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行情热了,持续在热。
四月,树老师接到的咨询丝毫没有任何减少,逐渐的,明显感觉有很多外地朋友来渝。大多数朋友还是做了不少功课,上来会提诉求:树老师帮我在两滨一嘴找个笋盘。
还好,两滨一嘴是搞清楚了。
至于笋盘,这个行情下,什么是笋盘?
1.房子正常的。
2.业主可控的。
也可以通俗一点说:
网红小区里,这周能买到的最高性价比的那套,大概率就是下周公认的笋盘。
有钱的朋友,一边说行情要谨慎看待,一边抓紧继续加仓。
扛不住的朋友,嘴上说出货,真有人出价的时候,卖没卖只有自己知道。
言归正传,具体的问题遇到多了,改不了总结的习惯。
踏实整理了一份外地人来重庆投资的误区。
若能够助人,也算是好事。
误区一
APP上看天下,盲目判断市场
借此机会,教大家怎么用好贝壳APP。
我们通常在异地听到哪里的行情还不错,第一时间就是看各类公众号,了解耳熟能详的地段,然后拿着贝壳APP开始熟悉这些地段。
大概有几种看房方法:
1.会用“地图找房”,看小区位置,熟悉小区及周边价格。
2.会看到意向的“小区均价”,然后按价格排序,找出低单价的房源。
3.会看“过往成交”价,往前看几个月,以最低价为入手标准。
通过这三种办法,基本形成大体印象和想法:
1.这个片区大概就这个价。
2.低单价的就是目前小区相对的起步价格。
3.要想办法买到之前的成交价。
但,这些方法判断会有几个明显问题:
1.重庆的地形复杂,小区内部落差很大,视野相差也很多,很多房子本身有硬伤,比如1-2楼潮湿,采光差等。
网红小区低单价的房子,很可能是被大浪淘沙淘了又淘剩下来的。
这个小区的其他房子已经有不错的涨幅时,这些硬伤房却一直让小区起步价格看起来:没动。
怎么判断这些低单价房子有没有问题?
挂牌挂了很久,带看量很大,就是卖不出。
2.地图显示的均价,是由片区各种不同类型的房型加到一起平均的,重庆核心区建设时间很长,新旧房子交错,同片区老房子和次新房价差很大,隔一条街,但房价可以差一倍。
只看地图,会错误理解均价。
而均价要不要变动,同时也要取决于这些老破房子价格动不动,但老破房子一般是行情后期才动,所以行情到下半场,均价才会明显变动,这个时候,可能为时已晚。
3.过往成交价在横盘期有一定参考意义,但是过往成交价这个栏目里,成交的房子看不到朝向,装修情况,楼层,只能看平方数;无法精准参考。
装修情况,楼层朝向会大大影响真实成交价。
另外贝壳APP很多房子的成交,并不显示在"过往成交价"里,很可能直接下架,致使参考数据的取样范围并不精准。
正确的应该怎么做
1.看“房客比”数据
贝壳有个非常好的后台数据:房客比。
单位时间内,新增房源和新增客源的比例,房源减少,客源增多,必然提示信号。
上图为中海紫御江山紫峰组团的房客比数据,可以看到,近一月暴增客户800多组,房源却只增加了20多套,小区带看量迅速上升,房客比变化,必然说明行情热度。
2.看挂牌价趋势
成交了的房子不全显示,但挂牌了的房子会显示价格,有行情的小区,挂牌价会逐渐升高,业主的挂牌价格是最受市场影响的心理价格。
上图为长嘉汇一周的挂牌均价涨幅。
很简单,给他打电话的人多了,身边的信息量大了,必然提高挂牌价,挂牌均价是非常好的市场晴雨表。
3.必须到现场看房
看到行情好的趋势,一定克服任何时间管理的拖沓。
第一时间踩盘,比对,现场了解。
会中介,谈房东,跪银行,一个都不能少。
没有捷径。
误区二
完全对政策不做任何了解
很多朋友上来就问树老师:重庆限不限购,限不限贷。
问了之后销声匿迹。
背后透露出了几个想法:
如果麻烦就算了。
如果不麻烦可以试一试。
在此,树老师建议那些来问我的朋友,准备一个详细的问题清单,我们不怕麻烦。
解决系统的问题,建立好框架。
投资一个城市,连一个问题清单都准备不出来。
买什么房?
