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29日讯(记者施政)8月24日上午8时30分,19岁的女孩孟雨欣手里提着电脑包,肩上背着一个大大的牛津袋,出现在江汉区新华街老年人服务中心门口。牛津袋里面装着的是一个心肺复苏半身假人模型,有14公斤重,从汉阳四新一路赶过来的孟雨欣喘了口气。作为武汉市应急科普小分队最年轻的讲师之一,孟雨欣上午9时要为邬家墩社区的居民们讲一堂应急安全科普课。

老人和孩子都喜欢听她的科普课

假人有真人那么重吗(14公斤重的假人模型)(1)

孟雨欣为社区讲应急科普课。记者施政 摄

当天来参加应急科普课的主要是社区老年人和物业工作人员,因此孟雨欣把讲课内容集中在居家安全隐患和心肺复苏技能上面。她说话不紧不满,整堂课知识点满满。“老师讲得很接地气,比如油锅起火该怎么办,一个插排为什么不能连接多个电器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又容易忽略的事情。”67岁的魏奶奶课后得知孟雨欣还是一名19岁的大一学生时,有点不相信,“她讲得挺好的,而且一点也不怯场。”

假人有真人那么重吗(14公斤重的假人模型)(2)

孟雨欣演示心肺复苏技能。记者施政 摄

孟雨欣是武汉文理学院小学教育系的一名大一学生。去年高中一毕业,一直想参加志愿服务的她得知共青团江岸区委招募核酸检测志愿者,立刻就在官方公众号报名,在多个核酸检测点帮助进行扫码和维持秩序。此后她又加入江岸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今年年初,武汉市应急管理局成立应急科普小分队,孟雨欣首批报名,经过培训和考核成为一名应急科普讲师,暑假期间她已经到10个不同社区为居民讲应急科普课。与此同时,江岸区应急管理局、共青团江岸区委联合开展“红领巾小小应急宣讲员”活动,孟雨欣是带队老师,暑假期间她要带孩子们一起参加防溺水、防热射病等各种科普活动。

假人有真人那么重吗(14公斤重的假人模型)(3)

孟雨欣讲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记者施政 摄

“一般给社区老年人讲课,我会讲慢一些,把各个知识点讲到位,有时还会加几句武汉话帮助理解。跟孩子们讲课,那就得多多引导和互动,像讲故事一样把安全的种子种在他们心里。”孟雨欣把大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在实践中,老人和孩子们也都喜欢听她讲课。

在妈妈和外婆身上练习包扎

为了把课程讲好,让应急安全知识走进受众心里,孟雨欣费了很多心思。“一开始我在江岸团区委‘青年之家’那里找个教室练习,自己讲给自己听。回到家也是,我妈听我讲了十几遍了。”

在学习了急救包扎之后,孟雨欣回家有空就拿着三角巾和绷带在家人身上做“实验”。“那个时候我妈根本不相信,她说你连手工都做不明白,还会包扎?后来我在她身上练得还不错,包括三角巾的头部包扎、腹部包扎以及绷带的‘8’字包扎等,都挺有样子的,她说那你确实是用了心。”外婆看电视的时候,孟雨欣有时也会让外婆坐着,在她手臂上包扎,“外婆对包扎很感兴趣,有时候还会问我这样包对不对,现在她都已经学会了”。

最让孟雨欣头疼的其实不是备课讲课,而是课程道具——心肺复苏假人。“太重了,但每次上课不得不带着。如果跟助教一起提着还好,有时候助教有事,就只能自己一个人背,走一段歇一下。有次我背着一个全身模拟假人,有20公斤重,走到社区门口,有位工作人员来接我,看到我背着假人,他说我来帮你背。结果他试了一下,然后说还是去找个三轮车吧。这一次讲课我特地借了一个半身的模拟假人,14公斤重,比之前轻松多了。”

做有意义的事情就很开心

整个暑假,除了给社区居民做应急科普,带孩子们参加“红领巾小小应急宣讲员”的活动,孟雨欣还是江岸区后湖街汉广社区暑期托管班的老师,这么多公益活动让她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没有休息日。“同学找我玩,我都没有时间。我妈说我暑假就没在家里好好待过,”孟雨欣说:“有时候也想出去玩,但看到居民以及孩子们听进去我讲的内容,将来能够拯救自己或者他人,就觉得很值得。”

有一次去蔡甸讲课,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在课堂上跟她互动时,讲起自己几年前的一段亲身亲历。原来当时社区一位65岁的老人心脏骤停,他赶到后只能等待救护车赶到。“如果早点学会心肺复苏技能,可能那位老人就不会走了。”那节课,居民们上台参与心肺复苏练习的劲头十足,也让孟雨欣对自己的付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孟雨欣平时喜欢弹钢琴、拍照,这个炎热又繁忙的暑假让她黑了不少,也几乎没有时间练琴了。谈到接下来的打算,她说除了继续做好应急科普之外,还想去乡村支教。

“做有意义的事情就很开心。”她说。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