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如何传承与发展(都市语境下的民间艺术如何传承与创新)(1)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推进,民间艺术该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日前举行的“都市语境下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学术论坛上,来自长三角的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市文联,通过理论研讨、案例交流等形式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民间艺术与都市生活的交融互动模式以及传承创新路径。

现代都市生活中,传统民间艺术到底何去何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郑土有认为,“生活化”是民间艺术最基本的属性,它源自农耕文明时期的生活实践,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都市化语境中,民间艺术的生活属性正受到挑战,朝着精致化、工艺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在他看来,民间艺术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应该“回归”都市人的生活方式之中,培育、引导市民对民间艺术的情感,让民间艺术融入都市民俗生活,走入都市家庭生活。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张丹表示,民间艺术有别于一般艺术,最基本的特点是“民俗性”,传承民间艺术就要将其纳入综合性的民俗文化空间整体中。“民俗既是历史的,更是当下的,凝聚着民族的精神和情感,牵动着当代人的乡愁,也是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代传承与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强大动力。”

在深入考察了民间艺术的发展规律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收藏专委会副主任徐赣丽提出,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原本具有极强实用性的民间艺术如今变成了审美的对象和文化的符号,因此,传统艺术在当代进行创造性转化,需要切合当代人生活的需要和审美风尚,进行传统元素的再重构、再创造,跨越民间工艺与专业艺术之间的界限,以满足新时代的新需求。

民间艺术如何传承与发展(都市语境下的民间艺术如何传承与创新)(2)

那都市语境下的民间艺术又该如何打造品牌,创新传承模式?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馆长吴光荣认为应该创新策展思路和展陈方式。以“民艺中国“系列研究展览为例,其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藏品收藏等方式,结合情景设计、文人空间营造、多维互动体验,发掘整理中国人过去及当下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各类器具、物品等,让传统生活中优秀的生活方式重回当下。

民间艺术如何传承与发展(都市语境下的民间艺术如何传承与创新)(3)

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黄辉,安徽大学教授、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程波涛以中国台湾地区的传统手作纸“2皿”为例,探讨了都市空间下微小文创品牌的运作模式,提出要培育城市空间生态、创意文化氛围,完成品牌内部建构、寻求品牌个性,创造良好的体验价值等观点。

调查了瓷刻、木雕、灶花、金山农民画、玉雕等五种上海地区传统美术的传承现状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沈梅丽归纳出两种主要传承模式。她认为,可将民间艺术作为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从审美维度讨论其传承问题。后现代时期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语境中,民间艺术传承应重视对审美的人的培养。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吴昉从工艺设计史角度,提出都市手工艺在现代设计语境中转化、重构,要探索传统工艺理念与创意及生产之间的共性与平衡。而工艺语言的转化需要整合工艺师与设计师的共同智慧,这是对古老技艺的延续与继承,也是对现代都市生活新审美方向的引领,从而创建一种新的符合都市美学期待的现代手工艺观。

论坛上不仅有专家学者的学理阐释,还特别开设了案例交流环节,进行文创实践探讨。宝库匠心馆馆长叶柏风介绍了宝库文化通过内容、场景、技术三大赋能方式,打造展览、交易、存储为基础的文化生态圈,使民间工艺与众多文化、艺术融合成为新IP的创新举措。

上海市金山农民画院副院长尹静静分享了金山农民画文创品牌“金山生活”的发展之路。该品牌立足金山农民画资源,进行定制画、家居用品等各种产品研发,与英雄、朵云轩等品牌开展合作,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推广,赋予金山农民画新的活力。

民间艺术如何传承与发展(都市语境下的民间艺术如何传承与创新)(4)

上海守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诗忆介绍了“守白艺术”进行海派文化融合创新的尝试——进行剪纸雕塑、灯光装置等各种城市公共艺术案例的实践探索,并与家居、餐饮等品牌跨界合作,探索传统民间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转化。

民间艺术如何传承与发展(都市语境下的民间艺术如何传承与创新)(5)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文联、上海大学主办,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大学文学院承办。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