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宝芝毕业于铁岭市昌图师范学校,2009年函授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担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工作23年。

情暖寒冬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撑起幸福的晴空)(1)

从教三十年痴心不改

她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关爱着每一名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默默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不懈的追求,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教师的生命价值。先后荣获铁岭市优秀党员、铁岭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辽宁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辽宁省特殊儿童快乐成长计划优秀辅导员、感动辽宁十大公益人物、辽宁省师德标兵、辽宁省优秀巾帼志愿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所在铁岭县阿吉镇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铁岭市“少先队工作示范校”、铁岭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辽宁省“红旗大队”、辽宁省“少先队工作示范校”、全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百所先进学校”。任教30年来,她用满腔的爱为一群孤单的孩子筑起温暖的家,全身心去呵护他们,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情暖寒冬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撑起幸福的晴空)(2)

情牵家乡留守儿童

1998年的冬天开始 ,崔宝芝开始对全校240多名家庭情况“特殊”的儿童进行调查和家访。发现当时学校里有100多单亲儿童,140多名留守儿童,其中有20多名生活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崔宝芝开始探索关注留守儿童群体工作方法,历经八年多的探索, 2006年5月崔宝芝举办了“同在蓝天下,我们共成长”关注留守儿童主题活动。这一活动得到团省委的高度重视,时任团省委书记的孙相国还亲自参加了活动。多年来所做留守儿童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团省委书记田野、赵红巍、省少先总队辅导员宋继征、团中央办公厅主任康国明等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

情暖寒冬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撑起幸福的晴空)(3)

让母爱滋养留守儿童

学校有一个叫高金月的女孩,父母离异了,爸爸在外地打工,她经常会因为思念妈妈流泪。一次课间,因为想念妈妈,小金月又一次独自垂泪。崔宝芝看到后,搂着孩子一边为她擦眼泪,一边哄她说:“孩子,别难过,尽管我没你妈妈年轻漂亮,没关系,我就是你妈妈,我陪着你!”课余时她们经常在一起散步,游戏,谈心。给她买玩具,买衣服,午间一同吃饭,间操自主活动一同踢毽、跳绳、传球。如今的小金月不仅成绩优异,还能够在家里帮助爷爷做家务、照顾大伯家有病的哥哥,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 小欣蕊母亲车祸过世,爸爸要打工,爷爷奶奶年龄又大了。她看孩子有些内向,主动找孩子谈心,告诉孩子“从今起,我就是你妈妈。”在崔老师的鼓励、关心、培养下,小欣蕊变得快乐了,改正了自己上课不专心的毛病,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每次跟催妈妈聊天,开心得很,脸上常常挂着幸福的微笑。

日常生活中,她对留守儿童给予了亲切的关怀。送给特困孩子们四季更换的衣服,送孩子喜欢的玩具,为留守儿童做心理疏导,进行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给毕业班留守儿童写信,利用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节日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们学会自强自立,懂得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课余时间她和孩子们打成一片,问寒问暖,缺衣少穿她帮助解决,学习遇到不会的时候,她帮着辅导。

情暖寒冬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撑起幸福的晴空)(4)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引导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居家做好线上学习,线下活动。她每周一通过升旗活动,亲自为孩子们讲话,进行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激励孩子们居家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学校要求做。通过榜样故事,引导孩子们树立学习榜样,摆正人生航向。线下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勤学习做自律好孩子,比巧手做家庭小厨师,多锻炼做运动小健将,当雷锋做时代小楷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她成了留守儿童们离不开的好妈妈。

创建关爱教育模式

情暖寒冬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撑起幸福的晴空)(5)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过程中,崔宝芝与学校领导班子共同研究确立“一二五一”培养教育模式,并组织实施。“一”是一个研究目标,即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二”是两种载体,即以“手拉手”关爱活动和体验活动为载体;“五”是五个平台,即以“快乐成长工作站”、“爱心咨询室”、“留守儿童之家”、“七彩小屋”及“快乐体育园区”为实施平台;“一”是一种资源,即: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援助。

