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热搜,震惊了影视圈。

香港演员王羽去世。

一瞬间,无数影视娱乐号发文悼念。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1)

鱼叔也一时感慨万千。

结果——

这条热搜乌龙了……

王羽的女儿王馨平,亲自出来澄清父亲健在,去世消息为谣传。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2)

幸好,这只是一个大乌龙。

王羽先生依旧健在。

但也因为这次事件,让他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或许对于许多年轻观众来说,王羽这个名字有点陌生。

但在50年前,他是香港影坛片酬最高的演员。

在老一辈的电影人眼中,他是永远的「邵氏一哥」。

鱼叔今天也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好好聊聊他——

王羽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3)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4)

说起王羽,不得不提1967年的《独臂刀》

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的武侠片尚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

受题材和技术的限制,武侠片大部分植根于传统戏曲中,长期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邵氏老板邵逸夫越来越看不下去。

启用一批有想法的年轻导演胡金铨、张彻、徐增宏等,决心拍摄新派武侠片。

力图用真实的打斗场面、快意的江湖情仇,来替代过去泛滥、虚假的舞台化效果。

不久,《独臂刀》的面世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

不仅创下了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的新纪录,也让华语武侠片正式迎来了黄金时代。

而影片的主演,年仅23岁的王羽从此名声大振,家喻户晓。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5)

在此之前,称霸华语电影市场的是「黄梅调电影」

在这种电影类型中,男性演员只是陪衬。

女明星占据绝对的主角,具有压倒性的票房号召力。

甚至许多「男主角」都是由女演员反串扮演。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6)

1963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种情况,在王羽出演《独臂刀》之后被彻底扭转。

少侠装扮的王羽眉宇间颇具英气,儒雅刚烈,被导演张彻认为是主角的不二人选。

他果然不负众望,不仅在影片中展现了惊人的武艺,还树立了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阳刚少侠的形象。

主角方刚,人如其名,血气方刚,爱憎分明,有情有义。

一身的侠肝义胆,成就了当年的银幕神话。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7)

全新的武侠风格让观众耳目一新。

在票价低廉的年代,《独臂刀》成为了第一部票房破百万的电影

导演张彻也因此奠定了影坛的重要地位,收获了「百万导演」的名号。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8)

张彻

张彻对香港武侠电影的革新前所未有的大胆,加上正好有王羽这般「天生的大侠」。

可以说,《独臂刀》的成功是他们二人相互成就的结果。

在张彻的电影中,男性演员第一次真正有了绝对主角的地位。

侠客行走江湖,男人间的情义才是首位,儿女情长只是身外之物。

两人在之后又继续合作了《大刺客》《独臂刀王》《金燕子》等作品,皆票房大卖。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9)

《大刺客》

《独臂刀》的故事,灵感来自于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

但通过这部影片,却形成了那个年代香港电影一个最大IP。

在1970年代,一大批与「独臂」相关的电影不断被翻拍:

《独臂刀王》《新独臂刀》《独臂双雄》《独臂拳王》《独臂拳王大破血滴子》…

这其中,有王羽主演的,也有不是他主演的。

不知不觉中,华语影坛形成了一个「独臂武侠宇宙」。

更厉害的,还要与隔壁岛国第一大IP「盲侠座头市」进行联动,拍摄了一部《独臂刀大战座头市》。

也是由王羽主演。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10)

《独臂刀大战座头市》

50年后再看这些电影,确实有点雷。

但也足以说明,王羽主演的《独臂刀》系列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大。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11)

20年后,徐克导演再次特意翻拍了这个系列。

也就是1995年由赵文卓主演的《刀》。

其中对男性阳刚魅力的展示,正是对当年《独臂刀》的致敬。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12)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13)

除了在华语影坛地位卓著,王羽的人生经历也颇为传奇。

虽然成名于香港,但王羽其实是上海人,属于第二代由上海南下香港的精英。

他自幼习武,少时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

身强体健,又满怀海派的时尚气质。

16岁随家人一起赴港,20岁正式签约邵氏。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14)

随着1960年代香港武侠文化越来越兴盛。

再加上邵氏积极推动新派武侠电影的改革。

能文能武,又熟练掌握国沪粤三种语系的王羽,自然成了邵氏主推的王牌明星。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15)

很快,邵氏以他为主演推出了武侠片《江湖奇侠》

自此开启了国语武侠片的先河。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16)

不久,他凭借出众气质和矫健身手,成为了导演张彻的第一代弟子。

直接出演了张彻在邵氏导演的第一部武侠电影《虎侠歼仇》

尽管年轻气盛,十分叛逆,但同时代的打星郑佩佩曾说「张彻非常非常喜欢他」。

张彻的偏爱,让王羽在邵氏的演艺之路十分顺畅。

对他来说,张彻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伯乐。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17)

然而,桀骜不驯的性格让他与邵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到了1971年,因为不满邵氏提出的续约条件,最终不欢而散。

而是加入了同样从邵氏出走的邹文怀创立的嘉禾电影。

虽然在嘉禾时得到了更宽松的发挥空间,甚至可以自己担任导演创作。

但此时同在嘉禾的李小龙已经开始崛起,王羽的时代渐渐开始没落。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18)

从《独臂刀》开始,王羽就成为了那个年代里「武侠片」的代名词。

身价极速攀升,片酬达到全香港最高

他成了香港影坛第一位票房四连冠的影星,同时也是「武侠新世纪」的首位代表。

一直到李小龙的出现,王羽的地位才被撼动。

成龙曾经这么评价:

