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号,也叫“绰号”、“诨名”。对于外号,很多人都有许多不好的回忆,童年时,一个恶作剧,往往被伙伴们戏虐不已,并流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一个早年的朋友,你可能忘记了他的名字,一叫外号,瞬间记起来。其实从传播角度上讲,外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我们农资人,作为从事农业,服务中国最大人群,也是文化水平最低的群体时,有时候,一个外号,能够让经营迅速的火起来。

外号,水浒传流传千年的秘密

农资人取什么名字比较接地气 给自己取个外号吧(1)

水浒传大家都耳熟能详,里面的梁山好汉,每个人都有一个“绰号”,人们在称呼他们的时候,绰号往往排在名字前面,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等,如果水浒传里没有这个“绰号”系统,你能保证看两遍能记住一百单八将的几个名字?像孙二娘这种大众名字,如果没有母夜叉这个外号撑着,谁会记得呢?这不仅证明了外号系统流传了千年,拥有充分的群众基础;也表明一个贴切的绰号,也能让一个人瞬间被记住,历久不忘。

外号,即可拉近双方的距离,丰信农业有个乡镇直营店的店员小尹,经常跑村串户给农户做服务,她介绍自己的时候,一开始,把自己的名字说的很清楚,可是,农民往往记不住,并嫌尹的读音还得拐个俩弯,看到他经常穿一件丰信红色的工作服,干脆私下里都用“红褂子”这个称呼叫他,有时候,小尹出去碰到不熟悉的人,人家给她打招呼,“小红,来了啊!”她还很纳闷,后来才知道,干脆在名片上印上“红褂子”这个外号,后来十里八乡都知道镇上有个“红褂子”服务做得好,慕名而来买丰信高产方案的比比皆是。

上面的这个故事说明了,外号,简单易记,还能拉近双方的距离。但外号,也能造成十足的误会。一个人姓贾,四十多岁,面相比较老,别人都叫他老贾!看别人做农资赚钱,他也开了一家农资店。开店的时候,赊销促销搞了一大堆,但生意一直不大好。有一天,他坐在店里,一个朋友来找他,问起了生意情况,老贾唉声叹气,朋友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大家整天老贾老贾的,外人一听谁买你的肥料?”。

起外号,掌握主动权最好!

外号,一般是别人给起的,他们可能根据一个人的相貌、身体情况、名字谐音等起外号。一旦这个外号被超过三个人确认,不超过一年半载,将会迅速成为一个人的代称。并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是一个讽刺或不好的外号,将会严重影响一个人在新接触人心中的第一印象。

我们高大上的农资人,为何将这样的一个给自己定位的机会拱手让给别人?干脆,自己起个外号。最起码跟不知道谁给你起的外号要好吧!比如上面的老贾,干脆把店名改成“老贾不假”农资店,再编一个跟假化肥厂家打架的故事。别人再谈起你的时候,不会再说,老贾的农资店,而是老贾不假的店,相信,这种文字游戏,会有很多人喜当段子说起,最起码别人不会再那你的“贾”说事了。

外号,也可以高端大气上档次

营销有三个阶段,引起兴趣,加深了解,促进成交。对做农资来说,如何从价格战赊销战之中脱离出来,起一个贴切美好容易传播的外号很关键。起好外号,有三个境界。初级境界,凸显个人的特点,如果你是胖子,起个胖子农资店无可厚非,虽简单好记,传播也过得去,但效果一般,不会太好。中级境界,比如乡镇名称加姓氏。高级境界,专注一个作物和品种,比如当地是辣椒主产区,起个辣椒王农资店,这需要在这个作物上面有充分的发言权。

当然,外号起的好,事半功倍,但是否能够让人迅速接受和主动传播,离不开对自己优势特点的深刻表达和挖掘,如果是一个为赚钱敢卖假药的人,外号越响亮,骂名传播的也更快。农资经营,诚信第一啊!

农业农村农民,我们的家我们的父老乡亲,丰信农业对其爱的深沉。对农资行业,丰信也期望大家能够通过服务农民致富,当然,我们农资人更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共同为中国农业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欢迎大家一起来,做好服务,同时为自己,起个高大上的“外号”,在农资经营的路上,一路顺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