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武皇的称赞在坊间传开后,光州贡面随即风销华夏,夺魁九州。演绎了一段光州(现潢川县付店镇刘楼村)马氏与“魁面”的美妙奇缘。一年后,巧珍和仁义夫妻二人喜得龙凤胎,开启了另一段光州马氏与“魁星”的美妙奇缘。

二、天赐英才小神童 名传后世蚂蚁洞

01神童出世

话说武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这一年的冬月二十九日清晨,早起的鸟鹊在欢快的鸣叫,大地铺满了厚厚的白霜,鲜红的朝霞与光秃秃的树干交相掩映。绚丽的冬晨美景,预示着这一天必定与众不同。伴随着一阵哇哇的啼哭声,在光州城西二十里(现潢川县付店镇刘楼村)的一个村庄里,光州空心贡面创始人马仁义的家里立刻热闹起来。“是龙凤胎,是龙凤胎!”接生婆兴奋的嚷道。妻子马巧珍诞下了龙凤胎,母子母女平安。一子一女凑成一个“好”字,别提全家人有多高兴了。

新生的两个小宝贝给马家带来了数不尽的欢乐,小宝贝身体健康,茁壮成长,眨眼间就到了出生百日。在百日宴上,马巧珍将两个小宝宝抱出来与前来祝贺的亲朋见面,但见那男娃皮肤白皙,五官清秀,浓密的眉毛稍稍向上扬起,一双又黑又亮,略带调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如珍珠似朝露。翘翘的鼻尖,薄薄的嘴唇。聪颖之气天然流露,灵韵之光自然溢出。而那女娃脸蛋圆圆的,红红的,像个熟透了的大苹果。一双稚嫩的、被新月形浅弯眉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明净清澈,灿若繁星。小巧的鼻子,粉嘟嘟的樱桃小嘴,甚是可爱。在场宾朋无不盛赞,说马氏夫妻修得了万千福缘,此子此女必成大器。

此正是:宝宝百日富贵显,一眼便知前程远。两眼三眼望过去,神似仙家福禄转。

马家最高兴的要数孩子的爷爷马老大,研得了空心贡面,招得了上门女婿,喜得了孙子孙女。孩子降生后,马老大这嘴就没合拢过。今天他要亲自为孙子孙女起名字,男娃就叫马义同,女娃就叫马妙心,取“同心”二字,意为仁义巧珍夫妻同心,白头偕老,亦意为孙子孙女兄妺同心,共振家业。

俗话说“一岁看大三岁看老”,马义同马妙心兄妺二人长大后均成就了一番事业。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今天单表表这马义同。

马义同天资聪慧,远超一般人眼中孩童的聪明,有非常强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父母更是悉心培养,用心教导,三岁就把马义同送进了光州最好的私塾读书。马义同也不负父母重望,先生一教就会,一学便懂。四岁时很多古籍诗文便已背得滚瓜烂熟;五岁时便能吟诗作赋,出口成章,很多作品己经在光州大街小巷流传。

有一首《空心贡面》:

莫谓空心人称奇,

须知实意要真功。

外直品纯书磊落,

中通韵透展吾聪。

马氏仙庙(马氏魁缘二蚂蚁洞)(1)

光州贡面,中有微孔,吹气起泡

马氏仙庙(马氏魁缘二蚂蚁洞)(2)

需揉面、盘条、晾晒等十几道工序

还有一首《蚌贝颂》:

温润晶莹透,高雅称皇后。

荣光无限显,辛苦只自受。

百磨不畏难,千砺沙痛腹。

心若有阳光,定化珠夺目。

马氏仙庙(马氏魁缘二蚂蚁洞)(3)

