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是与中国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相伴而生的一种顽固丑陋行为。现代的高考中有人作弊,古代的科举考试同样有人作弊。大清第一才子纪晓岚,就曾在朝廷对考生作弊严苛的防范下,成功地帮助他的子侄们在考试举人的乡试中作过弊,其手法之绝,让人惊叹。

  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都对考生作弊作为防范甚严,都采取过一些严密措施。如唐朝,五代时期设置的“棘院”,金朝时期的裸体搜身,都是为了防止消息传递和“小抄”带入。到了清朝,顺治皇帝命令规定:生儒入场,细加搜检。“如果发现有谁敢“怀挟”着“片纸只字”,先到考场前“枷号”一个月,请人代笔替考者,两个人统统“枷号”,如果搜检人员“知情容隐”,一律问罪。即使这样,但作弊者不乏其人。

纪晓岚监考作弊的(纪晓岚帮家人考试作弊)(1)

  乾隆皇帝为了消除考试作弊现象,对考生实施了更为严苛的手段。他规定:“考生帽子不准用双层,皮衣去面,毡衣去里,衫袍都用单层,袜子用单毡,鞋子用薄底,坐具用毡片,卷袋不许装里子,笔管镂空,水注用磁,甚至考生携带的糕饼也要切开检查。”不仅如此,考生入场前,还要排成一行,鱼贯而入,以便于搜身。搜身的时候,由两个搜检人员同时搜检一名考生,一门,二门各搜查一次。如果二门搜检人员搜出考生“怀挟”,一门的搜检人员要予以处治。考生进入号房以后,立即关门上锁,直到考试结束。

  科举出身并担任过几次乡试、会试的纪晓岚,对这些规定十分清楚。恰巧顺天府乡试那年,纪晓岚老家的一批子侄们要参加选拔举人的科举考试。作为长辈纪晓岚自然希望他们高中,但也信心不足。当时乡试的主考官王翰林,得知身居要职的纪晓岚有不少子侄要参加此次乡试后,便有意攀附,前来拜访时表示愿意从中做点手脚,帮助一下纪氏子弟。

纪晓岚监考作弊的(纪晓岚帮家人考试作弊)(2)

  王翰林的一片诚心,让纪晓岚十分感激。但考虑到乾隆皇帝对参与作弊官员的严酷惩治,纪晓岚经过深思熟虑后,想到了一个既能保住王翰林,,又能让子侄们中举的绝妙办法。纪晓岚对王翰林说道:“有劳王大人惦记,不过,纪氏子侄们大都不成器,写个‘也’字,连钩都不会挑,我断定他们不能题名。”王翰林是个聪明人,早把纪晓岚说话的弦外之音记在心里。

  王翰林走后,纪晓岚立即修书告诉家人:凡是今年赶考的,写“也”字时一律不许挑钩。纪氏子弟们虽然不明就里,但还是依计而行,文章中每逢写‘也’字时候,都不挑钩。果然,乡试揭榜后,纪氏子弟同科竟然中了八个举人。当然,这样好的成绩,既少不了王翰林的功劳,也离不开纪晓岚的好主意。

纪晓岚监考作弊的(纪晓岚帮家人考试作弊)(3)

  纪晓岚想出来的这个办法,确实巧妙绝伦,其本质就是在试卷上做“标记”。但盲目地做标记,是很容易被察觉出来的,而且也会被认为对试卷“不恭”而被一票否决的。古人行文,少不了“之乎者也”一番,把一个常见的“也”字稍作“改造”,隐藏在赫赫千言的文章张,那些不明白其“深意的考官们是很难发现的。纪晓岚”也“字不挑钩的作弊手段,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从纪氏的后人口中传了出来。不过,那时纪晓岚和那年中举的子弟们都已经作古了,因而没有什么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