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通读2022年版科学课程标准,它继承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历史经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研究成果,顺应了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现阶段科学教育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提出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2022年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如何读懂2022年版科学课标)

2022年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通读2022年版科学课程标准,它继承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历史经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研究成果,顺应了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现阶段科学教育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提出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如何帮助一线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做好解读是第一步。我们充分调研了一线教师的需求,期待理论讲得简洁一些,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多呈现一些,以便教师理解、借鉴和模仿,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课程标准课例式解读图书。

为什么要根据学习进阶安排

课程内容?

2017年版小学科学课标把小学阶段学习内容按照低、中、高三段进行安排,体现了内容进阶的要求,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提供了帮助。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知识的螺旋式上升一直是课程内容的表述方法,直到现在仍在使用。

2022年版科学课标明确提出了基于进阶确定课程内容的学段分布,既继承了我国知识体系螺旋式上升的思想,又吸收了国际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将学生认知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进行进阶安排,丰富了课程内容组织的逻辑和方法要素,有利于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对一线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习进阶是近年来国际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刻画的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对学生在一个时间跨度内学习和探究某一主题时,依次进阶、逐级深化的思维方式的描述”。在较大时间跨度内(6—8年),学生学习和研究某一概念或主题时,思维方式是依次进阶的。“进”描述的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方向,“阶”指出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并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学习进阶与课程开发设计的关系是:基于学习进阶的课程开发能更好地规划学生的发展路径,使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质,而对新开发课程的实践与反馈能够促使学习进阶的完善和改进。同时,教学因素在建构学习进阶过程中也具有关键地位。

对学习进阶的研究也反映了科学教育观的转变,从分割教授各知识模块和各探究技能转变为系统设计教学序列,以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体系、培养科学实践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认知和元认知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可以通过学习进阶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学习是一个逐渐累积、日臻完善的过程。课程标准突出了核心概念在课程中的中心地位,要加强课程内容的连贯性设计,帮助学生逐级深入和持续发展。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存在多个不同的中间水平,需要经历这些中间水平才能实现不断发展。因此要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借助恰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及运用,逐渐发展、日趋成熟。此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进程并非都是线性的,而是整体多角度发展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测验检测学生的知识理解、认知发展情况,因此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测验评价的一致性也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学习进阶的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地指导课程内容的年级分布,所以2022年版课标课程内容的年级分布就是以学习进阶为基础进行安排的。学生的学习进阶就像爬楼梯的过程,起点是学生在未接受教学之前的原有经验,目标、终点是接受教育后所要达到的水平,中间过程类似于楼梯逐级上升的台阶,各个台阶象征着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能达到的不同水平。当前,通过学习进阶发展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教学建议

1.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学是有基础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习的起点,也是概念建构的基础。按照学习理论,学生只有把新知识纳入自己的已有认知结构,才能同化接纳,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2.要把握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学习进阶理论告诉我们,教学不要超出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也不要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一再重复。“跳一跳摘桃子”,其实就是要求把握好教学的度。

3.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别是思维发展。学习进阶体现了学生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想着具体的学习内容,更要思考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低估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正确的评判。

文章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 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