心存阳光,病蚌成珠

这些诗,哲理、意境兼而有之,各各不同。当大家得知作者是一孩童时,都大为惊叹,神童之名不胫而走。私塾先生见他是个好苗子,更加着重培养,倾囊相授。

02智勇突显

六岁那年初冬的一天,马义同和几个小伙伴在屋后玩耍,突然,身后飘来一股烧焦的味道,回头一看,发现不知哪个小伙伴用火镰把杂草引燃。正值野草枯黄,落叶满地,加之有风,风借火势,火借风威,眼看就要烧到不远处的房屋。顿时,几个小伙伴全被眼前的一幕吓傻了,不知所措,呆若木鸡。马义同则很冷静,他迅速脱下自己的外衣,冲向了围沟边,打湿之后,直接冲向了火头部位,反复扑打,阻止火势蔓延。同时呼叫小伙伴赶紧去请大人来帮忙。随后,在赶来的大人帮助下,成功将火扑灭,避免了房屋被烧。看到马义同摔破的外衣和烧焦的头发,大人们很是心疼,同时也纷纷被马义同的机智和勇敢折服。

马氏仙庙(马氏魁缘二蚂蚁洞)(4)

马义同智勇扑火

一天,马义同随母亲到街上买肉。有个屠夫姓郑,人称郑屠。他早闻马义同聪明,便想出个谜语考考马义同。郑屠说道:“小公子,听闻您很有才学,我出道题考考您,如果答对了,这块肉就不要钱送给您。”马义同听说还有这等好事,赶忙答道:“可以,但您不可以反悔呦!”郑屠说道:“决不欺您。”马义同接着说:“那就请您出题吧。”郑屠面带笑意,说道:“我这谜面是‘有头无尾,有尾无头,有头有尾,无头无尾’,猜四个字。”其实郑屠是个粗人,他哪懂什么字谜,只是有一次与一位老先生打雅趣时,老先生出的题,郑屠记下了,今天用来考马义同。

不料,马义同连想也没想,脱口说道:“这个很简单,有头无尾是由,有尾无头是甲,有头有尾是申、无头无尾是田。对也不对?”郑屠一听,不禁吃了一惊,心里暗自思忖:这个马义同果真厉害。郑屠答道:“小公子答对了,这块肉就是您的了。不过我还想再出一题,你若还能答出,这块肉便输的更值了。”

这时,马义同也来了兴致,说道:“您出吧!”郑屠说道:“小公子听好了,我的谜面是‘一轮明月挂半天,淑女才子并蒂莲。碧波池畔酉时会,细读诗书不用言’,还是猜四个字。”马义同略一思考,有了答案,笑着说道:“莫不是您嘴馋了,想喝酒了吧?”郑屠又是一惊,连声说:“佩服,佩服!”然后把那块肉递给了马义同。

马义同的母亲马巧珍连忙说道:“义同还没说答案呢!”郑屠接话道:“不用了,公子己将答案说出来了。”原来,郑屠抬头看见对面的酒肆,便出了这题,谜底便是“有好酒买”四字。郑屠本是粗人,却要卖弄文墨,自是现丑了,默想:小小孩童便这么有才华,真羡煞旁人了。

中午,郑屠收摊后回到家里,看到院中正在玩耍的儿子,比马义同还年长几岁,满身灰垢,嘿嘿傻笑。郑屠心中自是不快,想看看自己的儿子到底比马义同差距有多大,于是说道:“别玩了,来,我给你猜个谜,如果你猜出来了,我领你下馆子。”“快说,快说!”儿子兴高采烈的答道。

“有头无尾?”郑屠硬生生地说道。

“克马(青蛙)。”郑屠的儿子脱口而出。

“有尾无头?”

“克马咕(蝌蚪—青蛙的幼崽)!”

“有头有尾?”

“乌龟!”

