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三个著名的思想家,被称为“三先生”,因为他们三人有很多相似之处: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生活的年代相同,都生活在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经历相似,清军入关后,他们早年都参加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拒绝清朝的任用,各自隐姓埋名做学问;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在思想上的主张相似,他们虽然在思想上各有建树,但他们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都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提倡民主。

明末第一重要人物(明末清初的三先生)(1)

黄宗羲

黄宗羲是浙江绍兴余姚人,著有《明夷待访录》和《明儒学案》,黄宗羲是三个人中反专制制度最著名的。他的《明夷待访录》的第一篇《原君》,深刻地揭露和批评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危害。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是天下的祸根,既害人,又害己。在争夺皇帝位的过程中,发动战争,离散天下之子女。取得皇帝位后,苛捐杂税,盘剥人民,敲剥天下之骨髓,给人民带来苦难,而最后激起人民的反抗,往往自己又亡于战乱、死于战乱。比如崇祯皇帝,在李自成进北京时,先杀长宁公主,崇祯说他女儿长宁公主:为什么要生长在帝王家?也就是说,如果不生在帝王家,就不会有这样的灾祸。崇祯皇帝自己也上吊自杀。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影响。黄宗羲反对封建社会长期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主张“农商皆本”。他总结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税费改革,认为是“积累莫返之害”,每改一次,最后反而人民承担的赋税负担越重,这就是所谓的“黄宗羲定律”。思想是时代的产物,黄宗羲的这些思想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以来商品经济大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他的思想是封建社会衰落在思想上的表现,也是时代的要求。

明末第一重要人物(明末清初的三先生)(2)

顾炎武

顾炎武是现在江苏昆山人,他和黄宗羲王夫之一样,都是官宦鼎食之家。清军占领常熟的时候,顾炎武的母亲王氏,绝食殉国。她临死前对顾炎武说:“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继承母亲的遗志,顾炎武后来拒绝清廷的官位。顾炎武著有《日知录》,在《日知录》里,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认为不必为某个皇室的兴亡而战斗,要为民族的存亡而战斗。顾炎武的这一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顾炎武是清学的“开山始祖”,开清代朴学之风。朴学,即考据学,宋元明的理学和心学,空乏疏阔,在学术上形成辩无边的“理”、逐无境的“心”。顾炎武倡导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清朝学术上著名的“乾嘉学派”,继承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乾嘉学派是清朝前期的一个著名学术流派,鼎盛于清朝乾隆和嘉庆皇帝时期而得名。这一个学术流派重视考据和训诂,仿效汉代学风。乾嘉学派也有个弊端,它使知识分子埋头故纸堆,减少了现实关注。当然,这与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高压政策也有关系,知识分子不敢关心现实社会问题。

明末第一重要人物(明末清初的三先生)(3)

王夫子

王夫之是湖南衡阳人,号船山。王夫之也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评。王夫之思想上的贡献主要在哲学上,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对明代王守仁心学这样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巨大抵制。个人觉得,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于中国学术思想上的思辨性的发展有贡献,对社会秩序伦理规范有帮助。理学和心学真的是扯淡,是压制人性,维护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通观人类思想史,辩证唯物主义才是科学的哲学思想。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是发展变化的世界,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政权?为什么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建设的骄人成绩?就是有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王夫之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中。人们研究学问不关注人的幸福快乐,那么这个学问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天道即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