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突飞猛进,尤其是近几年的探月工程、探日工程、火星探测工程等等,都为我国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不断添砖加瓦。在事业单位历年考试中,科技常识属于常考考点,且考查面涉及很广,所以对于考生来说,需要大家平常多做积累。今天,我们就用一个例题抛砖引玉,看看我国在科技方面尤其是探月工程方面的发展。

【试题练习】(单选)1.2004 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下列关于“嫦娥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工程”的探测卫星均是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

B.“嫦娥工程”的探测卫星均是返回式卫星

C.我国的“嫦娥工程”已实现载人探月目标

D.我国的“嫦娥工程”是为了和平使用月球

【中公答案】D。

【解析】D项正确。“嫦娥工程”的探测卫星均是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说法片面,“嫦娥一号”至“嫦娥四号”都是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嫦娥五号”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故A错误;目前只有嫦娥五号是返回式卫,故B错误;我国在探月工程方面尚未实现载人探月目标,故C错误;现在各个国家开展探月的主要目的是把科学探索和经济需求相结合,以探测月球资源为主,为未来月球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中国的“嫦娥工程”是为了和平使用月球。故本题答案选D。

【知识拓展】

“嫦娥工程”:

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以中国古代神话嫦娥的名字命名。此工程分为三个阶段:探月工程、登月工程、驻月工程。在我们第一个探月工程阶段主要包括“绕”、“落”、“回”三步:

“绕”:是实现绕月探测;

“落”: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

“回”: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地球,并开展月球样品地面分析。

我国当前已经发射的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器;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嫦娥一号”首要目的就是为月球“画像”,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

“嫦娥二号”:2010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主要是为了获取全月图。

“嫦娥三号”:2013年12月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3年12月14日安全着陆于月面,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上通过电视直播“亮相”。

“嫦娥四号”:2018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次在月球背面复杂地形软着陆和建立了地月数据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12月19日,重1731克的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为我国月球研究提供了重大帮助,同时也是探月阶段的“绕”“落”“回”的收官之年。

事业单位自然科学专技考试技巧(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科技常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