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人生低谷与顶峰(俞敏洪耳顺之年)(1)

走不出的乡野。

作者 | 小南

编辑 | 白鑫

最近,俞敏洪收获了一波“路人粉”。

工作人员小心地将课桌和椅子码放整齐,抬起,摆放在红色卡车上,确认捆绑牢靠后,卡车发动引擎,向远方驶去……

11月4日,俞敏洪在朋友圈转发这篇名为《当一辆红色卡车,驶向远方》的文章,并写道,“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捐献给了乡村学校,已经捐献近八万套。”

俞敏洪人生低谷与顶峰(俞敏洪耳顺之年)(2)

随后,俞敏洪又在微博发布一个视频,视频中,那辆红色卡车上的桌椅已然来到各地的乡村学校中,斑驳的墙壁、崭新的桌椅,以及孩子们上课的身影在画面中闪过。

俞敏洪人生低谷与顶峰(俞敏洪耳顺之年)(3)

EDG夺冠的狂欢还在继续,北京初雪带来的悸动仍未停止,词条为“新东方将退租1500个教学点“的新闻竟然从中“杀出一条血路”,登上微博热搜,舆论沸腾。

网友纷纷为俞敏洪点赞,并不吝赞美之声,“自己淋着雨还在给别人撑伞”“敬你是条汉子”“体面的退场”……

而在11月7日的一场直播上,俞敏洪透露,在即将关闭的1500个教学点上,新东方投入了约六七十亿元人民币,这些桌椅做工精良,特意做了圆角设计,避免孩子磕碰受伤,每套市场价大概值六七百块钱。

“新东方有一个规矩,那就是有一天新东方突然倒闭或者不做了,账上的钱必须能够同时足够退还所有学生的学费,并且支付所有员工的离职工资”。直播间的俞敏洪,神色平静,如常,结合行业背景,却也可以从中读出更多。

教培行业的风真的停了。

当那辆红色卡车驶向远方时,带走的不仅仅是近8万套价值5000万的桌椅,还有新东方曾经的辉煌。

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俞敏洪想好了:直播带货。

新东方未来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自己将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1.当“先生”,做老板

俞敏洪人生低谷与顶峰(俞敏洪耳顺之年)(4)

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种职业,不用下地干活,还受人尊敬,那就是教书先生。

母亲希望俞敏洪成为这样的“先生”,更体面地活着。

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是木匠,母亲是当地的生产队长,姐姐是一个赤脚医生。

在那个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年代,因为有了期许,母亲对俞敏洪的管教非常严格,从不给买玩具,只买书。在俞敏洪还没有对学习、未来产生更多想象时,母亲就在不停督促他往前走。

首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33分,毫无意外地落榜,俞敏洪没那么在乎,是母亲给他找了辅导班,拉他去补习。复读两年后,俞敏洪考上了北京大学,抵达了想象中的远方。

在那个几乎全班都没有人考上大学的小山村里,俞敏洪用实际行动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生范本。但这还只是开始。

大学毕业后,俞敏洪留在北大任教,成为了一名母亲期望的“先生”。在那个年代,出国是一种潮流,同学纷纷出走他国,俞敏洪蠢蠢欲动。

1988年,俞敏洪开始为留学做准备,参加托福考试,考了663分。但到了第二年,由于美国开始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留学生人数大幅减少,而留学也需要钱,对于当时的俞敏洪来说,这是一笔很多很多的钱,出国梦破碎。

于是,俞敏洪成为全班50名学生中唯一没有出国的人,但他却从中嗅到了商机——留学,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他开始在外面私授英语课。坊间传闻,为了招到更多的生源,俞敏洪每天拎着浆糊满大街找电线杆刷小广告,招到生源就在违章建筑里开班讲课。后来,各种因缘际会之下,俞敏洪决定离开北大,下海,做商人。

1993年,31岁的俞敏洪在北京创办了一所主营大学生出国考试业务的学校——新东方。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NYSE:EDU)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教育第一股”。

在20多年的发展中,新东方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张,涵盖K12校外辅导、海外及国内备考、成人语言培训、学前及中小学教育等众多业务线。

