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一盏灯 照亮一片天,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江西省好人宣传?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省好人宣传(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天)

江西省好人宣传

点亮一盏灯 照亮一片天

——赣州推进好人文化建设扫描

近日,在湖北襄阳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会上,发布了2019年第12期“中国好人榜”,赣州市黄爽秋、张勇、刘燕辉、何晓峰、张荣科五人当选中国好人。去年,我市有2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年度上榜人数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第一。

喜人成绩背后,是我市持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发现、宣传和维护好人,点亮好人一盏灯,照亮赣南一片天,让好人文化成为赣南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风景,成为赣州打造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张王牌。

文化浸润,涵养好人成长土壤

于都县长征源小学组建的“红娃乐队”,每逢重大节日就会穿上红军服装,演奏《十送红军》《送郎当红军》等曲目,传承长征精神。

在于都,以长征、红军、长征源命名的学校、街道、商铺、酒店比比皆是,长征文化已深深融入一代又一代人的血脉;由红军后代组建的长征源合唱团十年来砥砺前行、初心不改,将《长征组歌》唱遍全国;长征纪念馆里,小红星讲解员成为一道风景,已有400多名小朋友争当小红星讲解员;该县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10月举行红军长征纪念活动;2019年3月14日,全国第一家长征学院——雩都长征学院挂牌成立……

于都的系列“红色行动”,是我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好人土壤,助力好人成长的生动范例。

赣南是中央苏区主体和核心区,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当年,8.6万多名中央主力红军含泪惜别赣南,开始了一场漫长跋涉。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他们与赣南人民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并肩战斗,留下了丰富的红色经典和大量革命遗址。我市将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宝贵精神财富,340多个革命旧居旧址开辟为红色旅游景点,基本形成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依托革命旧址、纪念场馆建成80多个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发现好人,放大好人精神力量

坐落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会昌县汉仙岩风景区,因相传八仙中的汉钟离在此修炼成仙得名,自古以来就有“虔南第一山”和“江南小蓬莱”的称誉,来此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有很多游客享受到了一位老人免费提供的茶水服务。他叫周文荣,1937年6月出生,会昌县筠门岭镇羊角村人。他看到汉仙岩景区当时没有一个供游客歇息的地方,就和其他村民一起投工投劳,捐善款购买水泥,铺设了一块十几平方米的平地,购买了几张小方桌,供来往游客休息。他把山下的电线架设到了景区,添置茶具茶叶,让游客爬山累了可以坐下来免费喝口热茶。周文荣坚持每天早上徒步几公里,攀登崎岖的山路到达景区的茶摊,下午待游客散去才下山回家,20多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可是,一直以来,较少人注意到这位老人持久的默默奉献。直到2016年9月,这位老人被评为中国好人,他的事迹才被传遍大江南北,赢得了五湖四海游客的点赞,被人们敬称为“最美茶摊老人”。

近年来,我市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现实、生动榜样,积极发现生活在群众中的好人事迹和好人典型,积极挖掘每位好人背后的感人故事,释放好人精神的光芒力量,向中央、省推荐好人线索数和点赞评议数稳居全省第一;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人物”等评选活动,坚持每季度发布一期赣州好人榜,每年举办全市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4场,推选出了一批可亲可敬、可学可信、看得见贴得紧的先进典型。

宣传好人,挖掘好人榜样效应

“观看了这些好人事迹,感触很深刻,希望能够向他们学习,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参加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暨2018年第三期“赣州好人”发布仪式的观众张先生说道。

全南籍中国好人李祝平,除了把自己的技艺免费向聋哑徒弟倾囊相授,还在创业就业道路上“扶一把”,累计出资10多万元,帮助70名失聪徒弟创业开店,100余名失聪徒弟在5个省份开了自己的理发店。他的许多徒弟学会了感恩社会,一起组建了“祝平爱心团队”,每个月到敬老院免费为老人理发,帮助贫困户网销农副产品脱贫致富,还带动隔壁的诊所参与志愿活动,免费为残疾人和老人体检。

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在我市,走进机关、学校、村居、公园等,我们可以看见,“身边好人榜”占据醒目位置,丰富详实的文字、图片资料,让市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好人不是高不可攀、触不可及的,而是可追寻、可复制的,是看得见、听得到的。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如同左右邻居,都是平凡人,用平凡的方式干着平凡的事,以聚沙成塔的微力量,一点一滴地改变生活。

我市广泛宣传好人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引导人们向好人学习。浏览赣州主流媒体,好人故事占据重要版面、关键时段;我市高标准建设完善赣州好人主题公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和赣州好人馆,打造了章江好人主题公园、赣州飞龙岛公园等一批好人文化休闲场所;通过“晒、谈、讲、展”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展示全市460多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让先进人物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走进广大市民心间。

如何让“好人有好评,好人有好报,好人过上好日子”,是好人文化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市健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关爱帮扶机制,创造“好人无忧”的社会环境,专门出台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实施办法,7种礼遇方式、8种帮扶途径,实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优秀志愿者常态化帮扶礼遇。至今,已累计帮扶“好人”1200余人次,帮扶资金220余万元,在全社会有效形成了对好人的价值认同。(钟燕春 记者 钟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