打母亲、出现幻觉等等,小林深陷游戏之后,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初二下学期没上几天课,小林便辍学了。

在小林的成绩一落千丈时,小林的父母曾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找人咨询。有人建议,放开让孩子玩一阵子。小林的父母尝试后发现,小林更没有节制了。后来又听人说,应该好好地和孩子沟通,可这招也不管用。

与小林沟通屡屡碰壁之后,父母给小林请了一个家教和一个做饭的阿姨,小林反倒经常和阿姨聊天。小林父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孩子始终不愿意和他们沟通。

一个效率最高又简单的刷怪塔(少年历经两月设计了一条)(4)

小林的父母说,小林的变化他们始料未及,想了很多办法来应对。

2018年4月,实在不知该怎么办的小林父母抱着“壮士断腕”的想法,半哄半骗地带着小林来到北京一个封闭式的“戒网瘾”培训基地。小林的父亲在这里陪着小林一起进行“家庭式”培训,但小林还是觉得父亲没有真正的改变,跟父亲在一起时仍有抵触情绪。

小林的爷爷奶奶也时刻关注着小林,在培训基地的日子里,他们还给小林寄了一封信表示关心。

一个效率最高又简单的刷怪塔(少年历经两月设计了一条)(5)

从使用信号屏蔽器和金属探测器,到陪同小林一起到培训基地学习,小林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走出游戏、能与父母更好的沟通和交流,费尽了心思。

一个效率最高又简单的刷怪塔(少年历经两月设计了一条)(6)

离家出走的少年

一个效率最高又简单的刷怪塔(少年历经两月设计了一条)(7)

在新疆也有一对僵持的父子。2016年,14岁的小飞开始成长为父母眼中不受管束的问题少年。小飞说,是父母把自己推向了游戏,父母太过唠叨,这让他觉得很厌烦。

小飞在过完14周岁生日后,就开始离家出走,越是知道父母着急,他就越不想让大人找到。他说,自己没有太沉迷游戏,只是家庭环境让他觉得窒息。2017年开始,小飞就在一家KTV找了份工作。

住在“流浪汉住的”员工宿舍内,小飞竟觉得挺温馨的。2018年7月,在外打工一年的小飞终于醒悟了,开始联系父亲,说还是想回家住,想继续上学。

普法时间

pufashijian

一个效率最高又简单的刷怪塔(少年历经两月设计了一条)(8)

Q1: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总是碰壁,问题出在哪?

A1:综合分析,比如从生理方面,国外的儿童生物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在青春期,由于他大脑发育不完善,他就有寻求刺激的心理需求的产生。当我们平时的现实生活不能满足他寻求刺激的心理需求的时候,他就要通过其他的环境来替代、来获得满足。小林所说的成就感在国外心理学教授阿德勒的研究中表明,孩子其实有希望别人关注,希望别人肯定的这样一种向上的意志,这种意志孩子也是希望通过不同的情景得到满足的。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沟通方式需要提升。

Q2:很多沉迷网络的孩子,在家里跟父母沟通的时候,双方都有障碍,像这种情况下家长该怎么做呢?

A2:有两个大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就从理念上,不能一上来看到孩子沉迷网络,就认为是洪水猛兽,是一个负向的行为。你首先要看到的是,我孩子做出这样的行为选择他背后的需求是什么?他是寻求刺激的心理不能得到满足?还是说他需要排解学习的压力?就是家长首先要看到孩子的需求。你要理念上认识得不是很清晰的话,那你的态度肯定就是拒绝的、排斥的。

第二个就是一个沟通技巧的部分,倾听孩子很重要,父母没有用心听孩子他想表达的是什么。第二个的技巧就是接纳,家长首先要放下你主观参照体系,你要在孩子的情境中想他的感受,想他行为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接纳。

另外还有一些技术上的处理,比如说,孩子跟你沟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上来以后不能先说No,要先说Yes,but...你先说我明白你说的意思,然后我知道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先接纳他,然后再说“但是”,慢慢孩子就知道家长是理解我的。而不是我说什么你就得做什么。这样的话,孩子必然和家长的沟通会存在很大的障碍。


正确的沟通

是亲子关系的良药

敞开心扉的畅谈

是解开心锁的钥匙

案件来源 | 《今日说法》节目《出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