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的症状及护理方法(轮状病毒症状治疗与预防)(1)

腹泻,俗称“拉肚子”,是儿童常见疾病,一般不会引起家长过分关注,止泻药或抗生素一般就可以轻松治疗。但是近日如果你家小孩子出现腹泻,在服用抗菌素等药物后依然拉肚子的话,那你就要留意,他们是否已经感染上轮状病毒。

   秋冬交接时期谨防轮状病毒

据介绍,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它特别喜欢在20摄氏度左右气温下活跃。秋冬交接时期尤其要注意。儿童医院观察发现,儿童多集中在每年10月至12月期间感染轮状病毒。

特别注意腹泻导致的脱水症状

  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病毒 在3-5日后才最活跃,因此患者初发症状未必是腹泻,可能有发烧、咳嗽、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有的患者会每日大便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不过,一旦出现脱水,就要引起注意。

   轮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与此同时,能帮助人体消化的小肠茸毛使受损断裂,小肠吸收不到人体的水分、养分,粪便排出体外后成水状。有患者在轮状病毒排毒期每天拉肚子10次、20次后出现脱水,不止泻的话就会进一步危及生命。此外,近年来还发现个别病人肠套叠、抽促的并发症。

   小肠绒毛要一周才能修复。

轮状病毒的症状及护理方法(轮状病毒症状治疗与预防)(2)

   详解儿童轮状病毒腹泄

   婴幼儿秋季腹泻就是一种病毒感染性腹泻。据调查,这种腹泻有80%~9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呈圆球状,中间的壳体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呈向外放射状排列,外边的壳体类似车轮的外缘,形态极像车轮,故起名叫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的感染途径:

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传染源主要是排毒的成人或孩子。病毒排出后常污染水源、食品、衣物、玩具、用具等。当健康人接触了这些物品时,会通过手、口途径进入人体。从动物实验中还证实,病毒通过呼吸道也可进入动物体内引起消化道病变。人是否也可以通过空气被轮状病毒感染,至今尚未得到证实。

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特征:

   当婴幼儿受到轮状病毒感染后,经过 1~3天的潜伏期便开始发病。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呕吐、体温在38℃~39℃之间,继而出现腹泻,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个别孩子可达20次。早期可有粪便,经数次腹泻后,大便呈水样或稀米汤样,无脓血且量较多。由于患儿大量失水,很快发生脱水现象,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面色灰白,前囱门和眼窝下陷,皮肤松弛,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尿少,口脏黏膜干燥等症状,若不及时纠正脱水状态,常可导致死亡。医生或有经验的家长根据季节、水样大使、无脓血等特点,作出正确诊断并不难,关键足能否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

   轮状病毒的治疗:

目前,杀灭轮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物,现在使用的各种抗菌药物郡对病毒无效。正确的治疗方法就是尽快纠正孩子的脱水、酸中毒。对于症状轻的孩子可用口服补液的方法进行纠正。常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氢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 1000毫升,可让孩子当水喝。症状重一些的孩子可用静脉输液的方法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同时配以潘生丁口服。据报道,潘生丁对轮状病毒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干扰素(IFN)也被用来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种药可以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轮状病毒的症状及护理方法(轮状病毒症状治疗与预防)(3)

轮状病毒的家庭疗法:

  早先在东南亚用米汤代替葡萄糖口服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国也有人曾用炒焦的大米或小米熬成米汤,代替补液剂口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制作方法是:把大米或小米用微火炒成焦黄色,然后加水熬成稀粥,过滤去掉米粒,用米汤喂孩子。炒焦了的米粒已部分碳化,有吸附毒素和止泄的作用,也可将焦米汤代替水加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液剂中让孩子饮用。若无口服补液剂、可在每1000毫升焦米汤中加盐3.5克,小苏打2克,白糖30克饮用。米汤中的淀粉、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不但可以补充孩子的营养,还有利于孩子胃肠功能的恢复,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如果是新生儿得了秋季腹泻,应继续喂母乳或牛初乳,母乳或个初乳中有90%左右都含有抗轮状病病的抗体,孩子吃后可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

轮状病毒的预防:

选择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感染

  对初冬感染轮状病毒的婴幼儿患者,临床没有特效药物快速治疗。有专家特别提醒,“家长在小儿患病期间切忌乱用抗生素治疗,以防引起不良后果。”

  隔离染病患儿与其他健康儿童的接触,用消毒液清洗孩子玩具,保持室内通风,常常更换清洗孩子衣物,饭前便后洗手,不在街道上随便购买或食用无卫生保障的食物,是让孩子远离轮状病毒的最佳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