这个问题清单本身,能拿到什么样的答案,也是你判断你的买房合作方靠谱不靠谱,专业不专业的重要因素。
异地买对房,不如说是:在异地找对人买房。
某种程度上,人比房重要。
真要论异地买房的麻烦性,我相信一线城市比哪里都麻烦。
再次重申,重庆是目前所有大城市里,前期准备成本最低的,没有之一。
购房政策和政策解读,再看看这两篇:
1、重庆购房政策简述
2、购房政策解读及常见问题解答
异地买房,考的是心力 执行。要提前做功课。
没有克难心态,不要做房产投资。
误区三
迷信首付低
低首付,谁都想,但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1.站在银行层面
买房人无非就是希望:房子评估价高于市价,贷款时能多贷一点。
银行系统现在越来越先进,越来越依赖于大数据,很多评估价都以系统为准,系统也随时在增加更多的参考量而升级,
评估价高于市价的机会,越来越少。
对于市场高度关注的盘,成交量非常大的盘。银行的参考数据更全面,更精准,更及时。
风控永远是银行要考虑的第一位,
对于一些低关注能够高评估的盘,很有可能是这个市场的最冷门小区。如果这个小区不涨价,再低的首付也没有意义。
银行远比普通人聪明。
2.站在开放商层面
低首付是开发商给你的条件,就是希望房子迅速卖出去,我们可以理解为促销手段。
多想想,开发商哪些情况要促销?
1.产品不好卖。
2.需回笼资金。
3.大行情不好。
从年初一直促销到年底的售楼部,多半没啥好东西。
同样的,你加了一堆中介,老是给你推一个新盘,经常广告很吸引人,十万首付,二十万首付。一般也不是啥好东西。
一个信息,知道的人越多,越不值钱;够得着的人越多,也越不值钱。
倒是一些售楼部,平时不吭不闹,一到开盘的时候,一房难求。不妨多问问自己,这种信息,为什么你总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好的房子,总是要摇号?
误区四
看房只看大地段
经常来问的几类问题:
树老师,xx板块怎么样,xx片区怎么样?
树老师,现在买房,买哪个板块?
树老师,求推荐几个片区吧?
其实这样问也没有错。
我若非常敷衍的回答,xx板块好,xx板块不好,却容易把新手带到坑里。
能判断xx板块好不好的因素,一目了然,看配套资源强不强:学校,商业,地铁,产业,公园...
能判断一个房子能不能有投资价值,则需要非常好的“房感”,房感是需要综合很多细节的。
树老师试着去列出这些细节问题,怎么在板块里挑房:
一个大板块内,产品差别太复杂:
同一个板块,楼龄几何如何?物管水平如何?绿化品质如何?梯户比如何?户型结构如何?装修标准如何?开发商品牌如何?外立面风格如何?
每一个要素都直接影响这里的价格。
一个大板块内,可选空间太复杂:
同样的钱,买次新还是买老大?买两房还是三房?买一套还是两套?买新房还是买二手?
不同的选项对应不同的规划和逻辑。
一个大板块内,价格差异太复杂:
价格相差1倍,低价的是否就是洼地?哪个价格在这个地段算有性价比?哪个价格在这个小区算有性价比?
什么房对应什么价格比较有成长空间。
一个大板块内,涨跌表现太复杂:
哪一类产品在这个片区供应稀缺?哪一类产品过去涨得最好?未来哪些产品有潜力?每一类产品涨得好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过往的市场表现得到了哪些启示。
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问出一大堆。
但是你会发现,这绝不仅仅是地段好不好一句话能概括的。
很多朋友喜欢拿某某地段的土拍说事,包括开发商也会这样宣传,“我旁边土拍都已经1.4万了,我的房价才1.4万,我的房价就是大大的洼地。”
那可不一定。
就简单拿观音桥来说,这里要地铁有地铁,要商业有商业,配套几乎顶级,但这里不少老破大,却几乎不动。
怎么鉴别老破大,树老师专门写了一篇,直接指导实践。
重庆老破大鉴别指南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可能不灵。
误区五
上来就要别人推荐八折笋盘
树老师遇到不少朋友,人在外地,没来重庆,冷不丁一句话:我只要八折的房子,没有折扣就不要给我推了。
首先理解八折什么概念:
300万的房卖240万叫8折
200万的房卖160万叫8折
100万的房卖80万叫8折
常规的,200万的房,要少40万,才是8折。
这背离常识。
1.二手市场相对透明
在二手市场非常成熟的区域,在贝壳这样全系统公开的房源体系下,每一套房子最终议价空间,是被多位中介熟知的。
二手市场其实非常透明,一套低于市价很多的房子,又不被各位中介知道的情况,极为稀少。
绝大多数时候,业主选择在哪里成交,最终各家报价实际出入不到1-2万;同时,越是优质小区的业主,越愿意去委托最规范的中介机构介入;不是谁砍价厉害,谁就最受欢迎,;公开的市场下,能够充分和业主进行柔性沟通的,往往最优。
卖房的人,也选择谁帮他卖。
2.有大折扣的往往有大隐情
成熟的市场里,一个业主再缺钱,再不济,都希望短时间内把房子卖高点,缺钱的时候,但凡有一个买家能够高一点点,都会时刻影响他的决策。
什么样的房子,会不顾一切,不管议价,大杀价后巴不得立即成交?
