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叫《为什么毕加索是富死的,而梵高是穷死的》,大意是说,毕加索会营销炒作,而梵高只会画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 毕加索 生前成名 梵高 死后流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 毕加索 生前成名 梵高 死后流芳

为什么 毕加索 生前成名 梵高 死后流芳

去年有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叫《为什么毕加索是富死的,而梵高是穷死的》,大意是说,毕加索会营销炒作,而梵高只会画画。

这当然是篇胡说八道的文章,把别人的成功简单总结成“会营销”,是洗脑文的常用伎俩。不过,同样是现代艺术的开创者,为什么毕加索能成为第一个生前就把作品送进卢浮宫的人,而梵高只能死后享受盛名?这确实值得研究。最简单的原因,毕加索活得够长,92岁,画得够多,作品总计近37000件。如果梵高也能活这么长,也能画这么多画,他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能活下去,是生命的头等大事,才谈得上“改变物种”。而想要活下去,你就要耐得住寂寞,保持平庸、创新的平衡。梵高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完成了风格蜕变,可惜此时上苍却只留给他两年了,人们完全来不及理解这种鲜艳的色彩和凌乱的风格。而毕加索呢?虽然他的风格也在变,但每次都刚好在人们理解的边缘,所以他的画也能很早卖出去(绝非营销)。而且,在每次变化前,他总能将一种风格的可能性发挥到极致。从“立体主义”开始,他更是引领着整个艺术界的最新潮流。他不再是一个艺术家,而是一个社会的思想者,一个时代的偶像,带来一种象征未来的思维。梵高就像是一个生命个体,在环境变化之前,他的基因就开始突变了,最后成为一个怪胎,在孤独中死去。毕加索就像是一个物种,有着自己一以贯之的风格,大部分时候保持稳定,但又保持了突变的能力,每次在人们厌倦某种风格之前,他总能像魔术师一样,变出新花样,让你眼前一亮。梵高和毕加索,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人类这个物种进化过程中的“使命承担者”,但我们能否选择做“毕加索”,不做“梵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