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主要介绍了缠论的三大买点与卖点,看似比较简单,但是要想要灵活的应该买卖点,我们首先得知道如何准确的判断买卖点,以及哪些情况我们会判断错误,潜在的失效模式有哪些,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将错误造成的损失最小化,从而达到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本文的内容将依据以上几点来为大家解密缠论买卖点的秘密。

1 三大买卖点

文章的开头再次回顾一下三大买卖点:

第一类买点(简称为“一买”):某级别下跌趋势中,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跌破最后一个走势中枢后形成的背驰点。

第一类卖点(简称为“一卖”):某级别上涨趋势中,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突破最后一个走势中枢后形成的背驰点。

第二类买点(简称为“二买”):某级别中,第一类买点的次级别上涨结束后再次下跌的那个次级别走势的结束点。

第二类卖点(简称为“二卖”):某级别中,第一类卖点的次级别下跌结束后再次上涨的那个次级别走势的结束点。

第三类买点(简称为“三买”):某级别上涨趋势中,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低点不跌破走势中枢上边缘ZG的走势中枢终结点。

例如在以30分钟为操作周期的同级别分解中,忽略5分钟级别的中枢延伸或者扩展,且允许5分钟级别出现盘整 盘整的走势出现。(同级别分解的内容较为复杂,更为细致的介绍,且听视频讲解)

B 分型确认

前面有关分型的内容介绍了分型的定义(如图中的顶分型和底分型),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端点。有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未来将会跌到哪里或者是在哪里有反弹,但是一旦出现底分型,我们就有一定的把握确认端点,或者说是小级别的一买。

缠论买卖点的缺陷(技术分析之缠论买卖点的秘密)(1)

虽然出现底分型和顶分型并不能够确定是底部或者顶部,但是所有的底部或者顶部都会出现底分型或者顶分型。依据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将底分型和顶分型作为确认买点的一个重要参考。前文还介绍过如何判别顶分型和底分型强度的问题,这些内容在寻找买卖点的时候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3 潜在失效模式

我们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准确,这个市场也不允许你判断完全正确。所以我们要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可能会犯哪些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下图给出了标准的走势。(这里同样以买点为例,卖点的道理相似)

缠论买卖点的缺陷(技术分析之缠论买卖点的秘密)(2)

A 一买

如下图,一买的失效主要有三种模式:多中枢模式;强势下跌模式;小级别提前模式。

缠论买卖点的缺陷(技术分析之缠论买卖点的秘密)(3)

其中,多头中枢模式是指本级别走势是由2个以上的中枢构成的,当两中枢后形成背驰后无法形成反转;强势下跌模式是指大级别的中枢原本有一波小级别上的反弹,但是由于下跌走势太强,其调整模式演变成如引导平台形、楔形形态等与下跌方向一致的调整状态;小级别提前模式是指大级别已经完成两中枢,但是小级别的一买并没有完全准确的出现,造成买的早了。

B 二买

如下图,二买失效的主要模式有三种:中枢延伸模式;盘整背驰模式;小级别提前模式。

缠论买卖点的缺陷(技术分析之缠论买卖点的秘密)(4)

其中,中枢延伸模式是指本级别的中枢延伸或者扩展演化成更大级别的震荡中枢;中枢背驰模式是指此走势出第一个中枢后即刻形成背离,要么重新回到中枢内部,要么直接跌破中枢下端,成为反转的开始;小级别提前模式是指由于级别判断错误导致的买早了。

C 三买

如下图,三买失效的主要模式有三种:衰竭模式;中枢背驰模式;小级别提前模式。

缠论买卖点的缺陷(技术分析之缠论买卖点的秘密)(5)

其中,衰竭模式是指在没有完成最后的出中枢就结束了本轮走势,通常出现在行情走势较弱的情况下;中枢背驰模式是指最后的中枢的小级别背驰演化成了大级别的反转,导致最后一段走势非常短暂;小级别提前模式是指由于级别判断错误导致的买早了。

4 操作策略

为了避免以上介绍的一些失效模式对我们的操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需要在操作上选取一定的策略来控制总体风险,从而在长期内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A 买卖时机选择

买卖时机的选择,需要结合其他的技术,如支撑与阻挡技术、趋势线技巧、管道线技巧、MACD指标、顶分型和底分型的确认、大盘整体情况、板块指数的对应等等。满足条件越多,仓位越大,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要满仓对一只股票。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盈亏比。

B 止损策略

选择顶分型的最高点或者底分型的最低点我作为止损点,如果买入的价位离止损点过远,盈亏比不划算,可以选择放弃操作或者调整止损位至相对合理的位置。

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三大买卖点的选择与判断问题,至此,缠论的主要内容已经大半结束了,接下来,《缠论》系列文章将会对此进行修补,以求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缠论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