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伏了多年的激光雷达,即将迎来规模化量产周期。

事实上,今年以来,激光雷达公司捷报频传。一部分公司选择借壳方式IPO上市,以规避一级市场的融资瓶颈,从而为后续量产储备更多资金。

同时,各家激光雷达公司都在选择自己的主攻方向,从传统的L4自动驾驶测试、地图测绘,逐步延伸至高级别自动驾驶(L3、L2 )市场。

明年开始,陆续落地量产的L3级自动驾驶新车,已经带动一波激光雷达的前装规模化量产进程。

商用车(卡车)、乘用车以及消费类、工业类应用都在成为激光雷达公司的“战线”所及范围。

“资本市场今天确实对激光雷达表现出比以往更大的兴趣,因为整个行业已经到了大规模量产的关键临界点。”一些行业人士表示。

目前,激光雷达主要有几个典型的细分市场。一个是自动驾驶的测试市场(包括Robotaxi、无人小车、接驳车之类),价格相对较高,但需求量短期内增长有限。

第二个是为前装量产新车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准备。这个市场的传感器价格一般需要下降至500美元以下才具备大规模量产可行性。

第三个是车路协同的路侧感知市场,类似于自动驾驶测试。另外还有类似机器人、测绘车等市场,前者价格竞争激烈,主要受益于政策,后者客户数量有限。

近日,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基于国产激光雷达厂商技术储备、差异化优势、前后装量产项目进程以及市场曝光度等因素,首次综合发布年度激光雷达供应商品牌影响力TOP10企业榜单。

后续,根据市场变化、量产项目落地进程,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将动态对榜单进行更新,同时发布前装量产数据。

国产激光雷达排行榜(榜单发布国产激光雷达TOP10)(1)

一径科技是国内首家宣布量产进程的公司之一,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与嬴彻科技就干线物流卡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业化达成战略合作。

一径科技成为嬴彻科技量产MEMS激光雷达供应商,其最新的ML系列激光雷达将会供应于嬴彻科技干线物流的量产自动驾驶车型。

目前,嬴彻已经与国内头部重卡主机厂启动L3量产合作项目,并在自动驾驶卡车领域首次完成L3重卡A样车,将于2021年底率先实现L3量产。

考虑到卡车领域对于车载传感器的要求高于乘用车,这也意味着国产激光雷达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大规模车载应用的要求。

今年初,一径科技宣布完成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复星锐正资本和松禾资本联合领投,融资总额达到7000万元。

今年7月,一径科技常熟工厂落地,标志着车规级规模量产正式开启。常熟工厂一期投资总额达1.02亿元,目标建成世界首条年产能5万台的车规级MEMS激光雷达。

近年来快速占据自动驾驶测试市场主力份额的禾赛科技,目前已经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科创板挂牌上市,有望成为国内首家以激光雷达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根据禾赛科技官方透露,超60%的产品出口欧美,在美国加州DMV公布的获得无人驾驶公开道路测试牌照的公司中,超过一半为禾赛的客户;且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此外,自成立以来,禾赛科技已完成累计超过2.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百度、博世等。

镭神智能是国内为数不多与主机厂达成战略合作的激光雷达公司之一,该公司已与陕汽控股达成战略合作,瞄准车规级激光雷达的研发与商用车前装量产项目。

此外,陕汽控股旗下基金也是镭神智能的投资方之一,考虑到陕汽重卡在国内重卡销量排名靠前(2019年排名第四),未来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早前,该公司还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开展128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技术攻关。

同时,该公司研发的车规级CH系列混合固态激光雷达也已经进入规模化出货阶段。去年,CH32系列已搭载于量产下线的东风汽车首款L4自动驾驶接驳车——Sharing Van 1.0 plus。

这款激光雷达采用了自研的LD和APD自动化封装工艺,极大程度提高贴片精度以及简化工艺,使雷达性能一致性以及光调难度获得极大优化。

此外,在车路协同市场,镭神智能目前提供的激光雷达车路协同解决方案已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重庆、郑州、许昌等多个城市落地。

无人机巨头大疆科技孵化的Livox(览沃)可以说是今年国内激光雷达领域的一匹“价格”黑马。千元级低成本激光雷达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不过,该公司创新的非重复式扫描技术还有待汽车行业验证,好处是可以最大化覆盖率,但在快速场景特征提取和匹配上与传统技术路线有所不同。

以浩界Horizon产品为例,其0.1秒的计分时间之内可以等效64线的机械式激光雷达。根据市场反馈,在低速场景下,效果较好,但由于是单线扫描模式,中高速场景效果一般。