乘着风口,新东方逐渐壮大,成为教培江湖中的龙头企业。

如今,教培行业的风停了,江湖不再是原来的江湖,新东方也不再是原来的新东方了。

2.坚守和回归,体面退场

今年天气受“拉尼娜”影响,很不稳定,寒冬来得要比往年早一些。而比天气更不稳定的是教培行业,“凛冬”早在9月份就已经到来。“双减”政策的靴子落地,风声鹤唳,就像多米诺骨牌般,与教培行业相关的种种都被波及。

“巨人”倒下,“精锐”受挫,“新未来”没有未来,“猿辅导”招兵买马、官宣卖羽绒服。学生的课没法退,教师的工资迟迟不发,教培行业出来的员工找不到工作等等,哀鸿遍野。

俞敏洪的日子也不好过。

“双减政策”后,股市迎来大跳水,目前新东方在线股价跌超80%,市值缩水2300多亿港元,新东方暴跌50%。

在今年的《2021胡润百富榜》上,俞敏洪财富从去年260亿元缩水至75亿元。

9月25日,新东方在北京举办大学生业务品牌升级发布会,表示,新东方将升级大学生业务。现有的四六级项目、考研项目、出国考试项目、教资项目、财会项目将进行全面升级,未来也将拓展计算机等级考试、司法考试等教育培训项目。

俞敏洪表示,对新东方而言,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的升级不是转型,而是坚守和回归。

细数新东方的业务,其实从1993年一直到2000年,新东方只有大学生出国考试业务。直到2000年,新东方才开始切入K12市场,最初仅面向中小学生提供英语辅导,2008年推出全科辅导。

其实,早在官宣升级大学生业务之前,新东方已经计划关停最赚钱的中小学业务,秋季课程结束后将停止小学和初中学科业务的线下招生,各个城市接下来也将逐步关闭教学点。直到近日,俞敏洪透露,关闭教学点数量达1500家。

相较于其他主营K12的教培企业,新东方家大业大,涉及的业务繁多,而这也许正是面对行业动荡,俞敏洪可以“体面”退场的资本所在。

3.走不出的乡野

俞敏洪人生低谷与顶峰(俞敏洪耳顺之年)(5)

“俞敏洪是要走罗永浩的路吗?”

当俞敏洪说要去直播卖货时,网友们提出了质疑。

罗永浩走的是什么路?

俞敏洪和罗永浩渊源颇深。当年,没有留过学、英语基础几乎为零的罗永浩为了去新东方任职,毛遂自荐,给俞敏洪写了封信,获得了一个试讲机会。后来,罗永浩成功任职新东方,成为一名老师,然后创办锤子科技,负债累累,再然后便进军直播带货行业,上演6个亿的“真还传”。如今,同样曾是老师的俞敏洪也要去直播卖货,两人难道是“同途同归”?

其实不然。

按照俞敏洪的说法,新东方未来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自己将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俞敏洪还是没有走出乡野。

一直以来,俞敏洪都在持续关注乡村教育。曾经依靠教育走出村子,抵达远方的他,也想为乡村的孩子们搭一座通向远方的桥。

近年,他亲自带队调研乡村教育,与校长沟通、跟老师座谈、为孩子演讲,并不断对乡村学校进行大规模师资培训,尝试着将新东方老师和新东方教学方法送到乡村。

如今,即使是“转型”做直播,俞敏洪目光的焦点也还是落在了乡野之间。

俞敏洪在直播中说:“新东方可以做两件事情。第一,通过上下游企业平台的搭建,让更多的农民转型为农业产业工人,让他们有更好的收入。第二,可以让很多青年农民回到家乡去,让他们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让中国的留守儿童变得少一些。”

俞敏洪并不是说说而已。

早在不久前,新东方就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东方优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000万元,法定人为孙东旭——新东方在线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销售鲜肉、禽蛋、水产品、新鲜水果、新鲜蔬菜、食用农产品、饲料、化肥、低毒低残留农药等。而新东方在多个招聘平台中标明的岗位,也涉及“直播运营”“直播运营经理”“直播带货-供应链端负责人(农产品)”,以及“带货直播/短视频的编导负责人”等。

俞敏洪的“直播卖货”走什么路?怎么走?一切都是未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即将迎来耳顺之年的俞敏洪是认真的。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甲子发现」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