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考情:

对地表形态塑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热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1)地壳运动:

①运动形式:a.水平运动:造成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四种(讲义第四章地表面形态的塑造4.1)(1)

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四种(讲义第四章地表面形态的塑造4.1)(2)

b.垂直运动:造成岩层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两种方向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过程缓慢,不易察觉,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岩浆活动:

①形式:主要有岩浆喷出(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两种形式

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但作用微弱。

而喷出岩又分为裂隙式(线状)喷发或中心管道式(点状)喷发。

变质作用:

发生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二)作用主体:风、流水、冰川、生物等

(三)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1.风化:

风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温度、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进行分解,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

注意:风化不过多与风联系,风化之后的产物我们称之为风化壳,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从地表风化壳厚度来看,温度高,水分多,植物茂密的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大。

【类型】

① 物理风化:岩石机械破碎,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变化。分:热力风化;冰劈作用。

② 化学风化: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

在干燥的环境中,以物理风化为主;在湿润的环境中,以化学风化为主,

物理风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化学风化受温度和水分变化影响都较大。

③ 生物作用:受生物生长及活动影响而产生。

主要有:机械破坏,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机酸。生物风化不仅在于引起岩石的机械和化学破坏,还在于它形成了一种既有矿物质又有有机质的物质——土壤。

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四种(讲义第四章地表面形态的塑造4.1)(3)

侵蚀: 风化物被带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依据作用主体的不同分为:

流水侵蚀、溶蚀:

【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强调的是红色地层和陡崖坡。

形成过程:沉积的红色砂砾岩、屑岩随地壳抬升后,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崩塌后退,保留下来的红色岩层山块形成了丹霞地貌。

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四种(讲义第四章地表面形态的塑造4.1)(4)

(2)风力侵蚀:

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四种(讲义第四章地表面形态的塑造4.1)(5)

冰川侵蚀:

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四种(讲义第四章地表面形态的塑造4.1)(6)

海浪侵蚀:

搬运: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堆积:当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减弱时,被搬运的物体逐渐堆积。

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四种(讲义第四章地表面形态的塑造4.1)(7)

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四种(讲义第四章地表面形态的塑造4.1)(8)

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2014年重庆卷,8~9)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2~13题。

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

13.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解析】第12题,在河道的不同位置,流水的冲刷或沉积作用不同。图中砾石的体积和质量较大,不易被流水冲到河流入海口;河流的源头以下蚀作用为主,沉积物少;在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颗粒物易被流水冲刷带走,而在河流的凸岸,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导致砾石堆积。第13题,河流中的砾石变圆主要是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造成的。风蚀蘑菇也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在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下,与图中的砾石一样具有相对圆滑的外表。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解析】9.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流水,B对;山前平原地势平坦,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A错;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C错;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作用影响小,D错。

10.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A错;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B错;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深,D错。

11.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B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错。

【答案】9.B 10.C 11.C

(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图2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四种(讲义第四章地表面形态的塑造4.1)(9)

图2

1.形成图2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2.导致图2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

【答案】1.D 2.A

【解析】1.此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图中岩层层理结构明显,应该是沉积岩,AC错误。图中岩层多次出现坡度较大的陡崖,应该是垂直裂隙发育,岩石被侵蚀形成,该地区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湿润地区,风力侵蚀较弱,以流水侵蚀为主,D正确,B错误。故选D。

2.图中岩石为沉积岩,最初形成于低地,形成沉积岩后,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间歇性的垂直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垂直抬升,A正确。水灵拉张会导致裂谷出现,水平挤压会导致岩层弯曲出现褶皱山脉,岩浆喷发形成火山地貌,此地貌景观不是裂谷、褶皱山、火山,BCD错误。故选A。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第3题。

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四种(讲义第四章地表面形态的塑造4.1)(10)

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四种(讲义第四章地表面形态的塑造4.1)(11)

图1 图2

3.图2谷地的成因是( )

A.构造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作用C.层挤压弯曲D.冰川侵蚀作用

【答案】3.D

【解析】3.根据图二谷地的形状和材料"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可以判断该谷地的成因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U型谷,D正确,C错误。图示没有断层的相关信息,A错误。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如果为流水侵蚀形成应该为V型谷,而图二中谷地为U型谷,B错误。故选D。

【点睛】山谷、山脊的判断方法: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凸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凸出为山脊。

(2019年天津卷·节选)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四种(讲义第四章地表面形态的塑造4.1)(12)

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哪四种(讲义第四章地表面形态的塑造4.1)(13)

图1              图2

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

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6分)

【答案】(1)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1)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为"岩石破损",解题方向为"自然条件",一般从气候(温度、降水、光照)、天气、地形地势、植被、自然灾害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