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节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诗临其境】

宋景祐元年(1034),北宋名臣范仲淹,因直言进谏触怒了朝中权贵,被贬到睦州。睦州虽偏远,于他而言却没什么不同,在这里,他创办了龙山书院,还着手为严子陵先生修建祠堂,并免除了严先生后裔的徭役,让他们在祠堂负责祭祀的事情。为此,范仲淹还特地作了一首歌来祭奠严先生: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江水泱泱云山苍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1)

范仲淹剧照

【一句钟情】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这一句,在气势上,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奔腾不息的江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一看到这句话,总想起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严先生的高风亮节,光武帝的包容豁达,他们二人互相成就,缺一不可。

江水泱泱云山苍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2)

严子陵剧照

【诗歌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西汉末年的严子陵,他不慕仕途,隐居山野,垂钓富春江,也因此成为文人雅士崇高气节的代表。

严子陵(公元前37—43),名光,又名遵,字子陵,西汉末余姚人。少年严子陵在外地求学时,和刘秀是同学,二人趣味相投,时而交流诗文,时而分析政事。后来,王莽篡位,天下动荡不安,绿林军起义不断,严子陵便回到了余姚隐居山林。

刘秀却没有退缩,他迎难而上,借着义军的东风,一统天下,他便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深感时局艰难,需要广纳人才,于是他想起了当年一起求学的严子陵。

光武帝派人请严子陵出山,严子陵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了。光武帝也不恼,还穿着便服亲自去余姚探望子陵。严子陵却依旧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光武帝的授官,只是念在往日情分上,答应了去洛阳小住几天(刘秀即位后,定都洛阳)。

江水泱泱云山苍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3)

光武帝刘秀剧照

这一住可就大事不妙了。

严子陵虽然每天简居院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光武帝却不一样,一抽空便跑到严子陵的住所。

有一次,光武帝把严子陵接到宫中促膝谈心,顺便聊聊国事,严子陵如鱼得水,滔滔不绝,二人谈古论今,一不留神已然深夜。光武帝想起年少时的同床夜谈,便邀请严子陵同床而卧。严子陵一向大大咧咧,也不推迟,便合衣躺下,沉沉入睡,就连一条腿压到了光武帝也没察觉。光武帝怕惊醒了严子陵,便也不敢动弹,就这样将就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便有钦天监惊慌失措来报,说昨夜有“客星”冲撞帝星。光武帝沉思片刻,继而恍然大悟,哈哈大笑道:“哪有什么客星冲犯帝座,是朕与好友子陵同床而眠,他的一条腿搁到了朕身上了。”从此以后,严子陵这个“客星”的雅号就名扬四海。

经过这个事情之后,严子陵深恐遭人非议,任凭光武帝怎么挽留,他都毫不动容,决绝地离开了洛阳。

后来, 为避免朝廷再找麻烦,他索性带着家人,离开余姚,迁居桐庐富春江边种田、钓鱼。 “严子陵钓台”至今遗迹犹在。

江水泱泱云山苍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4)

富春山垂钓

严子陵垂钓的富春江,就是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里的富春山,而严子陵的文人气节也为《富春山居图》里的渔夫、樵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严子陵,才华横溢,而且和光武帝是故交,凭借着这两点,他完全可以身居高位,享尽荣华富贵,可他却偏偏放弃唾手可得的机会,选择隐居山林。这种视富贵为浮云,只为保全自己名节的行为,又有多少读书人能够做到呢?

江水泱泱云山苍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5)

范仲淹剧照

范仲淹为严子陵修建祠堂,并为他作歌祭奠,看似在赞扬严子陵的高尚气节,其实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写照呢?寒窗苦读,只为当官为民谋福利,就算是官小势微,也依然不改初心,直言进谏。即便是被一贬再贬,也泰然自若,想方设法造福百姓。

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不忘兴办学堂,教书育人,这样的范仲淹,才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他绝对担得起那句“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江水泱泱云山苍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6)

范仲淹剧照

【无障碍阅读】

先生:这里指的是西汉末年名人严子陵。

光武:指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复:解除徭役。

【作家介绍】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带过兵,打过仗,也发起过改革,史称“庆历新政”。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在上任的途中病逝,年六十四,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欧阳修曾评价范仲淹“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王安石对范仲淹亦是高赞:“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江水泱泱云山苍苍(云山苍苍江水泱泱)(7)

范仲淹剧照

【佳句背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写于“庆历新政”失败之后,政治抱负无法实现,还得罪了丞相吕夷简,处于这样低迷的境况中,范仲淹依然能够抱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坚守着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理念。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百姓们的幸福出汗、流血,范仲淹这一生,是真的做到了。

【作者介绍】

我是书谜,一个热爱诗词国学的90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