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谁都逃不过七情六欲。
有喜有乐,就会有怒有悲,而其中,最要不得的就是怒。
愤怒,就像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不仅解决不了任何实质问题,反而会烧坏了你的清醒和内存,烧坏了别人对你的信任。
一、生气,是最无用的发泄
人生在世,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脾气。
每每遇到不愉快时,无名之火便会迅速占据大脑,发飙生气完全不受控制。
但不管你因何生气,到头来受伤的还是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效应叫“野马结局”。
说的是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吸血的蝙蝠,它经常附在马腿上吸血。
每当这时,有一些野马不以为然,但有一部分野马会烦躁不已,它们互相踢打,高声嘶叫,拼尽全力想把身上的蝙蝠甩掉。
可越是这样,越无法摆脱,蝙蝠们吸饱血液,满意离去,而野马却在暴怒和流血中死去。
后来,经动物学家研究,才发现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不足以致死,真正造成野马死去的是情绪失控。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扮演着“野马”的角色,特容易情绪化,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失去理智。
但生气能解决问题么?不能。生气能让对方学会理解和包容吗?也不能。
情绪是有代价的,生气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一遇到糟心事,就急吼吼地在人前表露戾气,除了浪费自己的时间和情绪之外,对人对己都没有一点用处。
没有哪个亲人会喜欢你动辄就暴跳如雷;也没有哪个朋友会一直忍受你莫名的负能量;更别提会有爱人用一生来承受你的“情绪暴力”。
更何况,一切控制不住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后都会回到自己身上,大则是生命,久则是健康。
就像叔本华说得那样:“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横在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
生气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冷静下来才能淡定应对糟心事。
二、有一种聪明,叫冷处理
看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有人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一把弥足珍贵的紫砂壶。
他欣喜若狂,整日不离手地把玩。为了防止被盗,就连睡觉也要放在床头。
一次,他在睡梦中,失手将紫砂壶壶盖打翻到地上。
惊醒之后,他既生气又心疼,心想:“壶盖都碎了,留着壶身有什么用!”
于是,他一怒之下抓起茶壶扔到窗外,转过身又接着睡去。
等到第二天起床,才发现壶盖掉在棉鞋上,一点都没碎。
他气得跳脚,恨自己不该扔掉壶身,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索性抬起脚把壶盖踩得粉碎。
哪知一出门,就看见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壶,完好无损地挂在树枝上……
看到了吗?
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样,情绪激动时做出的决定,反而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知乎上,关于“如何避免生气”的问题,有一个很棒的答案:
“碰上一个让你很生气的事,深吸一口气,或者去个洗手间,回来后再处理。相信我,可以避免日后90%的后悔。”
遇事冷静,做到冷处理,既是最快的处理方式,也是给自己一个回旋的余地。
当你爆发恶劣情绪时,不要急着去做决定,而是把这件事晾在一旁,给自己三十秒、三分钟、三小时,甚至是三天的时间去消化。
等怒气渐消,再好好说话,理智地处理问题。
想明白了这一点,那么生活里的很多矛盾,就能轻松被化解。
三、任他气急败坏,我自悠然如故
我们的情绪,好比一块未定形的橡皮泥。
学习、工作、生活、别人的行为、说过的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成为改变“情绪”这块橡皮泥的外力。
可我们不能任由自己情绪化,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伸出手去,用更强大的外力,把情绪努力塑造成让自己舒服的状态。
作家哈理斯陪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
买完后,朋友礼貌地向摊贩说了声“谢谢”,但摊贩冷脸相对,一言不发。
哈理斯见状,有些生气:“这家伙态度很差,不是吗?”
朋友不以为意:“他每天晚上都这样。”
哈理斯觉得奇怪,又问:“那你为什么对他那么客气?”
朋友回道:“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呢?”
是啊,为什么要让别人的恶意左右你的情绪呢?
生活里,很多人都会这样:
生气和吵架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事后才想起来该怎么去应对,然后更会突然发现,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生气。
一个懂得控制自我情绪的人,是不会轻易受到对方情绪影响的。
宋代高僧佛印便是如此。
他与苏轼是至交好友,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参禅论道。
一日,苏轼亲往金山寺寻佛印下棋聊天,还未进门,就高声喊道:“秃驴何在?”
屋里的佛印听了,心生不悦,觉得如此称呼很没礼貌。
但他没有马上动怒,只是手指远方山坡,淡然回击道:“东坡吃草。”
你问我“秃驴”在哪里,我就告诉你在东边山坡上吃草。
“东坡”也是苏轼的号,一语双关,其实是在回骂苏轼才是驴。
短短一句话,轻易反败为胜,既为自己解气,也“气死”了对方。
当被人随意对待时,一旦动气,毁掉的是自己的思考能力。
与其生气,不如像佛印一样,面带微笑,礼貌回击,任他气急败坏,我自悠然如故。
四、先学会不生气,再学会气死人
陈丹青说过一句话:
“我几乎从来不生气,因为我认为没必要,有问题就去解决,不要让别人的错误影响自己。
但我不生气,不代表我没脾气。如果你非要触摸我的底线,我可以告诉你,我并非良善。”
每次和别人起争执时,先让大脑冷却下来,等有余力了,再该处理的处理,该还击的还击。
“童话大王”郑渊洁,早年间参加过一次作家笔会。
彼时,某位苏联作家写的一部散文集正畅销,闲聊间有人问他是否读过,郑渊洁并没看过,于是就照实说了。
没想到对方大惊,站起来大声说:“你连他的书都没看过,那你怎么写作!”
面对这样的羞辱,郑渊洁却很淡定。等笔会开始,轮到他发言时,他说自己最近在看库斯卡娅的书,特别受启发,问大家有没有看过。
看到在座的各位纷纷点头,他这才缓缓开口:“这人是我瞎编的……”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依据对方讲话的套路回应他们,言辞中没有任何的愤怒之情,却依然能让对方哑口无言。
而这样的回应,远远比直接回击和指责要高雅得多。
无能的人会因别人的轻视和贬低而生气发怒,而真正厉害的人,都是默不作声就把事情解决了,还能让本身戾气重的人更加生气。
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如果有人冒犯,就拿出实力让他知道你的“不好惹”,其他时候,学会不生气,不动怒。
在纷扰中学会宠辱不惊、在错乱中学会怡情养性、在冗杂中学会平息怒气。
遇恼不恼、遇怨不怨、遇愁不愁,以平和抵御怒气,以理性操控情感,以不生气的智慧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快之事。
如此,余生方能在世事纷扰中,找到一片清净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