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财富兄 (盛和塾塾兄、作家协会会员、外贸企业经营者、外贸英语实战主讲师、声乐爱好者) 【分享时间】2022.05月29日 【学习条目】《活法》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之托尔斯泰的感叹(123-125) 【学习摘录】 稻盛先生强调: 除了感谢之心、反省之心以外,要净化并提升我们的人性,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抑制自身过度的欲望“贪欲”之念最难对付,它牢牢地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不易拔除,而且它的毒性最强,它能腐蚀人的灵魂,把人引向歧途 【学习感悟】浅谈“出生入死的意义和价值” -有感于“托尔斯泰的感叹” “感谢之⼼,反省之⼼”是稻盛先⽣教导我成为⾼尚⼈的可贵品格⽽作为⼈很重要的⼀个品质就是要抑制贪欲,严格⾃律托尔斯泰的感叹就是通过这样⼀个释迦描绘的故事,把⼈处绝境⽽仍尽情贪欲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画⾯感极强通过稻盛先⽣的描写,⼈,但凡要有所成就,取得成功,⽆不是先修⾝,常怀感恩,感谢之⼼,严控⾃⼰的欲望、严格的⾃律、极致的做好⼯作、付出不亚于任何⼈的努⼒这些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端正态度,态度决定⼀切,虽然是⽼⽣常谈,毫⽆新意但⽣命,就是在这种⼤道⾄简的感悟中得以升华,予以绽放 回首过去,反省自己,感恩、感谢可亲、可敬的奶奶和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之情小时候的童年趣事,仿佛就在眼前,深切思念离去的奶奶奶奶,姓林名腊秀出生于民国2年(即农历1913年腊月)的封建地主家庭由于家境殷实,父母有见识和有想法,从小(大约7-8岁)就被父母送去后来成为我爷爷的家去读私塾,一直到成家立业(据奶奶说她16岁就下嫁给我爷爷了)所以,奶奶饱读诗书近8年什么《四书五经》、《增广贤文》、《孟子》、《告子》等等为人处世、相夫教子之类的古代经典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都根植于心,也都背得烂熟如泥令人惊奇的是:奶奶还能头头是道,逐一讲解给我听可惜那时似懂非懂记得小时候(有记忆起,大约4-5岁)奶奶十分宠爱我,不仅因为我口齿伶俐、聪明,更因为我是她的长孙因为,封建社会出生的,又饱读封建礼教诗书,所以,奶奶非常重男轻女对作为长孙的我,视若是掌上名珠令年幼的弟弟,特别是姐姐羡慕、嫉妒恨是自然而然的了所以,幼小的我天天跟随奶奶跑,形影不离,同睡到12岁才与奶奶分床睡但有时候因为贪吃,喜欢耍点小聪明(俗称“”偷奸耍滑”)譬如说:争多吃我们家就三姊弟,平常母亲或奶奶有啥好吃的水果或糕点之类的就按人头“三一三十一”地平分如果是母亲买来的,就先分多一份,大一份的先给奶奶有时候,看到还未平分给我们三姊弟前的东西陈放在柜子里或藏起来时,就耍心计,常常偷偷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1-2个大的,再拿2-3个小的水果(如桔子类什么的)或轻轻地打开封糕点盒,轻拿轻放地拿走一小份藏起来后,物归原位所以,待平分时,被心细的当教师的母亲,还有奶奶知道后,就常常来追问我们三姊弟:“是哪个拿走了东西?谁开了盒?怎么少了呢?难道昨天晚上,家里有老鼠偷吃了吗?”等等之类的问话听到有“老鼠偷吃了”,我扑噗扑嗤地地、情不自禁地发笑,然而,却忐忑不安地和姐姐、弟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不是我们拿走的俗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奶奶和母亲都看得出来我说话的声音明显底气不足,脸面通红,说话还吞吞吐吐的所以,一眼就断定是我“偷走”的接着,母亲顺手拿起一根小竹条就要抽向我,非常愤怒地对我讲:“不老实俗话说,小来偷针,大了偷金做人要老实,一是一,二是二不争食、不好吃做人、做事要公平、要公正等等之类的教训话语,而此时的奶奶却挡在我前面,示意母亲不要打我不过奶奶却又发“”威话”来教训我道:“玉皇听说心好恼,袍袖打下九重天人心不足蛇吞象,气是清风肉是泥”“以后,分好吃的,就多给你一点不许小偷小摸的”母亲当着姐姐和弟弟说到哈哈,读过老书(指“私塾”)的奶奶,