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郑中运

郑芳兰,名思莲,字青斋,榜名芳兰,济南章丘相公庄道流村人,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郑文玉和父亲郑汝忠分别是清乾隆年间和嘉庆年间的赀授千总,芳兰自幼天资聪慧,据《郑氏族谱》记载:“性沉潜,嗜读,博雅宏通,尤精于理学,涉笔为文,辄能阐经传文阃奥,年逾弱冠,遂蜚声黉序,深为学使所器许,入泮后,枕经葄史,潜心举业者有年……”

明崇祯进士表(章丘这个村道光年间一名恩科进士)(1)

阃奥,可理解为学问及事理的精微所在,也就是说,有学问,明事理。入泮即入学。古时候,学校前有泮水,故称学挍为泮宫。科举时代,学童入学为生员,称为入泮。封建社会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级别,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而清代考中秀才为入泮。枕经葄史,潜心举业,即枕着经典,垫着史书,专心读书。弱冠,对年龄的称谓,即没成年之意,介于十六岁至二十岁之间。可见郑芳兰未成年时已是学识渊博,才气横溢了,从而得到分管教育的官员所器重而名声在外。

明崇祯进士表(章丘这个村道光年间一名恩科进士)(2)

《郑氏族谱》记载:道光元年,辛已科登乡榜,越岁庚子会试,礼闱中贡士,适有故旋里,明年辛丑覆试,赐同进士出身,钦点河南即用知县。查阅明清进士名录,也明确记载了此事。道光元年即一八二一年,道光二十一年即一八四一年,也就是说,郑芳兰考取辛己科举人后,经历了二十年才考取了辛丑恩科进士,间隔这么长时间什么原因不详,《郑氏族谱》记载只是说适有故旋里。

明崇祯进士表(章丘这个村道光年间一名恩科进士)(3)

这二十年时间他在做什么,通过查阅《郑氏族谱》得知,道光四年,一八二四年,郑氏族谱第二次续修,郑芳兰的父亲郑汝忠领办,他为族谱写跋:“礼疏云跋者,本也,玉篇曰跋者足后也,文之有跋,犹足之后也,吾族世谱告成,芳兰适负笈百里外未获,为父兄辈稍分劳勚,遑敢抽毫染翰,自矜润色哉……”意愚修谱之时,他负笈百里外未回来参与,为父兄分劳而感到不安。负笈,意思是读书之多,背着书箱游学外地。由此想到了唐朝白居易在《相和歌辞.短歌行》其二中的名言: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这篇跋文是郑芳兰唯一的传世文章,甚为珍贵,可惜不是手迹。郑氏族谱中记载郑芳兰又主讲齐河长山书院,门下尤多之名士,可以看出道光四年《郑氏族谱》续修时,郑芳兰正是在齐河长山书院讲学之时。

明崇祯进士表(章丘这个村道光年间一名恩科进士)(4)

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三年,《章丘县志》记载:郑汝忠,字诲菴,赀授千总之职,子三,思远,监生,思莲,膺乡荐,思适,登仕籍。思莲即郑芳兰,膺乡荐的意思是被地方政府光荣的推荐,具体做什么,尚未查到有关记载。

明崇祯进士表(章丘这个村道光年间一名恩科进士)(5)

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年,也就是咸丰帝即位后,连下二道圣旨,分别封郑芳兰的父亲郑汝忠,长兄郑思远为文林郎,封郑芳兰的母亲及大嫂为儒人,称郑汝忠禔躬淳厚,垂训端严,称郑思远道足持躬,情殷训弟,经传诗礼,圣旨中用词颇为严谨,一个是垂训端严,一个是情殷训弟,充分显示出父兄两辈对郑芳兰不同层面的管教及期望。据《郑氏族谱》记载,郑芳兰的祖父郑文玉家教甚严,从而不难看出,一个家族好的家风及家教对后辈的成长有多么重要。而郑芳兰自幼具有天赋又勤奋好学,从而成就了一代名宦。

明崇祯进士表(章丘这个村道光年间一名恩科进士)(6)

