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日机床为什么厉害,中国机床与它们差距有多大,机床被誉为工业制造的“皇冠”,制造机器的机器,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然而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机床却从世界第一的宝座跌落到如今的高端失守,低端混战的局面,为什么中国的机床会如此“惨烈”?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机床业还有希望吗?
曾经有部名为“大国重武器”的央视记录片瞬间走红,影片讲述了一家中国装备制造巨头成功跻身全球机床产业的顶级俱乐部,它就是沈阳机床。至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制造业出现井喷式发展,机床需求量激增,沈阳机床也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先是收购了云机、昆机,垄断了车铣床市场,2005年又收购了德国希斯公司,力图掌握高端数控市场,也正是由于沈阳机床的快速扩张,直接把它推向世界第的宝座,然而这样的成就只是昙花一现。
2018年沈阳机床负债高达202亿,2019年沈阳机床再一次亏损50亿不得不接受破产重整,沈阳机床的起伏命运只是中国机床业浮沉的缩影,或许大家都会有疑问,中国的工业体系这么完善,为何机床在国际上的地位却非常低,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大型机床企业在2019年的亏损率高达15.1%,而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这个数据更是达到了24.1%。曾经的四大天王倒了三家,只剩一家在苦苦挣扎,在最新的全球机床企业排行榜上,日本山崎马扎克、德国通快、德马吉都重返榜首,而在全球机床企业排行榜上,日德各占据四席,美国占据两席,中国无一上榜。
相比之下,中国高端机床的国产化率不到10%,90%的机床都要依赖进口。不得不说作为全球机床第一大生产国、第一大消费国,为什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技术上的差距,由于机床技术长期受到外国企业的打压和限制,其实曾经我们也想走出一条市场换技术的研发之路,并且有过内外合作的甜蜜期,但最终还是失败于国外的技术封锁。正当我们下定决心要自主研发时,但往往已经太迟了,或是由于老是落后于人总要处处挨打,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比如:沈阳机床在1996年花费上亿元引进了美国的NC技术,但对方只是提供了一份源代码数据包,并没有说明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用法,最终导致开发的数控机床成了废品,再比如,沈阳机床在2007年准备花六千万欧元购买一套CNC的源码,
但经过专业人士的分析,要把机床产业化需要五年,五年过后这技术已经落后于市场的机床,这样的技术引进与合作根本行不通,现在唯一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条路就是自主研发,这也是大家一直关心的,我们到底能不能生产出高精度的机床?答案肯定是可以的,但这是在不计成本的前提下,而对于行业的发展和国外的差距、行业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去重视它,那么这些问题将会影响我们在机床产业的发展方向,说句不好听的,我们今天的机床跟德日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人都认为至少落后德日50年,在这当中差距比较大的暂时还不能完全解决,比如:密封件、轴承、材料、伺服电机、控制器、系统等,其实这也是目前以及以后这个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所在,目前我对这个行业并不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床的制造过程是从设计、生产、安装调试、验收直到正常使用,整个周期比较长,没有三到五年是无法正常运作的,特别是精密机床,在这个以盈利为目标的时代,想做好做精很难,主要是企业耗不起,就算企业有做好做精的能力,也不会把这当作最高目的,而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2:人才流失严重,由于这个行业的待遇特别低,一个设计工程师的工资还比不过一个卖菜的阿姨,再加上这个行业特别的辛苦,不仅伤脑细胞,还会产生各种腰肩盘、风湿性关节胃、高血压的疾病,就算你付出了这一切,你以为机床做出来就能合格吗?查下国家标准一个合格的机床有多少检验项目?所以和我一同从学校出来工作的人都转行了,不是做销售就是搞管理,还在搞技术的已经基本没有了,为什么呢?养家糊口太困难,比如:我们公司有个女同事,在公司搞了很多年的设计,工资一直都是三四千,后来她觉得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于是就出去卖保险,干了不到三年,月薪已经是接近3万元,要是在这个行业,就算你是设计航母的,说不定都没有月薪3万,所以说工资才是决定会不会有高端人才坐冷板凳。
3:高校培养方向有问题,企业年年招人,最低学历都是本科生,这些人除了英语好外,其他基本一塌糊涂。许多人来公司一年多,稍微复杂的图纸都画不了,或者他们根本也不想学,因为现在安份做设计的人本身也少,甚至是干了三年多了还无法独立承担项目,一堆老头也是只能无力摇头叹息,你看现在的大学生都学了些什么,现在哪个学科不是以英语为主,专业课只要及格就好,就算找工作也不是看你的专业课,很多企业都关心你英语有没有过四六级,并且很多搞设计没有干几年,一看设计工作就没前途,要么跳槽了,要么换部门了。
4:机床市场的选择,机床行业本身就是比较务实的行业,没有高成本肯定做不出好东西的。这与电子产品和奢侈品不同,比如:8000元的苹果手机可能是成本只需2000元,但是机床不行,你要达到200万机床的精度及性能要求,无论是谁去做,你都不可能仅用20万的成本,如果是德国人制造一台200万的机床,卖300万,那么同样精度及性能的产品,由中国人来做,也必须要成本200万,而且由于各方面的技术限制,可能成本还要远远高于200万。这也就是我开头说的的,我们可以制造出高端的机床,但要不计成本去做,但问题是两台机床的性能和精度都差不多,你会选择哪个?其实很多公司都不是傻子,就算生产出来,也不会有人去购买中国制造的机床。那何必设计高精密呢?
5:研发没有动力,现在很多人都在喊工业4.0,那么一台机器人,我们能做什么呢?伺服电机我们做不了,RV减速机也做不了,系统更不要说了,这些老外能卖给你就是给你面子,不在行业混的人不知道,但我可以告诉大家,正是这些看上去很平常的东西,我们却无法做到,比如:汽缸这个简单的东西,台湾一支行程150的带导轨气缸就要2000元,SKF密封圈虽然只是大塑料圈,但一个800规格的就要3千多,90内径的FAG轴承也要4千多,还限量供应,有时我看着这这些东西都生气,这么简单的配件全部是我们生产的,不过要是我们自己做,成本肯定比老外高,不如国外的好用,不自己做,又怕被国外掐脖子,实在是进退两难,
总的来说,中国机床要想从中低端走向高端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何况我们对机床的需求量相当大,一旦被国外断供,我们的航空航天、军工制造领域都可能会遭遇重创。因此我们必须摒弃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认清差距才能更好追赶,相信随着我国在该领域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我们必然会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逐渐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