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3月25日,唐绍仪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其他阁员名单如下:外交总长陆徵祥,内务总长赵秉钧,财政总长熊希龄,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教育总长蔡元培,司法总长王宠惠,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交通总长梁如浩。其中,同盟会会员占据多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

袁世凯为什么暗算宋教仁(30岁的宋教仁担任农林总长后)(1)

不过,严格说来,真正重要的外交、内务、财政、军事、交通等几个关键位置,其实都还是掌握在老袁手中。宋教仁所担任的农林总长一职,就其本职而言,实在有些无足轻重,但英锐过人的宋教仁,以其大才槃槃,还是很快成为了此届内阁的重要阁员,并给当时的袁世凯、赵秉钧等北洋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袁世凯说宋氏“天姿才调逸越侪辈”,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赵秉钧则更是对宋教仁倾心结纳,很快建立起了不错的交情。当时,宋教仁在北京的寓所离上班地点有些远,有时下班晚了,回寓所很不方便,便借宿于赵秉钧家。

另有资料记载,宋教仁虽拒绝了袁世凯赠送的50万元巨款,却让赵秉钧帮着自己还了5000元的欠债。可见两人此时私交之不一般。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后来赵秉钧闻知宋教仁被刺后,“大惊失色,当即离座,环绕会议长座数次,自言自语:‘人若说我打死宋教仁,岂不是我卖友,哪能算人。’”(当然,赵秉钧身为政坛老手,当面交朋友,后面搞一套也是有的,此处就不具体展开讨论了。)

袁世凯为什么暗算宋教仁(30岁的宋教仁担任农林总长后)(2)

宋教仁、蔡元培等人,是迟至4月20日才到北京,4月27 日方正式就职的,同年7月14日,蔡、宋等人的辞职被批准,如此算来,宋教仁的内阁生涯,统共不到3个月。

假如以本身职务而言,让宋教仁长农林,真可谓用非所长,况且短短不到三个月的任期,老实说无论何人都很难留下什么建树。

自然,时年三十的宋教仁也并非什么“安分”之人,他甫到北京,对记者发表的谈话,除了谈到本职工作,还侧重谈及军事、财政、外交等“热点”问题。

袁世凯为什么暗算宋教仁(30岁的宋教仁担任农林总长后)(3)

而时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对他的格外器重,则使得他在国务会议上,常常起到非同一般的作用。

早在流亡日本时,宋教仁已经充分地显示出了他的善交际的本领。抵京之后,宋教仁广泛交往各派系、各政党的人物,他的才华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因而他的声望日益增加,不少政治人物都围拢到他周围,一个所谓的“宋系”,逐渐腾诸报章,喧嚣一时。

当时国内最知名的记者黄远生,在其后不久孙、黄抵京与袁世凯会晤时,就曾如此评论道:“记者眼光中之黄克强,盖一率直热诚之人。其主张厉行国民捐及不换纸币,正是其热诚过人处。然其政治思想之不适于今日可见,顾其条理纵不及遯初,而终异于中山……故若记者管窥蠡测之见不甚谬误,则记者愿为宋系而兼黄系,绝对的不愿为孙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