「香港武侠电影的三个高峰时代:王羽时代,李小龙时代,最后是自己的成龙时代。」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19)

从80年代开始,王羽逐渐转向幕后。

因此年轻的观众,鲜少在银幕上看到王羽的身影。

除去事业上浓厚的「传奇色彩」,王羽的个人生活也是十分丰富。

他共娶过两任妻子却均以离婚收场。

有媒体报道,他还曾和林青霞、林凤娇这样的当红女明星传过绯闻,一生可谓风流。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20)

在武侠世界中独霸一方,现实江湖里王羽也是风生水起。

70年代后期,他进入台湾发展。

凭借逞勇斗狠的性格以及自身的名气地位,成为了竹联帮的核心成员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21)

但随着「三大血案」东窗事发,王羽被仇家追杀,饱受官司之苦。

黑道生涯在1981年走向终结。

此时,在演艺圈的名声日渐衰落,也促使他转向幕后。

到了90年代,他开始经商,收获不菲的身家。

更是在新北市打造了一栋金碧辉煌、宛如皇宫的私人豪宅。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22)

直到2011年,陈可辛在拍摄《武侠》时把他再次请出了山。

《武侠》中的「教主」一角,是陈可辛为少时的偶像量身定做,非他不可。

「王羽身后就是一个江湖,他根本就是教主,他就是能够压得住所有人。」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23)

虽然剧组早为王羽选好了替身,但时年68岁的王羽坚持亲自上阵。

老当益壮,超高的身体素质使得他完全经受得住如今的电影拍摄强度。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24)

随后两年,他又先后出演了《血滴子》和《失魂》。

凭借后者,王羽收获了第15届台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这也是他人生中的首个影帝。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25)

在整个华语电影史上,王羽都是最不能忽略的存在。

2019年,第56届金马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他

这无疑是对他传奇一生的最高肯定。

然而此时王羽年事已高,未能出席领奖,而是由女儿代领。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26)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27)

2015年左右,王羽的健康每况愈下,不得不暂别影坛。

长达几年消失在大众面前,让许多人对这次的乌龙事件也并未感到意外。

而更多的年轻人,也只有在这样的新闻中才知晓这样一位传奇人物。

这也不正说明,那段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28)

50年前,是王羽的巅峰,也是邵氏电影的巅峰。

更是华语武侠电影开始崛起的黄金岁月。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

自《独臂刀》之后,风头正劲的邵氏电影带出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人物。

刘家良、郑佩佩、岳华、罗烈、姜大卫、狄龙、李修贤、尔冬升、徐少强、惠英红…

可谓人才济济,雄心勃发。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29)

只可惜,当时的邵逸夫感到香港电影行业必将没落,开始把精力重心转移到TVB电视制作上。

而且,邵逸夫长久以来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旗下艺人和管理层矛盾重重。

1970年,时任邵氏首席执行官的邹文怀离开,带走了一众干将创立嘉禾。

1971年,回港的李小龙本想找邵氏合作。

但1万美元片酬的报价,却遭到了邵逸夫的拒绝。

这位日后的巨星拱手让给了对手嘉禾。

后来,一部《唐山大兄》轰动了全亚洲,更直接带动了香港功夫电影的升级。

仅凭一个李小龙,嘉禾在邵氏的霸权中得以占据一席之地。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30)

李小龙过世后,嘉禾又陆续签下离开邵氏的许冠文,和刚刚崭露头角的成龙。

一连拿下三位票房巨星,嘉禾一时风头无两。

而另一边的邵氏电影,衰落则不可避免。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31)

时代更迭,势不可挡。

曾经由张彻、王羽一代开创的新派武侠,到了80年代已经变得老旧不堪。

徐克、程小东等新锐导演又打造出了更新一派的武侠电影。

称霸银幕的,变成了李连杰、甄子丹、赵文卓等更新一代的武打小生。

曾经的邵氏一哥王羽,也在这时候难以跟得上时代,渐渐隐退。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32)

如今,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所有的动作戏几乎都可以由后期制作,通过剪辑来完成。

观众可以充分享受电脑特效带来的视觉享受。

但与此同时,传统靠真摔真打的功夫片变得越来越少。

所以,总感觉现在的电影少了许多真实感。

「拳拳到肉」这个曾经习以为常的名词,正逐渐变成少部分电影的宣传口号。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33)

常有人感慨,现在能打、会打、敢打的演员凤毛麟角。

能有所期待的功夫片,依然只能靠着几个年过半百的老打星撑着。

而成龙、甄子丹这样的打星,如今身体也显然大不如前。

一部让人津津乐道的功夫电影或武侠电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到过了。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34)

即使现在偶有电影打出武侠的名义,但总感觉少了许多味道。

那些逐渐消散的味道,正是我们回忆武侠电影的重心。

怀念的是那些爱憎分明、血气方刚的银幕大侠。

怀念的是那个敢打敢杀,恩仇情义的快意江湖。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35)

这个时代,似乎已经不再需要这样的故事和情怀。

但王羽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黄金时期武侠电影,始终在鱼叔心里念念不忘。

那股对武侠电影的特殊感情,一直在鱼叔心里隐隐回响。

香港人如何评价顶流(50年前的华语顶流)(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