清王朝对道流村郑氏家族格外施恩眷顾,从嘉庆皇帝对郑芳兰的祖父郑文玉赐七叶衍祥龙匾,到咸丰帝颁照封赏,使这个家族荣耀无比。郑芳兰考取进士后,大门前又安放旗杆座子,更显威严气派。据郑氏家族第十九世孙郑中名回忆说,郑芳兰是郑氏家族唯一经过殿试而考中的进士,悬挂在二门上的进士第匾清楚的写着,中的是第三甲十五名,可惜此匾己不知下落。

明崇祯进士表(章丘这个村道光年间一名恩科进士)(7)

咸丰季年,一八五二年,据《郑氏族谱》记载:“红巾寇起,东方不靖,诏令各乡团练自为防守。乡里仰公德望,群推为长,以保障一方,至同治六年,捻匪突至,公宪民勇乌合,难以御敌,效颜鲁公说李希烈故事,将谕以大义,俾不战而退。”据考,颜鲁公说李希烈的故事是这样的,唐朝中期,公元七八二年,准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唐朝皇帝唐德宗派太子太师颜真卿去劝降,当时,颜真卿因在安史叛乱中立了大功,被封为鲁郡公,所以人们称他为颜鲁公。这时,颜鲁公己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不顾朝中官员劝阻,领命而去,面对李希烈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终被李希烈所害,后被追赠司徒,溢号文忠。郑芳兰效颜鲁公说李希烈,虽使敌退去,但捻匪出尔反尔,不讲信用。

明崇祯进士表(章丘这个村道光年间一名恩科进士)(8)

《郑氏族谱》这样记载:“不意寇顽梗滋甚,非文告所能谕,竞于十月初六日己时,戕公而卒于非命,呜呼,公之不获寿终天耶要,亦公为一方捍御之念,切而不顾利害之所致也,其蒙优恤之典,而以云骑尉世袭固其宜耳。”郑芳兰说捻匪与颜鲁公说李希烈都有相似之处,亦遭同样之命运,令人惋惜,唏嘘不已。其忠君爱国为民大义凛然而英勇献身,实为可敬。而郑芳兰遇难后同样被清王朝优恤,其次子郑绍基任武德骑尉而世袭之,这也是对逝者的一种安慰吧。

明崇祯进士表(章丘这个村道光年间一名恩科进士)(9)

光绪年间编写的《章丘乡土志》记载,郑芳兰遇难时的称谓是河南即用知县,在籍举行团练,进士郑芳兰。据查,在籍举行团练是清王朝为平定太平军及捻匪,让地方组织的民间武装力量。团练即为头目,郑芳兰从咸丰季年抗捻到同治六年,共经历十六年时间。从州右堂郑瑞磷府邸到郑芳兰府邸所挖地道一直通到村西外,地道内水井、土坑、油灯等设施一应俱全,当时,道流村各个街口共有五大哨门,据说是抗捻时所建。

明崇祯进士表(章丘这个村道光年间一名恩科进士)(10)

郑芳兰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同治六年,即一八六八年。他从一八二一年考取辛己科举人到遇难共四十七年,加上弱冠时年龄,在世应该是六十到七十之间。虽公不获寿,但他的事迹却一直流传至今。对于他遇难地址和时间虽有不同说法,但笔者认为郑芳兰遇难时间应该在清同治六年,郑氏族谱记载了这件事。遇难地址应该在道流村,光绪年间编写的乡土志说明了这件事。

明崇祯进士表(章丘这个村道光年间一名恩科进士)(11)

另外,郑芳兰考取恩科进士,钦点河南即用知县后,并没有向传说那样,从仕二十年。据郑氏族谱记载,迺公纯孝,因双亲年高,爰告终养不赴任,家居设帐,于乡偱循善诱沐教,泽者公送斗山共仰匾额,以旌其门。从这可看出,郑芳兰考取进士后,为尽孝而未赴任,只是在家教学。

明崇祯进士表(章丘这个村道光年间一名恩科进士)(12)

郑芳兰作为一代名宦,在当时成为了忠孝节义的典范,郑氏墓地有块在清道光十二年建的牌坊正面写着龙章宠锡四个大字,另一面写的忠孝节义四个大字,不正是对郑芳兰一生最好的写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