郑屠见儿子回答得风马牛不相及,气不打一处来,眼睛鼓起像两个灯笼似的吼道:“那‘无头无尾’呢”

“……”儿子见了他这副架势,知道可能答错了,三魂已吓掉了两魂,想了好一会儿,才急忙回答:“蚌蚌,蚌蚌。”(即河蚌,当地人对河蚌通称蚌蚌。)

郑屠深深地叹了口气:“唉,同是孩童,怎么就这么大的差别呢!”然后闷闷不乐地回房去了。

其实,郑屠的儿子也够冤枉的,没读几天书,整天只知道玩,怎能猜字谜,而且郑屠事先又没告诉他要猜的是字,当然就只知道猜自己在河边玩耍时经常见到的东西了。要说,他猜到这份上也算不错啦。

03蚂蚁济民

马义同心地善良,自幼忧国忧民。那时,天气连续干旱,一干旱就是三年。虽然光州府也积极开仓赈灾,但杯水车薪,很多村民食不果腹。马义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方设法,奋力疾呼。一日傍晚,马义同在南山(一个土坡,当地人称之为山)剜野菜,感觉有点累,靠在一棵大树地下休息,不知不觉便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蚂蚁洞,只见蚂蚁进进出出,不停地忙碌着。

马氏仙庙(马氏魁缘二蚂蚁洞)(5)

蚂蚁进进出出

马义同想上前一探究竟,突然发现这蚂蚁不再进洞,全部爬了出来,在他面前摆起了图案。马义同不知它们要干什么,狐疑间,仔细一看,这摆的不是汉字么?仔细一读,八个大字:“树下藏金,速取济民”,马义同大喜,一兴奋便从梦中醒了过来。

马氏仙庙(马氏魁缘二蚂蚁洞)(6)

摆字示金

马义同寻思:谁会把金子藏在这荒郊野外,莫非是我惦记灾民,日夜所思,潜意识映射到梦中?迟疑间,马义同围着大树转了一圈,见树的西北角有一块翻动过的新土痕迹,便用䦆头剜了起来。不一会儿,下面居然现出一块石板,他用力将石板搬开,底下显出一个大坛子,坛子口是用油布封起的。马义同赶忙把油布揭开,啊!果然是一坛黄灿灿的金子!

要说这马义同是比常人机敏,他想:这肯定是仙人怜悯,施财相助,借我这个凡人之手救济万民。我若直接将这金子取来济民,未免让人觉得来路不明,好生事非,不如报于光州刺史,在官府的陪同下,一道取走,交于米粮商畈,到没有受灾的州县购米济民,方为上策。于是,马义同把这坛金子又原封不动地窖好,盖上泥巴,提着䦆头回家去了。

一进门,马义同就难掩内心的激动,大声喊道:“父亲、母亲,告诉您们一个好消息!”接着就把今天挖到金子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父亲马仁义、母亲马巧珍听。马仁义和马巧珍听到儿子的讲诉后,异常兴奋,同时也非常赞成儿子的做法。

无巧不成书,马义同的话,恰恰被门外前来采点的小偷听见。小偷一听高兴得很,心想,现在天气连续干旱,连我这小偷很久也偷不到值钱的东西了,这下可好,我要把这坛金子挖走,那可发大财了。天刚一黑,小偷就急忙朝马义同说的地方跑去,找到那个坛子。他急忙把油布撕开,心想这回该我发大财了,便连忙伸双手去抓金子。没想到手刚刚伸进去就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小偷“啊呀!”一声大叫。

借着月光,一看:这是啥金子哦?坛里头尽是些大怪蚂蚁,蚁钳有螃蟹钳那么大!小偷口里叨着:“马义同呀马义同,你这个小坏蛋,明明是怪蚁,你偏偏说是金子,吓得我三魂少两魂,今天老子要倒过来整你。”他忙把坛子盖好,抱起来,扛在肩膀上朝马义同家走去。这小偷爬到马义同的屋顶上,轻轻的把房瓦揭开一个洞,把坛子口朝下,将坛内的怪蚁直朝他的床上倒下去。

马氏仙庙(马氏魁缘二蚂蚁洞)(7)

怪蚁

心想,这些怪蚁不把你这个小坏蛋咬死才怪。这时,马义同睡的迷迷糊糊,猛的听到哗哗直响,好像有什么东西从房顶上砸了下来,用手一摸,一看,嗬哟!尽是些黄灿灿的金子。马义同高兴的大喊:“父亲、母亲,快来看呀,仙人肯定以为我们不去取金子,就亲自把它送来了!”

