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郭泽德、宋义平、关佳佳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21-11 /
文丨云海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经典之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就像知识海洋里的灯塔,经久而不息。阅读这些人类思想的智慧结晶,对于我们了解相关知识领域、拓展知识圈层、建立深度思维,都有着莫大的好处。然而,经典虽好,却也不容易读。比如,一套《资本论》的皇皇巨著,估计不少人只是买来装饰书架的,能够认真读下来并且读懂了,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知识储备,是很难做到的。
在开始研读人文社科经典原著之前,阅读相关的导读文章,是阅读传世经典的一个小技巧。比如,一篇好的导读文章,能够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了解经典著作的撰写背景、主要内容、理论观点、知识体系,并进而引发进一步阅读全书的兴趣。《一本书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一书就是志在于此的一本导读小册子。
该书最大的特点是小而精。人文社科领域的经典著作何止千百种。该书从中精选了30本经典著作,覆盖了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这些作品,都是构筑各领域知识大厦的基础。比如,熊比特的《经济发展理论》,韦伯的《经济与社会》,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对于近现代经济学而言,都是具有奠基性意义的著作。
同时,每篇导读文章都从作者生平、当时的写作背景、探讨的核心问题、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等多个角度,精要地加以解读。这个编写套路虽然机械,读起来有种教科书的观感,却非常有利于我们在短时间内快速地了解大师,以及大师的思想精华。
全书通读下来,给我最大的感受在于,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秘诀就在于它们找准了时代的大问题,并且给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
以管理学为例。我们知道,管理学诞生于20世纪初。20世纪正是美国从产业资本中迅速崛起的时期,这一时期催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工人团体。但是,当时的管理却是粗放和效率低下的,没有人注意到由此造成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倾向于寻找更加优秀的人选,导致精英供不应求。
泰勒察觉到了人力资源浪费这一状况。于是,他开展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实验”和“铁锹实验”,并致力于推广科学管理。泰勒认为,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例和原则之上的科学管理,可以消除“磨洋工”,有利于工人提高生产效率。计件工资的报酬制度由此诞生。并且,人才是可以从组织内部进行培养的。泰勒将他的科学管理原则运用于“搬运生铁实验”之中,实验中工人按照指示工作和休息,结果整个工厂的效率比其它工厂高出60%,工人也拿到了更高的工资,这就是科学管理的威力。泰勒首次将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管理领域,开创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先河,被后世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成为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
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却始终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完整地解释企业这个系统。1938年,巴纳德出版《经理人员的职能》,试图勾勒和归纳一种组织理论,通过构建一套有关正式组织中合作和协调的综合理论,来解决组织中的管理问题。在巴纳德看来,经理人员在企业中就是系统运转的中心,对组织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知道组织的运转,最终推动组织实现目标。因此,经理们要有整体的系统观念,以便在各个部门的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作为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和成功的商人,巴纳德在组织理论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不仅是管理学,其它人文社科领域的著作,无不都是把中了时代的真问题并对症下药,无不都体现了大师们的洞察和睿智,即使大师们生活的年代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但他们的作品在今天读来,都会有一种启迪心智的感觉。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阅读的温度##读书##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