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s Studio3 Wireless是苹果推出W1无线蓝牙芯片之后最后一款登场的的Beats耳机,它于2017年9月的发布会前上市,也是继Airpods、BeatsX、Solo3 Wirelss、Powerbeats之后的一款使用苹果W1无线方案的新款耳机。和以往Beats Studio最高定位一样,同时加入了新的主动降噪PureANC,国行售价2888元人民币,而实际一般网购渠道的价格在1800元左右。非常感谢网友的全新送测样机。

beats颈挂式蓝牙耳机评测(BeatsStudio3Wireless)(1)

Beats Studio3 Wireless 蓝牙无线主动降噪头戴式耳机

beats颈挂式蓝牙耳机评测(BeatsStudio3Wireless)(2)

Beats Studio3 Wireless 蓝牙无线主动降噪头戴式耳机-对比Solo3 Wireless

外观与功能

Beats Studio3 Wireless有多种颜色可选,有兴趣的可以去苹果官网查询。由于我们对过去几代的Beats Studio不是很熟悉,所以不做对比,但感觉这一次的Beats Studio3 Wireless从表面的用料来看和Solo3很像,重量也要比几年前的Studio轻了不少。从收纳的角度来看,它用了一个比较厚的圆滚滚的小包,这是因为Studio3 Wireless可以向内卷起,但不能90度把扬声器放平。耳机的佩戴舒适度很好,向内的压力不算大,耳垫皮质材质的透气性比索尼的MDR-1000X稍好,同环境佩戴感觉相对不那么闷热。

beats颈挂式蓝牙耳机评测(BeatsStudio3Wireless)(3)

Beats Studio3 Wireless 蓝牙无线主动降噪头戴式耳机

beats颈挂式蓝牙耳机评测(BeatsStudio3Wireless)(4)

Beats Studio3 Wireless 蓝牙无线主动降噪头戴式耳机

beats颈挂式蓝牙耳机评测(BeatsStudio3Wireless)(5)

Beats Studio3 Wireless 蓝牙无线主动降噪头戴式耳机

beats颈挂式蓝牙耳机评测(BeatsStudio3Wireless)(6)

Beats Studio3 Wireless 蓝牙无线主动降噪头戴式耳机

Beats Sutdio3 Wireless使用非常简约的设计,整体除了开关小圆点按键外看不到其他突出部分,PureANC主动降噪功能默认打开,开机后双击开关键可以切换主动降噪开和关。连接Macbook在macOS下有主动降噪开与关按键。在打开主动降噪的情况下,耳机标称工作时间为22小时,而关闭主动降噪时可达到40小时。Beats Studio3 Wireless支持充电10分钟播放3小时的快充[Solo3是5分钟充电播放三小时],充满电忘记测试了。

耳机左声道外侧的b字中间可以向下按动和长按,单击按动可以启动和暂停音乐,接听或挂断电话,长按可以联动启动Siri。b字的上下部分可以向下按动,分别对应加减音量。耳机同时支持3.5mm的有线工作模式,有线工作模式下需要打开耳机电源,无论是否打开PureANC。完全没电状态耳机有线模式无法使用。

beats颈挂式蓝牙耳机评测(BeatsStudio3Wireless)(7)

Beats Studio3 Wireless 蓝牙无线主动降噪头戴式耳机

Beats Studio3 Wireless使用了新的主动降噪技术,苹果称之为PureANC,官方解释大概功能是指这套技术具有自适应的主动降噪和对音乐的自动补偿,至于说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音乐类型自动调节输出声音表现,这个我们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进行测试验证。而主动降噪如何自适应的?官方没有说的很明确,但我们做了一些验证的工作,但不能100%确认是否真正对应的上PureANC所说的自适应降噪,下面体验部分会谈到。

beats颈挂式蓝牙耳机评测(BeatsStudio3Wireless)(8)

Beats Studio3 Wireless 蓝牙无线主动降噪头戴式耳机

Beats Studio3 Wireless耳机使用扬声器等相关参数不得而知,估计扬声器单元尺寸在40mm以内,不过纵观耳机的布局有两点比较特别。第一,主动降噪的拾音麦克风开口很不明显,是看不到的,只能推测是通过某些缝隙或者是b字logo斜上方的一个小开口?这么隐蔽的主动降噪拾音麦克风的设计还是很少见;第二,注意看如图标注的扬声器单元的后侧,这部分并不是塑料壳子,这个背面整体是一个薄的橡胶,这样的设计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来。这说明,扬声器单元的后侧空间声学结构做了特殊的设计,和普通的通气开放式和常见的硬壳封闭式、半封闭式都不太一样。这部分并不会造成漏音。