文化似乎比母亲还要高呢只可惜我那时根本就听不懂只知道是教训我的好话听到奶奶和母亲的训词和随时准备挨打后,瞬间,我心生害怕只好底头认罪对昨天就是我这只“小老鼠”偷偷地拿走了一份姐姐、弟弟却对母亲的“新分配”方案无异议从那以后,每每有好吃的,母亲都有心多给我一点,好满足我从小就争食好食的“好吃婆”长大以后,随着年龄和文化的提高,“洁身自好、正直率真、果敢坚毅、公正公平、上进勤奋、善良仁爱、尊老爱幼、爱国爱家、正义正气、助人为乐”等优良品德和良好的伦理观、道德律成就了我财富兄幸福美满、事业有成的现在和可期的未来俗话说得好:人有旦夕祸福,也有生老病死”明代朱载的著作散曲《十不足》,把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最后启人深思,引人镜鉴它深刻警示我们:做人要有高尚追求,不能一味贪图享受一个人,尤其是共产党人、国家干部,抑或企业经营者,其身份和职责要求就不可贪图享受“侈则多欲”,堕落往往从贪图享受,追求声色犬马开始“人心之胸,多欲则窄”,心胸被功名利禄填塞多了,心胸就会变得狭窄,干工作就不可能心无挂碍,全心全意革命烈士方志敏之所以能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因为他胸怀赤胆,心有正义,视功名利禄为粪土伟人周恩来之所以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因为他胸怀天下,心系人民,淡泊名利,寡看钱财他们是立德养廉的典范,是寡欲修身的榜样记得学生时代,曾经读过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有的人》中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句话说的是有些人虽然身体还活在世上,但是灵魂却已经灭亡,如同行尸走肉般存于世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高度概括了鲁迅先生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怀毛泽东主席在纪念张思德同志时写的《为人民服务》中讲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其实,意思都是一致的说明了为人民谋幸福,人民把他永远记在心里,而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就是民族的败类,这样的人活着也是行尸走肉,会遭到人民的唾骂,活着毫无意义,和死了一样稻盛先生在《活法》的最开篇就讲到:人生的目的是“提高心性,磨炼灵魂”不是追求财产、地位、名誉,也不是追求短暂的像蜜汁一样甜蜜的幸福感受而是“提高心性,磨炼灵魂”,当死亡来临的时候,身外之物一切都不能带走,财产、地位、名誉一丝一毫都不能带走,唯有灵魂陪伴着我们展开新的生命旅程这就是稻盛先生告诉我战胜死亡的一个最重要的哲学价值观但死神却一年一年逼近可是一般的人,即使折寿,哪怕缩短生命,也要去吸食“蜜汁”——切不断那可怜、可鄙又可悲的欲望 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源自于自私自利的心的贪欲欲望欲望的实现,带给我们短暂的甜蜜感,就好像吃蜂蜜一样为了获得这短暂的甜蜜感,哪怕折损自己的寿命,哪怕死得早活得短也在所不惜有的人吃喝玩乐,临死的时候:说我这一辈子值了,死得心安可怜到这种程度,有的人因为追求欲望,耗损大量精气神,折损自己的寿命但是,即使折损寿命,他也要去吸食所谓蜜汁,获得短暂的甜蜜稻盛先生用这样一句话来讲——切不断那可怜、可鄙又可悲的欲望释迦牟尼告诉我们,这就是赤裸裸的人类本性或者我理解为就是人类的秉性,与生俱来的这样一种贪欲贪念所以,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就要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走向了觉悟?而有的人却无动于衷,一筹莫展其实,所谓“走向觉悟”,就是不要再做这个天天吃了一滴蜜汁自我蒙蔽双眼的人,而是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观察周围对生命的各种威胁去观察那只老虎,去看这棵树,去看悬崖底下的三条恶龙从而开始思考人生真正的意义在哪里?