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

6.7分

红海行动用什么眼镜看(影向标红海行动一秒都不能走神)(1)

1. 秦婉:8分

凤凰电影策划。

138分钟吊紧精神,一秒都不能走神,此类型国产片目前的最高水准。光看场面的复杂程度就知道要费多大力气,结尾高潮稍欠也可以原谅。战斗的形式种类数量、激烈程度都无可挑剔,也没有多余的煽情和夸大的民族主义,这才是商业类型片和主旋律结合的亲密方式。因为满满当当,哪怕在情感上全都点到即止,也足够动人了。

2. 风间隼:8分

影评人。

「勇者无惧,强者无敌」的海军宣传片。动作戏份量足够,制作精良,爆破、追逐和军事打击场面都已经是好莱坞水准。没有《战狼2》那么多的草根国族YY,全是精准的节奏和奇观在主导影片。林超贤还是最擅长表现人在紧迫压力下的极端反应。张译和海清的表演很到位,狙击手的台词很别扭。

3. 桃桃林林:8分

影视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及微博「桃桃淘电影」运营者、线下活动「桃桃观影团」发起人。

主旋律类型片基本做到头了,将主旋律的诉求置于出色的类型片经验当中,战争场面可看性非常高,够刺激够紧张。林超贤又一次展示了他的直男趣味,够硬够血腥的动作片。全片都是打,基本没什么文戏,也算扬长避短吧。毕竟,一停下来就有些别扭。

4. 大旗虎皮:8分

电影学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影片试图成为中国版的《黑鹰降落》和《拯救大兵瑞恩》(《战狼》其实是中国版的《虎胆龙威》),以真实的武器、逼真的战斗场景,表达了全球化时期更加复杂、多变的现代局部战争:复杂的战斗环境,地方政府、非法武装、恐怖主义、海盗、跨国企业等各种力量的纠缠,不断移动转换的战斗空间,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以及现代武器的暴力。堪称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现代战争片」(《战狼》尽管有军事特征,在类型上其实是枪战动作片)。

八一厂的改制与《红海行动》的出现都恰好为中国战争片的转型提供了征兆:内地民营企业的市场定位、香港枪战片导演的制作、加上军方在资源和武器上的密切合作,用连续不断的剧烈战斗淡化情绪煽动,转换为更隐蔽的意识形态,无论是制作模式还是美学,《红海行动》真的宣告八一厂《大决战》式的传统战争片的时代结束了。

5. 独孤岛主:7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扬长避短,专注于呈现惨痛的战争。

红海行动用什么眼镜看(影向标红海行动一秒都不能走神)(2)

6. 闵思嘉:6分

影评人。

动作场面自然是毫无争议的好看,从头打到尾,节奏处理也上佳。但叙事线上问题过大,几条营救线并没能产生有机交织,没完没了的营救和劫持也让人视觉疲劳。优点在于,摒弃了个人英雄的路线,走的打配合战的军人群戏路线,让动作场面具有了更丰富的层次,也让主角不死光环有了那么些合理性。

7. 妖灵妖:6分

电影文化工作者。

中国式军教片里程碑之作,局部作战拍出神采但整体明显缺乏节奏,就像影片的最后一仗到底是剧情上的蛇足还是意识形态上的狐尾一样,值得创作者与指导者与大金主与评论者反复推敲。

8. 陆支羽:6分

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运营者,「鲸鱼放映室」联合创始人,著有电影随笔集《小丑,马戏团的眼泪》。

1.爽片,但看多了也疲。2.相比热泪盈眶的《战狼2》,这种毫无喘息地从头干到尾,究竟谁更强者无敌?3.林超贤的导演功力还是厉害的,大有雷霆万钧之势;但拿《黑鹰坠落》说事,没太大必要。

红海行动用什么眼镜看(影向标红海行动一秒都不能走神)(3)

9. 黄文杰:6分

高校教师。

香港导演的问题通常在于,格局越大,毛病暴露得越明显。此片展现了林超贤对枪械、军事、动作处理的迷恋与擅长,但故事经营的薄弱与苍白也暴露无遗。不要和《战狼2》比了,本质上它们是一类货。有些电影本来就承担麻醉品的功能,我并不反对,但就算林超贤成为下一个卖拷贝,这也没什么值得庆幸的。

10. tyger tyger:6分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导师,电影学者。

作为动作片,合格。最后抢核原料(「黄饼」)一段,单独看无问题,可对照前头大段渲染的战斗残酷与艰难的基调,就显得轻飘和不接。对手方的那个小狙击手戏可以,敢情林超贤一定看过《黑猫警长》。

11. 大奇特:5分

老电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在获得军方支持的条件下,让观众看到真材实料的战争场面和无限放大的爱国情绪,比《湄公河》场面更大,但故事不及。主线描述行动,也在挖掘角色,凸显团队默契的重要。可惜纪实手法与群戏的铺陈,使得视点和线索凌乱,加之严重堆砌动作戏,会有审美疲劳,更丧失了文戏应该撑起的叙事情感。

红海行动用什么眼镜看(影向标红海行动一秒都不能走神)(4)

红海行动用什么眼镜看(影向标红海行动一秒都不能走神)(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