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里,老戏骨倪大红演了一个“作爸”,可谓是以一人之力搅得全家不得安生。

都挺好苏大成得的啥病(都挺好里的苏大成)(1)

豆瓣里甚至有条高赞评论说,解决他们家现在一地鸡毛的办法,就是苏大强赶紧挂掉。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老头是怎么作的。

电视剧刚开始,苏家妈妈去世,苏大强因为害怕老宅会闹鬼,执意要住在二儿子苏明成家。

都挺好苏大成得的啥病(都挺好里的苏大成)(2)

住在儿子家就开始挑三拣四,儿子儿媳给他订的外卖不合胃口就给远在美国的大儿子告黑状。要知道在苏家妈妈去世前,苏大强是参与做饭做菜的,等到了儿子家自己连一顿饭都不愿意做,偏要都上班的儿子儿媳伺候,稍有不满就连哭带闹。

都挺好苏大成得的啥病(都挺好里的苏大成)(3)

都挺好苏大成得的啥病(都挺好里的苏大成)(4)

这还不算什么,苏大强有一次自己吃太多鸭脖吃到被送进医院,大哥苏明哲知道后责怪苏明成没有照顾好苏爸,而苏大强明明知道是自己的错,却在旁边添油加醋将责任推到自己二儿子身上。

都挺好苏大成得的啥病(都挺好里的苏大成)(5)

而在其后,苏爸还挑拔两个儿子的关系,让苏明成大惑不解他究竟是什么居心。

本来苏家三个孩子的生活好好的,一切都源于家里的主心骨,苏妈去世,苏大强自觉终于翻身做了主人,便开始唯我独尊。

说到底,从前的苏大强是一个没有自我,没有好好活过的人。

苏妈在世时,他在家里大气不敢喘,什么都由苏妈做主。即便是想给女儿夹个鸡腿都战战兢兢。

都挺好苏大成得的啥病(都挺好里的苏大成)(6)

苏妈严重重男轻女,给苏明玉的都是低配,给两个哥哥的都是家里最好的配置。苏明玉想上补习班,考清华,苏妈不同意执意让她考个师范学校作数,苏爸在苏妈“女孩子念那么多书没用”的强势理论下,想帮女儿却不敢,只会逃避远离战场,眼看着女儿失望伤心,也不敢有作为。

都挺好苏大成得的啥病(都挺好里的苏大成)(7)

苏大强一辈子唯唯诺诺,在单位做着最底层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永远没有存在感的他,终于在老婆去世后,迎来了自己的“曙光”,不把从前丢失的气概找回来,怎么肯罢休呢。

都挺好苏大成得的啥病(都挺好里的苏大成)(8)

苏大强在后面的剧情里,让人越来越想揍他。生活中,这样的老人也不少见。

朋友小A的爷爷就很典型。

爷爷一辈子生长在老家的小县城,没出过远门,做着一个工种直到退休。爷爷住在小儿子家,大儿子和女儿一周不来看他,他就冷眼相待,控诉儿女不孝。

小A毕业后打算去大城市打拼,爷爷便常常絮叨,说孙女不愿意给自己养老,躲出去那么远来逃避责任。爷爷身体出了点小毛病,就觉得自己快要不行了,整天躺在床上连门都不出。今天怀疑自己得了癌,明天说浑身哪哪都不舒服,非要全家人24小时围在他身边才满足。

都挺好苏大成得的啥病(都挺好里的苏大成)(9)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那些作天作地的老人都活成了家庭的灾难,他们一生围困在一隅打转,没见过外面的世界,甚至没有为自己真正活过。

他们自己活成了井底之蛙,也要拉着子孙和他一起坐井观天。

什么是真正的活过,至少有主见有判断,有自己的追求和对万事万物的理解以及包容。不求事事练达,最起码懂得世界并不围着自己转的道理。

联想到子女教育上,我们习惯避讳“自私”这个词,觉得它丑恶少德。

我们教孩子无私,多为别人着想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培养一个未来的作爸、作妈。

不管身处于任何角色,子女,夫妻,父母,首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一个独立的个体,先满足自我的需要,然后才是其他社会角色的责任,适度自私,自己快乐,身边的人也会活的轻松。

前不久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包宝宝》就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家长将全部精力和时间倾注在孩子身上时,全包围的爱就变成了束缚。当孩子开始违背自己的意愿时,家长便会为自己的付出感到委屈,觉得孩子的不领情是对自己的辜负。

爱就像手握细沙,攥的越紧,流失的越快。

而人生说到底是自己的,我们不过是在某个阶段充当了额外的角色,这些角色让我们的生活丰盈快乐,但他们无法左右我们的既定轨迹。好好的活一场并不难,从为自己活开始。

都挺好苏大成得的啥病(都挺好里的苏大成)(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