这就是所谓的“有高尚追求”的超脱凡尘的一批人我觉得稻盛先生也是这样的人,他对生命现实有很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所以,我懂得了要在平日的生活与工作中践行这样的出生入死的价值和意义的原理原则:漫漫人生,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财产、地位、名誉等都是过街烟云要有“大义名份”和“作为人,何谓正确?”、要“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要多“”积善行”,多“思利他”“”要贯彻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原理原则作为判断基准准”……所以,当心永不满足之时,就永远也感觉不到快乐,好不容易得来的幸福也会顷刻间就化为乌有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世上本没有佛,修佛就是修自己当然,修佛之人,就会天天想着死亡这件事情,就会警醒,就会觉醒生命的真正的含义、价值、意义,我就要用心地去思考去探索因为,用心就是学问,用心来思考,生命就会突破用心来思考,真正去修行,道业必成人生诱惑太多,欲望让人们贪婪,这正是烦恼丛生的根源只有远离诱惑,抑制心中过多的欲望,去掉贪婪之心,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与快乐 所以,当我正处在困境重重的烦恼中时,不时可以停一停, 让心清净下来,给自己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只为让自己放松一下,自由一下,这样你站在你的目标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愚蠢总之,只有在心中时常提醒自己停一停,反观自己是不是在贪求,就会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自由自律者出众,放纵者出局我笃信笃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热衷公益笃善于行如何分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热衷公益笃善于行如何分享(学习公益分享浅谈)

热衷公益笃善于行如何分享

原创版权所有!仅限公益学习!

【分享人】财富兄 (盛和塾塾兄、作家协会会员、外贸企业经营者、外贸英语实战主讲师、声乐爱好者) 【分享时间】2022.05月29日 【学习条目】《活法》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之托尔斯泰的感叹(123-125) 【学习摘录】 稻盛先生强调: 除了感谢之心、反省之心以外,要净化并提升我们的人性,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抑制自身过度的欲望。“贪欲”之念最难对付,它牢牢地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不易拔除,而且它的毒性最强,它能腐蚀人的灵魂,把人引向歧途。 【学习感悟】浅谈“出生入死的意义和价值” -有感于“托尔斯泰的感叹” “感谢之⼼,反省之⼼”是稻盛先⽣教导我成为⾼尚⼈的可贵品格!⽽作为⼈很重要的⼀个品质就是要抑制贪欲,严格⾃律!托尔斯泰的感叹就是通过这样⼀个释迦描绘的故事,把⼈处绝境⽽仍尽情贪欲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画⾯感极强。通过稻盛先⽣的描写,⼈,但凡要有所成就,取得成功,⽆不是先修⾝,常怀感恩,感谢之⼼,严控⾃⼰的欲望、严格的⾃律、极致的做好⼯作、付出不亚于任何⼈的努⼒。这些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端正态度,态度决定⼀切,虽然是⽼⽣常谈,毫⽆新意。但⽣命,就是在这种⼤道⾄简的感悟中得以升华,予以绽放! 回首过去,反省自己,感恩、感谢可亲、可敬的奶奶和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之情!小时候的童年趣事,仿佛就在眼前,深切思念离去的奶奶!奶奶,姓林名腊秀。出生于民国2年(即农历1913年腊月)的封建地主家庭。由于家境殷实,父母有见识和有想法,从小(大约7-8岁)就被父母送去后来成为我爷爷的家去读私塾,一直到成家立业(据奶奶说她16岁就下嫁给我爷爷了)所以,奶奶饱读诗书近8年。