马义同的父亲母亲同样非常高兴,他们并没想到有小偷这一档子事,只是连声感谢仙人大恩大德。

第二天一早,马义同与父母一道赶往光州府衙,把昨天下午和夜里发生的事如实向光州刺史报告,随后,光州刺史召集全光州米粮商畈,把马义同上交的金子全部交予他们,让他们火速购粮赈灾。

马义同的善行义举很快在全国各地传开,一直传到了神都洛阳。女皇武则天之所以成为千古一帝,自然求贤若渴。她听闻光州有个马义同,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宅心仁厚,便很想亲自见一见,于是传旨,命光州刺史立刻携马义同到神都洛阳见驾。

04龙门御试

领命后,光州刺史携马义同快马加鞭直奔神都洛阳而来。一路上,光州刺史向马义同介绍了京都官员、官场规制、礼节,风土人情、奇闻异事等,马义同从未出过远门,那听的相当仔细,记得异常真切。不几日便到了洛阳城下,那洛阳可让马义同见识了什么叫繁华:

但见那金秋时节的神都洛阳,云清雾淡,满城金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城门桥柱上白玉石狮形态各异,桥下河水轻淌。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威严壮观。城内亭台楼阁林立,货物奇珍云聚。逛街的人群摩肩接踵,有中原男女老少,也有不远万里而来的胡人、波斯人和中亚一带的异域商人。可谓达官贵人,商贾云集,灯红酒绿,繁华昌盛!

马义同看得是心花怒放,目不暇接。随后,二人到驿馆休息,等待武皇召见。

此时正值武周长安三年(公元703年)秋,武则天御驾临幸洛阳龙门香山寺,坐朝望春楼,文武百宫列队执事于望春宫。众臣礼毕,马义同觐见。武则天见马义同长得非常俊俏,眉宇间英气逼人,不自觉的愣了一愣,颇有兴致的问道:“小爱卿,朕听闻你5岁能诗,就以‘龙门秋色’为题作一首诗,让大臣们见识见识吧。”马义同领旨,略做思考,随即吟道:

伊水腾腾似神龙,两山巍巍紧相从。

日映碧浪金鳞甲,霜叶似火满天红。

仙鸟弄姿翩翩舞,天光云影山水容。

若非圣恩广施布,怎得气象万千隆?

“好,好一个‘若非圣恩广施布,怎得气象万千隆’!”武则天听了,连声称好。武则天道:“夕日曹子建七步能诗,小爱卿不过两三步即成,实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神童之名果不虚传。”

马氏仙庙(马氏魁缘二蚂蚁洞)(8)

龙门实景

马义同的这首应制诗《龙门秋色》,虽算不上非常佳的诗作,但却抓住了则天皇帝的心理。武则天在位期间,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同时,首创了试官制度,赋予了百姓自我举荐权,规定无论官员还是百姓,皆可通过自荐来当官。只要真有才干,全部提拔试用。这种“不惜爵位”的做法为她笼络了大批贤才。这首诗前六句看似写景,平白直铺,其实不然:开始两句“伊水腾腾似神龙,两山巍巍紧相从”,以拟人手法把伊水比作龙(也就是武则天),紧相从的龙门山、香山二山就是文武两班大臣,正是对武则天知人善任,“君子满朝”的盛赞,一开始便把气氛渲染到了高潮。

第三至六句以景烘托武周的盛世繁景。最后两句以反问的格式进一步点题,再次助推了气氛的升华。“神龙”“金鳞甲”“仙鸟”等字眼,更是在武则天“称帝”上大唱赞歌。武则天自是心知肚明,心领神会,大加赞赏。