在崔宝芝的倡导下,学校还确立了手拉手“1 3 1”的关爱模式。即:一名留守儿童由一名中队辅导员、所在中队、小队和一名代理爸爸(妈妈)手拉手,大手牵小手,百手相牵心相连,搭建起育人立交桥。为最大限度的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困难,她与学校领导研究发动党员、教师、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们共同行动,手拉手关爱身边特殊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大家积极行动,用自身行动温暖大家庭里的每一名孩子。衣服、鞋子、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各种物及时送到孩子们手里。节假日里她还组织学校学雷锋志愿者走进贫困学生家庭,为特殊孩子做心理疏导,帮助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孩子读书,为孩子们答疑解难。疫情防控期间,利用微信与孩子沟通,与家长沟通,指导孩子学习。朱艳鹏患病期间,她与校长多方奔走,筹措爱心款二万多元,送到孩子家里,为后续治疗尽己所能。小艳鹏父母离异,父亲、奶奶身体都不好,爷爷年龄大了,她和校长、党员老师送教到家,还为孩子送去钱和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她还不忘经常叮嘱孩子做好康复锻炼,做个自立的好孩子。孟令媛爷爷奶奶患脑血栓,爸爸在外打工,崔老师走进孩子家庭,为孩子做辅导。小玮杰平时不爱读书,暑假里她就多次走进孩子家,与孩子一同读书,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书习惯。

多年来,共有100多人次得到学校领导、爱心爸爸、妈妈们全方位帮助。留守儿童们各个生活无忧,自立自强,努力进取。

开阔视野立大志

多年来,在广大爱心人士的大力帮助下,崔宝芝带领留守儿童们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开阔视野。走进铁岭市少年宫,参加百名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走进辽宁广播电视台、沈阳师范大学,参加“走进城市,放飞梦想”主题活动;走进大连“发现王国”感受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走进沈阳科技馆和沈阳奥体中心参观,更激发了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走进抚顺皇家极地海洋馆,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带孩子走进沈阳121儿童体验中心,感受从事各种职业的快乐与幸福;带孩子们走进莲花湖,感受家乡的美丽与富饶;走进抚顺雷锋纪念馆,让孩子们了解雷锋的感人事迹,让雷锋精神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并能以雷锋为榜样,激励自己做新时代好少年。

课后看护暖心灵

情暖寒冬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撑起幸福的晴空)(6)

她组织学校学雷锋志愿者成立“锋之翼”课后爱心托管课堂。全校20名雷锋志愿者主动站岗,承担起留守儿童放学后的监护工作,使100余位留守儿童得到有效帮助和照顾。爱心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一同活动。阅读班,开启亲情陪读之旅;启智班,围棋、跳棋、象棋、军旗等众多棋类开发孩子智力,带给孩子无穷快乐;综合实践班,孩子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画儿童画,做纱线画,剪纸等,在培养孩子动手制作的同时,更培养了孩子的审美情趣。各志愿者发挥自己特长,设计适合他们喜爱的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大家的关爱,感受亲人般的呵护。

关爱之路无尽头

为了让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更加顺畅,让在外打工的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崔宝芝除了保持家访、电话联系之外,还利用互联网让孩子和所在班级班主任与他们父母进行微信沟通。节假日里她还利用微信平台为留守儿童和家长发去安全提示,给留守儿童父母讲育子方法,班主任捕捉孩子进步的信息,每天将生活细节和动态尽量多地发布在群里,让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能够在工作之余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关爱之下健康成长的片断,很多不能陪伴孩子的父母都感动不已,在外工作也更加放心。多年来,崔宝芝扎实工作,与同事们共同努力,让留守儿童有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综合能力、素养得到提升。谢佳航、孙静获得全国优秀留守儿童称号。2011年10月,谢佳航还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参加了“千语千寻圆梦行动”的现场录制,孩子落落大方,给现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双胞胎姐妹付铭瑜、付铭瑄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和辽宁省优秀少先队员称号。李子欣荣获铁岭市自强自立留守儿童称号。魏熙获得辽宁省优秀小记者称号。付铭瑜讲述身边好人的故事获得辽宁省故事大赛一等奖。王依、周依分别荣获辽宁省三好学生和铁岭市三好学生称号。

情暖寒冬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撑起幸福的晴空)(7)

她有一颗真诚的心,奉献的心,博爱的心,服务的心。30年的工作中,23年的辅导员岗位上,崔宝芝老师一直坚守在这片希望的沃土,除了要做好承担的各项工作外,她还一心扑在关注留守儿童工作中,关爱这些“缺爱”的孩子。她用自己滴滴关爱撑起爱的天空,让特殊儿童在爱的阳光下幸福地成长。

(供稿人:孙智勇 铁岭县教育事务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