什么《四书五经》、《增广贤文》、《孟子》、《告子》等等为人处世、相夫教子之类的古代经典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都根植于心,也都背得烂熟如泥!令人惊奇的是:奶奶还能头头是道,逐一讲解给我听!可惜那时似懂非懂!记得小时候(有记忆起,大约4-5岁)奶奶十分宠爱我,不仅因为我口齿伶俐、聪明,更因为我是她的长孙!因为,封建社会出生的,又饱读封建礼教诗书,所以,奶奶非常重男轻女!对作为长孙的我,视若是掌上名珠。令年幼的弟弟,特别是姐姐羡慕、嫉妒恨是自然而然的了!所以,幼小的我天天跟随奶奶跑,形影不离,同睡到12岁才与奶奶分床睡。但有时候因为贪吃,喜欢耍点小聪明(俗称“”偷奸耍滑”)。譬如说:争多吃。我们家就三姊弟,平常母亲或奶奶有啥好吃的水果或糕点之类的就按人头“三一三十一”地平分。如果是母亲买来的,就先分多一份,大一份的先给奶奶!有时候,看到还未平分给我们三姊弟前的东西陈放在柜子里或藏起来时,就耍心计,常常偷偷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1-2个大的,再拿2-3个小的水果(如桔子类什么的)或轻轻地打开封糕点盒,轻拿轻放地拿走一小份藏起来后,物归原位。所以,待平分时,被心细的当教师的母亲,还有奶奶知道后,就常常来追问我们三姊弟:“是哪个拿走了东西?谁开了盒?怎么少了呢?难道昨天晚上,家里有老鼠偷吃了吗?”等等之类的问话!听到有“老鼠偷吃了”,我扑噗扑嗤地地、情不自禁地发笑,然而,却忐忑不安地和姐姐、弟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不是我们拿走的!俗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奶奶和母亲都看得出来我说话的声音明显底气不足,脸面通红,说话还吞吞吐吐的。所以,一眼就断定是我“偷走”的!接着,母亲顺手拿起一根小竹条就要抽向我,非常愤怒地对我讲:“不老实!俗话说,小来偷针,大了偷金。做人要老实,一是一,二是二。不争食、不好吃!做人、做事要公平、要公正等等之类的教训话语,而此时的奶奶却挡在我前面,示意母亲不要打我。不过奶奶却又发“”威话”来教训我道:“玉皇听说心好恼,袍袖打下九重天。人心不足蛇吞象,气是清风肉是泥”!“以后,分好吃的,就多给你一点!不许小偷小摸的!”母亲当着姐姐和弟弟说到!哈哈,读过老书(指“私塾”)的奶奶,文化似乎比母亲还要高呢!只可惜我那时根本就听不懂!只知道是教训我的好话!听到奶奶和母亲的训词和随时准备挨打后,瞬间,我心生害怕!只好底头认罪!对!昨天就是我这只“小老鼠”偷偷地拿走了一份!姐姐、弟弟却对母亲的“新分配”方案无异议!从那以后,每每有好吃的,母亲都有心多给我一点,好满足我从小就争食好食的“好吃婆”。长大以后,随着年龄和文化的提高,“洁身自好、正直率真、果敢坚毅、公正公平、上进勤奋、善良仁爱、尊老爱幼、爱国爱家、正义正气、助人为乐”等优良品德和良好的伦理观、道德律成就了我财富兄幸福美满、事业有成的现在和可期的未来!俗话说得好:人有旦夕祸福,也有生老病死”。明代朱载的著作散曲《十不足》,把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最后启人深思,引人镜鉴。它深刻警示我们:做人要有高尚追求,不能一味贪图享受。一个人,尤其是共产党人、国家干部,抑或企业经营者,其身份和职责要求就不可贪图享受。“侈则多欲”,堕落往往从贪图享受,追求声色犬马开始。“人心之胸,多欲则窄”,心胸被功名利禄填塞多了,心胸就会变得狭窄,干工作就不可能心无挂碍,全心全意。革命烈士方志敏之所以能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因为他胸怀赤胆,心有正义,视功名利禄为粪土。伟人周恩来之所以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因为他胸怀天下,心系人民,淡泊名利,寡看钱财。他们是立德养廉的典范,是寡欲修身的榜样!记得学生时代,曾经读过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有的人》中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句话说的是有些人虽然身体还活在世上,但是灵魂却已经灭亡,如同行尸走肉般存于世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高度概括了鲁迅先生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怀。