降噪效果与音质体验

下面我们进入体验和测评部分,参考对象是索尼的MDR-1000X耳机,包括音质对比和主动降噪效果的对比。测试使用iPhone X与Beats Studio3 Wireless配对连接,和vivo Xplay5s与索尼MDR-1000X耳机连接进行,保证了Beats Studio3 Wireless耳机工作在AAC模式和MDR-1000X在apt-X模式。另外也用A35配合MDR-1000X让它工作在LDAC模式。

beats颈挂式蓝牙耳机评测(BeatsStudio3Wireless)(9)

Beats Studio3 Wireless 蓝牙无线主动降噪头戴式耳机-macOS下竟然是SBC连接

beats颈挂式蓝牙耳机评测(BeatsStudio3Wireless)(10)

Beats Studio3 Wireless 蓝牙无线主动降噪头戴式耳机-macOS下软件切换降噪开关

这里要说一个bug,即macOS下,Beats Studio3 Wireless竟然是工作在SBC模式下的。但我们如何确认在iPhone下就是AAC呢?因为Beats Studio3和Solo3一样,在苹果AAC模式下耳放输出的功率是要比SBC下大的多得多,很容易区分。macOS的蓝牙连接编码这一代是经常抽风啊?记得我们最早写测评时发现它是不支持apt-X的,后来又恢复了[没有使用beta版]。

主动降噪体验:从BOSE QC20开始,我们热爱上了这种顶级降噪耳机的纯降噪体验,即不听音乐,只是带上耳机,体验被降噪后的世界的声音。而MDR-1000X和QC35相比QC20时又有了更强大的降噪能力。那么Beats Studio3 Wireless的主动降噪是什么水平呢?开始我们一直在房间里使用,打开窗户,可以传来一两百米外公路上的汽车走过的胎噪风燥,耳机可以把它们滤除的很干净。但对比索尼的MDR-1000X,Beats Studio3 Wireless的主动降噪在稍高频率段的滤除效果不如索尼1000X。如果带着耳机去煎个鸡蛋,开开油烟机,或者简单对话,发现虽然Beats Studio3 Wireless很好,肯定强于我们前不久测试的Porshe Design的SPACE ONE,但在主动降噪频率覆盖范围方面弱于索尼1000X,主要在中高频部分,低频强度如果增大,低频也稍弱。当然,当一只猫在木地板上飞奔而来,在耳机里听到的也是极小一点的指甲摩擦木地板的很轻的敲击声。

我们把耳机带到了大马路上,地铁旁,我们似乎体验到了Beats Studio3 Wireless所谓的PureANC。因为你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在不同方向和不同强度的噪音下,它的降噪强度是不同的。最简单的重现方法是,当与马路成90度,正面面对马路的车流时,这时候低频降噪的能力变得明显更强,达到了和1000X几乎一样的水平,大公交甚至货车红灯起步的发动机低频噪音几乎可以被滤除干净。那什么叫降噪强度不同呢?当你侧身过去,把噪音源大概放在自己身后大概60度以上的侧方向位置时,降噪强度会明显降低,通俗的说,此时听到的降噪效果就没那么好了,甚至路上一些吵杂的人流说话声都开始可以听到了。这种强度饿切换大概有3-4秒钟来完成。我们不能100%确认,这是否就是官方所说的自适应降噪。

以非常大噪声的地铁、公路旁的噪音源为参照,那么Beats Studio3 Wireless的主动降噪水平和索尼MDR-1000X非常接近,只是在低频的降噪强度方面弱非常少的一点。而在中高频方面,索尼和Beats的表现稍有不同,索尼在强噪音源环境下还是在高频部分有一些噪声,当然中高频降噪的频率范围覆盖的也广,听到的降噪后的高频似乎有被夸大的感觉,即主动降噪的反相信号被人耳听到了,听起来就是很细腻的嗖嗖嗖的车流。而Beats的降噪相当安静,没有机器的底噪,但中高频降噪强度稍弱于索尼。在室内比较普通的噪音源,和侧方向噪音源下,Beats会进入比较弱的降噪强度,此时会觉得它的降噪水平明显不如强降噪模式下。这样的设计到底是自适应呢?还是Bug呢?还是为了考虑使用安全呢?总体来说,Beats Stuiod3 Wireless的最强降噪能力和MDR-1000X极为接近,高频端的降噪能力稍弱。

音质表现:Beats Studio3 Wireless大概是使用了和Solo3 Wireless类似的DSP和耳机放大模块,这套“耳放”的效率很高,输出功率很大,和Bose QC35、索尼MDR-1000X相比,这套耳放都很给力。但请记住,一定要在AAC模式。不过好在Studio3 Wireless在有线模式也是打开耳放的,所以在有线模式下,也可以启用这套耳放。

