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圆滑,才能左右逢源,这样的人,无论在商场上还是官场上,我们随时都能看到。但是,大部分人已经失去了自己本应该有的傲气,而是甘愿被利益驱使,变得卑躬屈膝了。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京城为官的时候就认为:做人无论如何圆滑,也不要丢了自己的傲气。因为,失去傲气的人,就会变得胆怯而懦弱。

傲气,本是一个贬义词,其意思是指一个人很骄傲,对自己很自信,甚至看不起别人。

但是,当你对自己不自信的时候,谁又能看得起你呢?

这是曾国藩在为官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曾国藩做人不要太强势(做人无论如何圆滑)(1)

曾国藩在38岁的时候,被道光皇帝委以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山东核查赈灾情况。当时的山东遭遇大旱,民不聊生,老百姓流离失所,十分凄凉。

可是,即便如此,山东巡抚和春不仅不想办法帮助老百姓度过难关,还纵容手下官吏大肆贪污赈灾粮,中饱私囊。

曾国藩到了山东后,看到此情此景,虽然很是愤怒,可也无可奈何,因为和春是一个背景非常深厚的人。

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和春的成名并非是在山东担任巡抚期间,而是在围剿太平军上,当时,咸丰皇帝所建的江南、江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而第二次组建江南大营的时候,和春就是最高统帅。

曾国藩做人不要太强势(做人无论如何圆滑)(2)

和春是满洲正黄旗人,真正的八旗子弟,祖上立功无数,他正是靠着祖上的功绩,一步步走到了巡抚这个封疆大吏的位置上。

清朝是满人的天下,很多八旗子弟根本看不上曾国藩这样的汉官。当时的曾国藩虽然是二品礼部侍郎,和巡抚的级别一样,但和春从骨子里根本看不起曾国藩。

曾国藩到了山东后,在核查赈灾粮的过程中,就发现有官吏私吞赈灾粮,并将其高价变卖的事实。

而和春却对曾国藩的工作百般阻挠,甚至不让他审贪污赈灾粮的官吏。为此,曾国藩与和春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如果曾国藩要圆滑,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山东期间,好吃好喝,与和春称兄道弟一番后,回到朝廷交差。可如果这样做的话,虽然与和春的关系搞好了,却也必然让这个满人官员看不起他的卑躬屈膝。

曾国藩做人不要太强势(做人无论如何圆滑)(3)

傲气如果做得恰到好处,就是自信。曾国藩根本不顾和春的阻扰,将违法的官吏抓了起来,任凭和春如何恳求或威胁,绝不退让。

为此,曾国藩与和春公开撕破脸,两人水火不容。

但是,曾国藩和和春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和春决定弹劾曾国藩,认为他在山东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专权跋扈,全然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中。

曾国藩知道,以他的实力,要想扳倒在朝廷关系网盘根错节的和春,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而且,得罪了和春后,也会给他未来的仕途带来安全隐患。为此,曾国藩采取了一个既圆滑,又不失自己傲气的方法。

曾国藩不仅不弹劾和春,还向道光皇帝保举他去广西带兵打仗。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广西势力渐大,朝廷正需要和春这样懂治军的人才。

曾国藩做人不要太强势(做人无论如何圆滑)(4)

和春知道此事后,非常惭愧,曾国藩则十分傲气地认为:我只是为朝廷推荐人才,没有个人恩怨。

和春反而认为自己心胸不如曾国藩,从而对他十分钦佩。

因此,做人要在圆滑中保持自己的傲气,这一点,我们能做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