毛泽东主席在纪念张思德同志时写的《为人民服务》中讲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其实,意思都是一致的。说明了为人民谋幸福,人民把他永远记在心里,而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就是民族的败类,这样的人活着也是行尸走肉,会遭到人民的唾骂,活着毫无意义,和死了一样。稻盛先生在《活法》的最开篇就讲到:人生的目的是“提高心性,磨炼灵魂”。不是追求财产、地位、名誉,也不是追求短暂的像蜜汁一样甜蜜的幸福感受。而是“提高心性,磨炼灵魂”,当死亡来临的时候,身外之物一切都不能带走,财产、地位、名誉一丝一毫都不能带走,唯有灵魂陪伴着我们展开新的生命旅程。这就是稻盛先生告诉我战胜死亡的一个最重要的哲学价值观。但死神却一年一年逼近。可是一般的人,即使折寿,哪怕缩短生命,也要去吸食“蜜汁”——切不断那可怜、可鄙又可悲的欲望。 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源自于自私自利的心的贪欲欲望。欲望的实现,带给我们短暂的甜蜜感,就好像吃蜂蜜一样。为了获得这短暂的甜蜜感,哪怕折损自己的寿命,哪怕死得早活得短也在所不惜。有的人吃喝玩乐,临死的时候:说我这一辈子值了,死得心安。可怜到这种程度,有的人因为追求欲望,耗损大量精气神,折损自己的寿命。但是,即使折损寿命,他也要去吸食所谓蜜汁,获得短暂的甜蜜。稻盛先生用这样一句话来讲——切不断那可怜、可鄙又可悲的欲望。释迦牟尼告诉我们,这就是赤裸裸的人类本性。或者我理解为就是人类的秉性,与生俱来的这样一种贪欲贪念。所以,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就要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走向了觉悟?而有的人却无动于衷,一筹莫展!其实,所谓“走向觉悟”,就是不要再做这个天天吃了一滴蜜汁自我蒙蔽双眼的人,而是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观察周围对生命的各种威胁。去观察那只老虎,去看这棵树,去看悬崖底下的三条恶龙。从而开始思考人生真正的意义在哪里?这就是所谓的“有高尚追求”的超脱凡尘的一批人。我觉得稻盛先生也是这样的人,他对生命现实有很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所以,我懂得了要在平日的生活与工作中践行这样的出生入死的价值和意义的原理原则:漫漫人生,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财产、地位、名誉等都是过街烟云!要有“大义名份”和“作为人,何谓正确?”、要“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要多“”积善行”,多“思利他”!“”要贯彻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原理原则作为判断基准准”……!所以,当心永不满足之时,就永远也感觉不到快乐,好不容易得来的幸福也会顷刻间就化为乌有。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世上本没有佛,修佛就是修自己。当然,修佛之人,就会天天想着死亡这件事情,就会警醒,就会觉醒。生命的真正的含义、价值、意义,我就要用心地去思考去探索!因为,用心就是学问,用心来思考,生命就会突破。用心来思考,真正去修行,道业必成。人生诱惑太多,欲望让人们贪婪,这正是烦恼丛生的根源。只有远离诱惑,抑制心中过多的欲望,去掉贪婪之心,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与快乐。 所以,当我正处在困境重重的烦恼中时,不时可以停一停, 让心清净下来,给自己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只为让自己放松一下,自由一下,这样你站在你的目标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愚蠢。总之,只有在心中时常提醒自己停一停,反观自己是不是在贪求,就会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自由!自律者出众,放纵者出局!我笃信笃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