这时,上官婉儿奏道:“陛下,臣有一上联,欲出于小神童作对,请陛下恩准。”这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的文学侍从,著名才女,其深明女皇之意,遂出对子进一步考验马义同。武则天随即准奏。

于是,上官婉儿命宫女取来笔墨纸砚,铺案而作。不一会儿,上联即成,是为“一叶轻落秋绕手”。观其字力聚不失,舒展不夸,朴实无华而兼纳乾坤。有诗赞道:古墨轻磨郁溢香,砚池新浴灿生光。劲键婉转皆自若,婀娜窈窕亦朴装。

原来,上官婉儿这不仅是在检视马义同的文采,同时又在验查马义同的书法。

话说这马义同也毫不含糊,镇静自若的接过毛笔,挽袖挥毫,信手而下。但见马义同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少顷,下联亦成,是为“满脸深酡豪燃胸”。众人观之: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字形正倚交错,跌宕有致,动若脱兔,静若处子。字迹里充满了坚毅,果敢和进取。真可谓:行云流水若云烟,龙蛇竞走铁砚穿。

对仗也非常工整。上联意为:一位温雅女子,林间漫步,枫叶轻落,如秋绕指。下联则对为:一位豪放男子,温酒狂醉,酡颜上脸,欲添秋色。这“满脸深酡”也拟指“满山红遍,层林尽染”,与上联前后呼应,紧密相连,意境豪放优美。

上官婉儿认为“文理和书法兼美”,百官亦齐声称妙。武则天也深为陶醉,神采飞扬:“传旨,朕钦点马义同为状元!”马义同赶紧跪倒谢恩,百官亦齐呼:“坒陛下圣明!”

05魁星入梦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马义同是第一次出远门,虽有光州刺吏陪伴,马义同的母亲马巧珍仍甚挂念,朝思暮想。这日夜里,马巧珍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怪物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形如鬼魅。醒来后,马巧珍跟丈夫马仁义说起这个梦,马仁义问道:“巧珍,说详细点!”马巧珍答道:“这个怪物左手持一只墨斗,右手握着大毛笔,而其右脚金鸡独立,脚踩着一只大鳌头,左脚后翘,就像一个大弯钩。”马仁义听后欣喜的说道:“好事呀,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魁星了。梦见魁星,莫非我儿要中状元!”马仁义又说道:“不对呀,义同赴京是皇帝召见,不是去赶考呀,何况义同年龄还这么小。”夫妻俩反复拆解这个怪梦,不知不觉己经天亮。

吃过早饭,马仁义正准备上街买东西,忽听庄外锣鼓喧天,声音越来越近,一会儿便到了马仁义家门前。原来是官府报喜来了。马仁义真没想到,儿子真的中了状元。

06名传后世

马义同之所以能中状元,与武则天求贤若渴,知人善用分不开。由于武则天开明的用人制度,一大批有才华的人能够脱颖而出,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马义同还不满12周岁,小小年纪便得以仰祗天颜,成为“天子门生”,钦点状元,消息迅速在全国各地传开。更有人将马义同“神童出世”“智勇突显”“蚂蚁济民”“龙门御试”“魁星入梦”等编成大鼓书,广为流传。而马义同居住村庄的名称也逐渐演化为“马义同”“马义洞”“蚂蚁洞”。

马氏仙庙(马氏魁缘二蚂蚁洞)(9)

《潢川县地名志》记载

马氏仙庙(马氏魁缘二蚂蚁洞)(10)

百度地图搜索显示

马氏仙庙(马氏魁缘二蚂蚁洞)(11)

潢川县付店镇刘楼村蚂蚁洞村民组实景

此正是:

马氏自幼德智显,吟诗作赋如闲侃。

善心赢得神蚁助,赠金济民聚福缘。

女皇开明唯才举,龙门钦把状元点。

夕日神童君可记?至今美名犹在传。

本文系根据当地流传民间故事整理而成。

威哥于壬寅年仲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