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与“永州八记”之《钴鉧潭西小丘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柳宗元在元和年间写下的永州八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柳宗元在元和年间写下的永州八记(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柳宗元在元和年间写下的永州八记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之《钴鉧潭西小丘记》

西山西边二百步是钴鉧潭。由钴鉧潭再往西二十五步,在水流最湍急的地方,有鱼梁,就是一道堤坝,中间有小豁口,用来张网捕鱼。鱼梁上有一座小丘,上面生长着一些竹子和树木。 上面的山石有些凸起着,有些像卧倒、像跛足一样倾斜着,破土而出背负着土壤,争着摆出奇怪的形状的,多得几乎数不过来。那些特别高峻、又相互堆叠累积着伸向水面的,就像俯身饮用溪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争着抢着向上伸展的,像向上攀登的棕熊。简单的两个字,“偃”、“蹇”,就是两个比喻,山石像卧倒、像跛足,像卧倒的什么呢?像跛足的什么呢?没有讲,是简洁的,又是丰富的、含蓄的、诗化的。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捧在手心里占有它,可以揣到袖子里带走它。很多人把“笼而有之”翻译成装在笼子里,我认为不好,其一,捧在手心里,揣在袖子里能更夸张地表现出小丘的小,其二,以柳宗元被贬谪的处境,把小丘关笼子里这种想法不怎么妥当。向人打听小丘的主人是谁,原来是一户唐姓人家不打算要的地,想要卖出去,没有人要。问他价钱是多少,原来只要四百而已。我非常喜欢小丘,就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当时跟我在一块,都喜出于望外。于是马上回去取来工具,铲除杂草,砍掉杂树,点起大火,把它们通通烧掉。嘉木立起来了,美竹、奇石显露出来了。在小丘上望向四面,“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的“山”“云”“溪”“鸟兽”可比“南山”主动多了,都纷纷“回巧献技”,表演给小丘看。枕着竹席躺在地上,“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到十天时间,就得到了钴鉧潭与小丘这样两个特别的地方,就算是古代爱好山水的人,或许都没有到过这么特别的地方。

这篇文章里动词用得特别好,“回巧献技”、“谋”,静态的景物通通动了起来,拟人化了。“谋”,有窃窃私语的活泼,有双向的互动与交流。“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都是这种手法。这即是写景的手法,又是对下文发挥的铺垫。

以这个小丘的美,如果它在京城周边的沣、镐、鄠、杜这些地方,那么,那些喜欢游山玩水的达官显贵会争着买它,价钱每天上涨千金,越贵越难得到。现在把它丢弃在这个偏远的地方,农夫和渔民经过的时候,都会鄙视它,售价四百,很多年都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得到了它,难道这中间真有缘分的作用!所以,我就写了这篇文章,把它刻在石头上,纪念我们之间的缘分。

柳宗元是拿小丘类比自己的,用小丘的美类比自己的才华,用小丘的被唐姓人家放弃,类比自己的被贬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小丘有我、李深源、元克己发现它、修饰它、欣赏它,我自己呢?

《始得西山宴游记》里摆脱了对个人命运的恐惧,《钴鉧潭记》里为苛政统治下的人民而忧虑,这里就开始为自己不能居庙堂之高,发挥自己的才能,救民于水火之中而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