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前一课时进行了诗歌欣赏的方法指导,故今天《沁园春·雪》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自主实践--赏析诗歌为主,教师在方法技巧上予以适当的点拨,有条理有控制地组织课堂活跃地展开即可。

沁园春长沙教学后记(沁园春雪教学后记)(1)

首先,初读诗歌,学生谈初读感受。

从这首词中我看到了,读到了,感受到了什么?可以进行示例练习:从《沁园春雪》中,我看到了北国壮丽的雪景,感受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和对大好河山及无产阶级英雄的赞美。

其次,让学生结合注释和旁批进行理解。

基本知识的积累与夯实可在此环节完成。强调重点字词,介绍毛泽东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用读来进行分享。

这一环节,老师要进行引导和范读,可以学生代表进行PK,让学生感受诗歌朗读,要用读来表现情感,停顿要恰当,节奏要适当,读准字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注意重读的词语要读出感情。也可让PK的老师和学生分享如此处理朗读的原因或理由。

沁园春长沙教学后记(沁园春雪教学后记)(2)

再次,综合思考,把握重点。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主体,要进行上下阙内容的理解,把握结构即上下阕是如何衔接过渡的?在这里,学生分享起来略有难度,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补充与提示。

一、学习上阕

1.上阕的中心句是什么?

2.哪个字在上阕引出主要内容?引起了哪几句话,抓住了哪些具体的事物?你怎么理解?

(古诗词中有“一字领句”,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各一个,要注意寻找。上阕用“望”领起下文7个短句,抓住了长城,大河,群山,高原等具体的事物。“望”字有想象成分,不仅局限于这几句,后面三句虚写也含括在内。)

3.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你脑海中的画面即意境,小结上阕。

二、学习下阕

1.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如何评价的呢?分别体现在哪些词上?

(既不全盘否定又不一笔抹杀,肯定中有含蓄委婉的批判,体现在“略输”“稍逊”“只识”这些词上。用领字“惜”展开了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价,同样也领起下文七个短句,惜中含褒,惜中有贬,惜中寓志。

2.全市的主题句是哪一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诗人自指,抒发了作为革命家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蕴含了后来者居上的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襟和雄伟气魄。

三、巧妙过渡

诗人如何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写景,总结上文“北国风光”。“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开启下文对历代英雄的评价,抒发伟大抱负。在文章中使全词上下串联,更加浑然一体。

沁园春长沙教学后记(沁园春雪教学后记)(3)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沁园春·雪》艺术特点的总结。

1、溶写景,咏物,议论,抒情于一炉。上阕写景咏物,下阕议论抒情。在写景咏物中又饱含浓烈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2、对词的格律,形式和语言驾轻就熟。全片格律严谨,语言精巧,流畅遒劲,对仗妥帖。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

3、结构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开篇总写北国风光,具体描绘壮丽的雪景后,再到为如此多娇的江山折腰的历史英雄,再到当今真正的风流人物,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实。从现在看将来,一环紧扣一环。

本节课基本以“读”为主,在读中掌握朗读技巧,在读中感受诗人的旷达胸襟,在读中理解无产阶级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教师要当好主持人,合理引导这一节将“读”贯穿到底的诗词赏析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