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具有的品质(齐白石笔下的他们)(1)

齐白石具有的品质(齐白石笔下的他们)(2)

齐白石具有的品质(齐白石笔下的他们)(3)

齐白石具有的品质(齐白石笔下的他们)(4)

文、图 | 北京画院提供

衰年变法后,齐白石人物画的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从早期的工细写实转向简率粗放,常以寥寥数笔表现出人物神情的微妙变化。其描写对象也已摆脱了早年“齐美人”的范畴,开拓出许多新的人物画题材,如民间喜闻乐见的不倒翁、钟进士、李铁拐,甚至生活中的种种小人物形象常常出现在画面里。在齐白石的笔下,这些神仙不再是高高在上、庄重威严的形象,而是样貌丑怪、心地善良,各种人物或是风趣幽默,或是辛辣讽刺,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气息和浓浓的人文关怀。

《跛仙图》

93厘米×44厘米

荣宝斋藏

齐白石具有的品质(齐白石笔下的他们)(5)

齐白石很喜欢画铁拐李,在他刚刚卖画为生时,常常会应主顾的要求画八仙。铁拐李是八仙之一,那时齐白石的铁拐李延续了清代人物画的风格,是根据程式化的范 本描绘出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以及他对绘画艺术理解的深入,他笔下的铁拐李不再是带给人吉 祥如意的神仙,更多的有了他自身的写照,以及他对世事的看法和观点。铁拐李是八仙之中形象最为落魄的神 仙,若无葫芦在身与乞丐无二,因此齐白石常会在铁拐李的画上题写“添个葫芦便是神仙”“葫芦抛却谁识神 仙”等,把人情冷暖尽诉于画中。一个铁拐李,齐白石画出的是自己身处世间的心酸与无奈。

《搔背图》

齐白石具有的品质(齐白石笔下的他们)(6)133.5厘米×33厘米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具有的品质(齐白石笔下的他们)(7)

这个图式很幽默、很亲民,是我们日常在大街小巷能见到的景象,但它很可能不是齐白石独创的图式。与这幅《搔背图》类似的还有一幅《搔背稿》,其上有齐白石的题字“曾临八大山人人物画册中有搔背翁”。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很笃定地指出此图来自八大山人,根据此判断他当时应该看到过款为八大山人的人物画册,但没留存下来。

《不倒翁》

齐白石具有的品质(齐白石笔下的他们)(8)134.5厘米×32.3厘米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具有的品质(齐白石笔下的他们)(9)

不倒翁是儿童的一种玩具,中心内空,摇而不倒。在齐白石之前似乎没有画家将不 倒翁入画,现存齐白石最早的一张《不倒翁》画于1919年,面颊处并未被画上白 粉,题款中写道:“己未七月天日阴凉,昨夜梦游南岳,喜与不倒翁语,平明画此。” 此时,齐白石的不倒翁尚无讽刺的意味,反而有一种摇而不倒与世无争的味道。

渐渐地齐白石笔下的不倒翁形象有了变化,鼻上被画了白粉,如戏中的丑角,旁边 的题款也多了讽刺性,如这幅画中所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笑君不肯打倒来,自信胸中无点墨。”他还在其他的《不倒翁》画中写道:“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是心肝。”一个毫无慈悲心肠、肚内空空、无半点本事的庸官形象跃然而出。

《种兰图》

96厘米×59.5厘米 1911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齐白石具有的品质(齐白石笔下的他们)(10)

《煮茶图》

96厘米×59.5厘米 1911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齐白石具有的品质(齐白石笔下的他们)(11)

齐白石于1902年至1910年间多次出门远游,他自称为“五出五归”。在远游中他观看到了许多名家之作,比如徐渭、八大山人、石涛、金农等人的画作,打开了眼界,绘画风格一改之前的纤美之气,向大写意的风格发展。此时,齐白石已经从为别人绘制神像、描容的画匠,变为有文化功底的文人画师,他的生活也从勉强糊口度日到可以悠哉享受生活的美好。

当衣食无忧后,齐白石便对自己的艺术风格有了更多的思考,开始进行新的尝试和变革。画于1911年的《种兰图》和《煮茶图》,他在题款中写道:“辛亥正月,深山晴畅。独步于屋后山石间。折得梅花一枝。置之案头。对之觉清兴偶发。”这段记录,让我们不难感受到齐白石的雅兴。因此,这幅作品不但体现了齐白石当时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体现了他绘画风格的变化,用笔较之前更富有写意性,不再满足于画得美和像,而更注重抒写内心。

《上学图》

34.5厘米×25厘米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具有的品质(齐白石笔下的他们)(12)

在齐白石晚年所画的《上学图》中,一位慈祥老者轻轻推着啼哭小儿,仿佛在 说:“别哭啦,上学去吧。”爷孙俩这温馨的生活化场景,经过齐白石的捕捉与表达,成为一幅有趣的画作,这是齐白石画中常见的格调。

这也许是齐白石回忆儿时祖父带他上学时的情景:“每天清晨,祖父送我去上学,傍晚又接我回家。”也可能是他晚年对儿孙的关怀,如他所画的《迟迟夜读图》,一小儿夜读困倦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所画的就是他的四子齐良迟儿时读书的情景。送学哭、读书困,这不也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情景么?因而,就算是普通人看齐白石的画也不会产生距离感。但若往前追溯,此图并非是毫无来源的自家造稿。1917年齐白石在旅途中见一瓷瓶上的瓷雕很有天趣,就勾成稿子保存下来,想日后若有了灵感再将稿子画成作品,这便是《上学图》的原型。只要看到有趣的图案就随手勾下,积累成创作的素材,这也是齐白石的一种创作方式。

《天真》

102.4厘米×37.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齐白石具有的品质(齐白石笔下的他们)(13)

齐白石的婴戏图是从年轻画到老年的题材之一。如果将齐白石画于1897年的婴戏图与画于1940年的婴戏图相对比,就很容易看出他40多年风格的变化,从工细到写意,从熟巧到稚拙。不管是巧还是拙,在不同的艺术阶段他都很注重捕捉孩童天真烂漫的神情和动作,仿佛在内心深处他从来不曾老去,一直保留着孩童般的天真。这或许也是我们喜欢齐白石艺术的原因,他让每个人通过他的画都能去接近最天真有趣的自己。

本文选自

2019年第10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

齐白石具有的品质(齐白石笔下的他们)(14)

”进入官方微店,赢取读者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