只有急用钱到一秒都不愿意多等的人。
往往急用钱到无可奈何,债家也会多,房子上了几个抵押,抵押也没钱还,银行催到家门口。
说不好刚签合同,就来个查封;便宜不会无故便宜。
3.信息差需要等价交换
为什么你买不到笋盘?
无非是你没处理好掌握笋盘信息的人的关系。
笋盘瞬息万变,任何一个中介真正有笋盘信息,更愿意推给那些:愿意付出足额中介费的,对笋盘能同频沟通的,甚至是比较有钱的朋友。
连盘有没有性价比还要从头调研,极有可能在验证和讨论这套房是否足够便宜的那段时间,这套房已经没有了。
买好房子是要上杆子上线的,签合同签到半夜是常事,非亲非故的,远程扔一句话想买好房子,不太可能。
这是市场的规律。
误区六
过于迷信宏观
看了一些关于城市的判断,越宏观的东西,落到实处的时候指导意义并不大,不管这个宏观数据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这些图牛吧:
米字型高铁,成渝都市圈
因为成渝都市圈,所以要买靠成都的西边?
因为米字型高铁,所以要买高铁tod项目?
拿这种逻辑来选房问树老师的朋友,还不少。
忘了这些细节:
学区什么水平?商业什么级别?企业什么数量?
地铁出口多远?附近供需如何?人口什么圈层?
弄懂这些,可能比看这种大规划,看新闻联播,来得实在得多。
另外看市场有没有涨,这个东西比较唬人:城市均价。
均价这种东西是基本看不出大的动静的,去年上海涨了这么多,均价也就20%,不少楼盘基本是翻倍行情。
一套房子涨了40%,另一套房子没涨,均价就涨了20%
一套房子涨了40%,另两套房子没涨,均价就涨了13%
大城市,拖后腿的区域,拖后腿的房子太多了。
往往郊区面积大,供应的房子也比核心区多,三套郊区房子不涨,就可以把一套稀缺核心区100%的涨幅,均价拉到只有25%。
等均价涨了不少再买,基本上很多房子已经是尾声行情了,进场大概率等来调控,调控了又骂娘。
误区七
用其他城市的选房经验对标重庆
中心论:
有多少外地人,至今还停留在“解放碑就是重庆最好的地方,哪里离解放碑最近,哪里的地段就最好”这种概念上。
这是典型的平原环状城市思维。
重庆因为江山割裂,没有办法形成环状城市发展格局,致使多中心多组团,每个区都有每个区的中心。
但多中心不等于没有中心,或是传统中心就没有价值。
怎么去判断一个区域是中心或具备中心潜力?
不看地图,看这些公共资源的集中程度,关于公共资源集中怎么判断,树老师在这篇文章中有提到:
西永和大学城的命门在哪?(一)
朝向论:
不少朋友,非朝南的房子不买。但凡朝向不是朝南,感觉要打对折。
地形,还是回到地形。
重庆是一个地形非常复杂的城市,地质条件也复杂,80%的楼都是筒子楼。
原因:
一、筒子楼地基更稳固安全。
二、江岸线崎岖,落差大,无法规整排列。
三、核心区寸土寸金,单位面积内修更多的建筑,也能容下更多人。
所以,最好地段的房子,朝向往往七零八落。
紫御江山这样的小区,进了门就分不清东南西北。
就连长嘉汇这样的地标级小区,最好的朝向是朝西的江景房。
但这影响他们的行情吗?不影响。
这样理解更直观:
朝南的,一定是有溢价,因为足够稀缺。
不朝南的,不一定有折价,也是市场的正常产品。
那哪些产品不正常?
重庆有三高:
高堡坎,高架桥,高压线
房子离这三个东西近的,要么采光不好,要么噪音恐怖,要么视野硬伤。
这才是朝向好不好的关键,而不是朝向本身。
甚至也有人比较喜欢朝西的房子,重庆没有暖气,冬天湿冷,有人专门喜欢当西晒。
所以,任何房子,一房一议。
平坦的郊区,新区,比如西永,中央公园,我们能看到很多板式结构的新房,这代表了重庆新一代的审美和愿望。
重庆人有了新的选择;但是这些产品什么时候能发挥大规模的涨价效应,本篇暂且不做论断。
我只能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套房子离自己上班近不近,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比朝不朝南,更有吸引力。
启示:
既不能脱离地段看产品,也不能脱离产品看地段。
那些年,你们在重庆买房,还踩了哪些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