Studio3 Wireless的声音风格和索尼1000X不同,索尼比较有趣的是在入耳式耳塞上做的非常重口味,但在头戴式耳机上一直却比较稳重,1000X和BOSE、Beats等美式味道相比,反而是一个相当内敛稳重的风格。但Studio3 Wireless绝对是一个加强了非常多的Solo3.整体来说,除了它的低频口味还是太重之外,其他方面表现都不错。

大家应该记得,我们在前不久的铁三角MSR-7SE的测评中顺带提到过,它的高频素质不及Solo3,也可以翻看N年前Beats和Monster刚分家不久时我们测评过的的Monster的一款24k Gold耳机,24k Gold这款耳机的单元素质已经相当好,在解析力方面肯定仍然是目前千元级耳机的佼佼者。所以Beats Studio3 Wireless3有这样的表现并不令人意外。

整体来说,Beats Studio3 Wireless声音风格相当柔和,也柔和的有点过分,高频细腻,解析力出色,而在密度上不够好,动态上由于振膜和耳放的双重因素,要比索尼1000X表现的更好,声音松弛不拘谨。在中频方面,Studio3仍然保持了非常柔和的一面,与传统中性听感相比有些松垮偏软。索尼1000X在中频方面表现的很正,声音干净扎实,解析力更好,两者风格有非常大不同,但MDR-1000X的中频动态厚度不足。Studio3如果使用有线模式或者关闭主动降噪,在中高频和中频的结像声音动态方面会有一定的提升。

而低频方面,Studio3是典型的Beats风格,从中低频开始就搞的相当浓郁,量感十足又是非常慢的瞬态,声音比较绵软。应该是得益于它的耳机背侧结构设计,在低频的下潜深度方面,Studio3做得非常好,当然由于瞬态速度很慢,所以只适合那种低频量感很足,但是只是一个象征性鼓点的低频,或者是非常爆棚的游戏和电影的低频。下潜深度和量感都是非常不错的,是重口味中的典范。只是在听一些比较正常的音乐时,低频对中低频影响太大,声音过于松垮,也会导致觉得一些中频的表现也是比较发散的。

Studio3 Wireless的整体声音表现,即便对于听音观很传统的人来说,困扰他们的应该也只是低频的风格,在中频和高频的细节、风格、动态方面的表现都对得起一款1000-2000元级别的国外品牌的普通耳机的水平,当然不能和传统HiFi开放式耳机对比,风格不同。对于喜欢嘻哈音乐、喜欢看电影玩游戏,或者干脆听没有什么低频的内容,Beats Studio3 Wireless反而是一款风格很复古,声音又老又软非常柔和的耳机。而索尼MDR-1000X则相对是一款声音风格比较正,相对比较均衡,瞬态表现稳健、干净,更像是一个传统HiFi定义的均衡风格的耳机。

总结

作为苹果家族耳机,通过iCloud账户多设备切换的优势在Studio3 Wireless上一样可以实现,最近买了一台Apple TV 4k,发现它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操作,晚上看电影绝对是个好选择。由于主动降噪的加入,其实Studio3 Wireless在电池续航方面表现只能算正常,并没有Airpods上那么亮眼。苹果仍然对AAC模式做了明显优化,如果是SBC模式,耳机声音表现会大打折扣,耳放输出增益应该降了很多。这其实导致了Solo3 Wireless在有线模式下表现比无线还弱[因为不需要供电,无耳放],但是Studio3 Wireless有线模式耳放也会开启,所以在有线模式下,它的表现不错。而在主动降噪方面,在强噪音源下,它的水平稍稍逊于顶级的索尼MDR-1000X,在弱噪音源下,只听降噪滤除效果会弱于强噪音源。

总体来看,Beats Studio3 Wireless似乎定价要比以往Beats时代Studio更便宜些?但整体表现还是相当不错,如果都按官方售价,2288元的Solo3和2888元的Studio3,显然选择Studio3更划算,而这两款耳机的实际售价都要比国行报价大概低1000元。和BOSE、索尼的降噪主力型号相比,Beats Studio3 Wireless的降噪和QC35、MDR-1000X比稍弱一点。音质是不是优势?有强项也有不足。Studio3 Wireless的单元素质和耳放驱动力的组合有不小优势;而Beats的浓郁口味还是需要适应,不是很适合传统严肃音乐和传统录音。而在同类耳机中BOSE把自家的声音风格相当成熟,中频表现力好,高频解析力不足,音乐适应性强于Beats。索尼虽然有LDAC加持,更走向了注重素质的中性风格,只是从MDR-1000X下感觉到它在扬声器和耳放部分仍没有拿出完全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