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甄子丹领衔主演并监制,罗志良编剧、导演,韩雪、贾冰、唐旭、侯天来等主演的电影《搜救》已于10月3日在全国上映。片中,甄子丹饰演一位普通的父亲阿德,一家人在长白山旅行中,儿子不幸走失,父亲联系搜救警察及雪域搜救队展开搜救。

甄子丹今日行程(甄子丹搜救重在情绪)(1)

《搜救》海报。

“甄子丹不再一个打十个,更能体会到他为了救孩子的鲁莽,甚至不顾后果义无反顾,被阻碍时的无助”。这是电影《搜救》上映后,一位网友的评价。

在观众认知中,甄子丹一直是位著名动作演员,《杀破狼》《导火线》《叶问》等作品给他刻上了很深的动作标签。但他觉得自己还是一位演员,这些年他也一直在寻找一种平衡,把动作和好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反馈到生活中,给观众一些情感上的共鸣。甄子丹告诉新京报记者,《搜救》便是他希望跟观众分享的更接近于生活的故事,在拍摄过程中,他发现电影情感部分的演绎难度不亚于动作片,虽然片中没有动作戏,但打戏却是藏在心里的,在表演上同样有难度。

【专访】

“这部片子的打戏是藏在心里的”

新京报:因为一提到甄子丹,观众就会想到动作片,而这部影片基本没有动作戏,你饰演的父亲角色更接近于普通人,这次为什么会选择接演这样一部戏?

甄子丹:其实从《杀破狼》《导火线》开始,观众对我的认知就是一个动作演员。后来到《叶问》,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也让我有机会选择更多自己想要拍摄的影片。我这次选择拍这部电影,一方面是尝试不同类型的题材,但更多是感谢一直认可我的观众。最开始了解我的观众现在可能都已经为人父母了,想借着这部片子跟他们分享一个更接近于生活的故事,也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能够引起大家的一些共鸣和反思。

新京报:第一次看完《搜救》的剧本是什么感受?

甄子丹:读完之后,其实觉得除了表面的寻子故事、亲子关系,背后更多的是在说人与人之间,甚至是亲人之间的不了解。彼此了解、互相和解,其实是电影走到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的情绪。

甄子丹今日行程(甄子丹搜救重在情绪)(2)

甄子丹在《搜救》中饰演一位“不动手”的普通人。

新京报:很多观众可能是抱着去看甄子丹动作戏的期待进影院的,但片中你基本没有打戏,会不会担心观众有心理落差?

甄子丹:其实文戏和动作片有着同样的难度,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虽然大家对我的了解更多是一个动作演员,但其实本质上,我还是一个演员。在这个片子拍摄的过程中发现,情感部分的演绎难度不亚于动作片。这部片子在剧情的呈现上,没有拳脚相争,但其实这场打戏是藏在心里的,是我饰演的这个角色在搜救的过程中面对家庭、搜救人员、要不要继续请求搜救的矛盾。所以这次虽然没有外在的拳脚搏击的爽感,但从情感演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挺有难度的。

新京报:其实《搜救》中你有一场动作戏,但大部分是挨打,这场戏在动作设计上是怎么考虑的?

甄子丹:这场戏说的是我饰演的角色阿德在找孩子的过程中,收到了一个信息说儿子被绑架了,然后阿德就去救孩子,却被人打了这样一个片段。在最开始拍的时候,他们(动作团队)有想着要针对这些动作进行一些设计,想要通过这个片段融合一点动作的元素在里面。但是我再一想,我的角色是一个普通的爸爸,从事的是建筑行业。如果身手这么好,跟人物的设定是有矛盾的,所以还是要尊重人物的设定去发展故事。

甄子丹今日行程(甄子丹搜救重在情绪)(3)

《搜救》剧照。救子心切的阿德被歹徒殴打。

新京报:你之前拍一些动作片,可能在动作戏上会遇到一些挑战,这次没有打戏了,有没有遇到新的挑战?

甄子丹:这是不同的类型故事,所以还是遇到挺多新的事情。主要还是要考虑在寒冷的东北怎样顺利把片子拍好,因为有些片段要过河或者是在冰面上拍摄,这个就会受到比较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场景会受到比较多的限制,要想着如何快速解决遇到的问题又尽可能地不耽误进度。另外就是这次有跟年龄很小的演员一起合作,也要学着怎么跟现在的小朋友交流等等。

新京报:这几年,观众能看出你一直在尝试不同角色,比如《追龙》里的跛豪、《大师兄》里的老师、《肥龙过江》里的胖警察,是有意在寻求一种角色突破吗?

甄子丹:对于近几年拍摄的片子,我的感受比较深,随着我经历的事情增加,会更加想要寻找一种平衡,就是把动作和好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又能把故事当中的一些情绪带出影院、反馈到生活中。像《追龙》里面有动作但其实不是最主要的,更多的是体现在那个时代里大家的一种不屈服的精神,《大师兄》里我饰演一个老师,能够以身作则带给现在的年轻小朋友一些感受,再融合一些动作的内容。这样的作品有情绪也有动作的爽感。

“电影更好的结局,希望发生在现实中”

新京报:现实中你也是一位父亲,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肯定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对片中的父亲角色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甄子丹:从看完剧本之后,到拍摄期间,我就一直在和导演沟通,怎么样让这个角色更加真实,更像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的人。这些讨论是很必要的,因为我在镜头前需要把一些比较真实的感受表现出来,但是电影里的角色,和我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很多次讨论,把我们观察到的一些人的样子,呈现出来。

甄子丹今日行程(甄子丹搜救重在情绪)(4)

《搜救》剧照。 阿德与他的子女。

新京报:影片开场,父亲阿德和儿子之间有一场情绪比较激烈的争吵戏,阿德还打了儿子一巴掌,拍那场戏的时候,心里有纠结过吗?

甄子丹:我觉得不是纠结,而是要考虑很多。这场戏在拍的时候,确实需要很多考虑。在故事里面已经交代了,阿德不太知道怎么沟通情绪,虽然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着急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动作,有时候会很粗暴。为什么吵到会最后动手?动手是轻还是重?阿德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之间动手,这些在镜头前面表现出来,都会让观众对故事产生不一样的理解。

新京报:你在片中大部分都是文戏,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加入一些即兴的东西?

甄子丹:阿德有一场戏,下入河里救孩子然后自己晕倒漂在水里,最后被贾冰饰演的角色从河里救上来,坐在车上反思的戏。这场戏本来就是说台词就够了,但是在经历了那样冷的一个环境,再带入到这个爸爸的角色和故事,发现如果只是说台词的话,后悔、自责的情绪表达还是有限的,所以后来就加了扇自己巴掌的这个动作。

甄子丹今日行程(甄子丹搜救重在情绪)(5)

《搜救》剧照。 被从河中解救的阿德坐在车上反思。

新京报:影片结尾,阿德为了救儿子沉在湖底,结局可能会有些悲情,之前有没有考虑过大团圆结局?

甄子丹:之前在看一些网友剪辑我作品的视频里,经常有人说我有主角光环,就是打不倒,这次可能给了观众一个不一样的结局。现在电影拍完了,我不会去想“本来可以怎么样”,我反而觉得,这部电影更好的结局,希望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之中。所有的父母和子女都能更珍视彼此相处的时间,彼此多沟通,换位思考。

新京报记者 滕朝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卢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