此后,Livox推出了用于近距离盲区探测的Mid-70和用于改进远程探测的Avia,后者可以在不同的扫描模式(新增重复线扫描模式)、范围和不同场景之间切换。

为了满足不同操作场景的需求,Livox Avia提供了两种扫描模式(一种是之前的非重复扫描),都能够同时发射多个高速扫描激光束,点云数据速率为24万点/秒。

不过,背靠大树好乘凉,借助大疆强大的供应链、管理、采购及生产体系,Livox的量产降本能力毋庸置疑,尤其是非车规级产品可以通过大疆无人机渠道进行销售。

此外,考虑到下游客户对于激光雷达的点云处理以及相关软件方面的需求,硬件为先的Livox选择开放数据集及开源算法来帮助客户降低开发门槛。

速腾聚创是国内最早一批涉足汽车激光雷达市场的公司之一,早期菜鸟网络、上汽、北汽的战略投资,一时风光无限。

两年前,该公司的激光雷达搭载到菜鸟网络无人物流车G Plus上,当时名为“驼峰”的无人物流计划号称三年内打造10万台无人设备。

但此后菜鸟网络经历一轮内部调整,今年达摩院重新接手无人物流研发和落地,后续发展还有待观察。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涉足巡逻机器人、AGV、智慧物流等领域,市场战线进一步拉长。

在车规级激光雷达方面,该公司此前公开透露,去年10月份开始进入B2的样机阶段(体积更小,更容易和车身集成),到今年底之前重心在做市场验证和可靠性验证。

探维科技在今年8月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主要用于第一款激光雷达产品Tensor-Pro的量产交付、下一代激光雷达的研发。

公司创始人兼CEO王世玮是清华大学精仪系博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在精密光学测量和微纳制造方面有多年研究经验,曾就职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参与制定多项车载设备的国家标准。

该公司从2017年成立之初就选择专攻固态激光雷达,开始研发Tensor系列激光雷达。今年4月,探维的Tensor-Pro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就已经完成量产,陆续完成交付数千台,年产量也已经达到5000台。

今年年底,探维科技计划开始给客户交付下一代的高分辨率固态激光雷达产品Scope系列,分辨率可达64x1200,测距范围达300米,精度为2厘米,视场角为25x120度。

洛微科技(Luminwave)是在今年8月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据36氪消息),将主要用于基于CMOS硅光子的纯固态成像级LiDAR芯片和LiDAR模组开发。

目前,洛微科技(Luminwave)第一代的基于OPA方案的纯固态成像级LiDAR已经开发完成并自动驾驶客户提供样品,MicroLiDAR已经进入量产并开始为消费类电子等客户批量供货。

洛微科技(Luminwave)通过自主研发的硅光OPA芯片和光学方案,分辨率高达200线,远高于目前市场上其他类型LiDAR的分辨率。同时因为采用芯片方案有效控制了LiDAR的成本,可以将整机成本降到几百美元级别。

MicroLiDAR的第一款产品,是该公司在今年初推出的全球尺寸最小的基于3D ToF原理的手势识别传感器LW-FS8864系列,同时可为深度学习AI算法为手势/姿态识别应用提供支持。

纯固态LiDAR无论在自动驾驶还是消费类电子的应用都将推动新一轮智能产业升级,而洛微科技(Luminwave)两条主要产品线将同时覆盖最热门的这两大应用领域。

华为是目前全球首家公开宣布涉足激光雷达领域的通讯巨头,其在海外及武汉的技术研发中心,正在加紧开发车规级100线激光雷达。

该公司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从而满足前装量产对于成本的苛刻要求。

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华为亮相了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并公布了一部分规格参数:220米远距探测、140°水平FOV以及小于0.1°垂直角分辨率。

基于华为在中央域控制器MDC上的实力布局,打破了传统ECU与传感器的强耦合关系,对于国产激光雷达快速进入量产阶段是一种全新的战术打法。

同时,考虑到未来华为手机一旦也开始采用类似苹果公司搭载的消费级激光雷达,将对于车载激光雷达业务产生一定的协作效应。

此外,最新消息是华为计划把智能汽车BU划归消费者BG,目前整体架构和业务逻辑层面已经在规划中。

这一点,未来和大疆科技非常类似,同样的产品系列可以同时覆盖工业级、消费级和车规级,最大化研发效率和产出。

万集科技是本次榜单前十名企业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该公司曾在今年6月宣布拟定增募资不超过9亿元,其中就涉及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用低成本、小型化激光雷达研发及量产。

该公司从单线激光雷达入局,两年前开始8线和32线激光雷达的小批量试制。由于公司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客户和项目优势,车路协同是其主要立足点之一。

同时,此前该公司在仓储、机器人领域已经拿到多个导航及避障单线激光雷达项目订单。后续,车载激光雷达和V2X是其面向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主要市场方向。

森思泰克作为进入激光雷达领域的新军,此前已经在前装毫米波雷达市场实现国产份额的领先。背靠海康威视,该公司几年前开始部署激光雷达研发。

早期,海康威视旗下的安防、机器人以及智慧交通业务将成为森思泰克激光雷达业务的直接受益板块。同时,借助毫米波雷达的前装量产经验,有利于加快汽车市场导入。

此外,已经开工建设的总投资规模8亿元的海康威视石家庄科技园(其中包括森思泰克),计划5年内将建设20条全自动生产线及装配线、年产能预计可达1000万台,建设专业毫米波及激光雷达试验室20余个。

后续,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产能将覆盖无人驾驶/车载安全、智能交通、智慧停车、平安城市/安防监控、道闸控制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