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广电·回澜听涛出品】

把项目交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手中,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所在。

11月14日,青岛再次发布“揭榜挂帅”榜单,共计9类、110个项目,涉及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海洋科技、农业科技、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产业领域,面向全球征集揭榜人才和团队,榜单金额总计约5亿元。

青岛悬赏令奖金近亿(5亿悬赏金)(1)

作为一种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揭榜挂帅”一直在用最实际的方式破解“卡脖子”难题——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上。

今年4月以来,青岛推出了“揭榜挂帅”数智对接平台,所有市场主体和各类机构都可以通过平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高手“接单”,让资源精准注入具备攻关实力的“尖刀”。从实践角度看,“揭榜挂帅”解决了科研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的问题,以“有所需”的“榜”,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资源,撬动引导更广泛的创新力量,参与到青岛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攻关上来,同时也为所有“能者”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研究方向、研究资源,实现科研与市场的相互“扶持”。

目前,青岛“揭榜挂帅”数智对接平台已上线半年有余。截至10月底,平台共发布榜单277个,榜单金额达到13.29亿元,已有162个人才团队揭榜竞争147个项目,揭榜金额达到6.48亿元,共有46个项目进入实质性签约阶段,金额共计 1.55亿元。

此次,青岛再次以 “真金白银”广发英雄帖。“揭榜挂帅”制度,正在成为青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青岛悬赏令奖金近亿(5亿悬赏金)(2)

1、基础在“榜”、核心在“帅”,务必求“实”

榜单“实”事求是、突出目标需求,才能遴选出真正的“帅”才。细看本次青岛榜单,皆是聚焦行业共性技术“揭榜攻关”:

在传统优势产业上,高端化工领域共发布3个项目;高端装备领域共发布17个项目,其中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4个,针对“基于温湿精控离子复合杀菌保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即智能冰箱关键技术的“悬赏”金额最高,达800万元;在新兴产业上,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发布9个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布17个项目,生物医药领域共有28个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榜单上高位“悬赏金额”多出自生物医药领域,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和设备项目达8000万元,抗HPV病毒感染海洋药物的开发和抗慢性结肠炎创新药物的研发两个项目设置金额为3000万元,足见攻关之难、需求之迫切。

此外,现代服务业上,文旅项目开发、展会品牌保护等也有相关需求项目发布。

青岛悬赏令奖金近亿(5亿悬赏金)(3)

卡“点”、卡“链”,这种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的打法,正是青岛解码创新的主要逻辑。这不仅可以生成“技术驱动业务发展,业务发展带动技术变革”相生相长的局面,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创新主体——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就在不久前,工信部公布了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这个动态管理的名单每三年复核评价一次,合格即确认、不合格即撤销,其严苛程度可窥一般。

全国65家企业,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一。而这家公司在今年6月,刚刚以“蒸汽粉碎的钢渣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研发”,成功揭榜山东省2022年度高端装备领域项目,直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企业坚持强化创新能力,日积月累沉淀出核心共性技术,而为了让技术拓展到其他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实现技术裂变的乘数效应,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也数次在青岛“揭榜挂帅”对接平台上发布项目,为行业赋予新价值,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同样是在今年6月,公司相关项目在平台上一经发布就迅速得到了3个人才团队的揭榜回应。

这样的创新传导效应,也为青岛深度拓展“揭榜挂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9月,《青岛市园区揭榜挂帅随发随评奖补实施办法》正式印发,进一步将“能者上”细化入更具象的工业园,最高奖补50万元,着力打通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通道。

2、用好“揭榜挂帅”方法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以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方式,让需求方接触到更多供给方,提升创新效率,是平台最大的价值所在。

而考虑到供需双方潜在的规模,“揭榜挂帅”不能仅仅局限于政府搭台。

青岛拥有29所高校、2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50多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超过5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如何让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对接得更加精准高效、最终导入生产服务实体经济,是撬动科技创新的标的所在;

今年,青岛实有市场主体已逾200万。大企业有技术难关,小企业也有技术瓶颈。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筛选合作方意味着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成本支出,在细分领域是否有更对口的“发榜”、“揭榜”平台,也是青岛在照顾“大块头”的同时需要兼顾的问题。

青岛悬赏令奖金近亿(5亿悬赏金)(4)

供需两旺之下,“揭榜挂帅”需要更多的载体。

去年11月,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首次采用公开发榜的形式发布前沿技术自由探索榜单,共设14项任务和1个自由探索方向,以“揭榜挂帅” 制,邀请“能人志士”共同探索,在海洋重大科技创新方向开展相关前瞻性布局;

年底,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青岛)总决赛,采用“揭榜挂帅”“揭榜比拼”的形式,发布企业需求近300项,达成合作61项,签约合作总额约1.27亿元……

路演之外,市场化平台也在蓬勃生长,充当起需求方和服务方之间的桥梁。如青岛檬豆科技公司,就是在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把中小企业需求搬到“云”上。

青岛佳百仕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在生产高温环境下电机盖板时,一直有个麻烦——潮湿、高酸碱性工作环境中,电机盖极易腐蚀。这个“痛点”在柠檬豆“玺品云”上发布后,很快就对接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陈业新博士,进而引进了其发明的钛瓷水性漆。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上的甲方、乙方并非固定的单向输出,畅通了既有渠道,“揭榜挂帅”往往可实现双向赋能。如,山东极视角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汇聚25万计算机视觉算法开发者,正在打造“算法MadeIn青岛”模式,即从本地开放大量的原AI场景向全国进行推广。

他们依托揭榜任务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这都将为青岛培养出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3、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青岛之“新”

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一系列发力科创的探索之举,使得青岛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而一流的生态,也正源源不断地激发着创新动力,释放着创新活力,挖掘出更多的创新潜力。围绕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青岛以科创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更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动机。在自然指数官网最新公布的自然指数排名中,有6所山东高校进入全球前500名,其中4所为驻青高校,1所在青岛设有校区。作为自然科学领域高质量研究产出与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入选高校数量从侧面印证了青岛可以组织高水平科研的能力。

产业是催生创新的土壤,企业是践行创新的主力。在提振实体经济的24条重点产业链上,青岛一直在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的高度融合,行业领先的前沿技术频频在青岛面世:

由松立集团研发的城市级静态交通管理平台,为城市交通装上了“大脑”,以数字化赋能城市停车资源一体化管理;山东易华录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出了鱼苗计数器;软控发布了行业首个橡胶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研发设计、橡胶轮胎生产、设备服务等30余项应用场景的智能化……

此外,“三年为期、高效孵化”的“沃土计划”正积极厚植“科企森林”。其搭建的“高企育苗—高企认定—高企上市”的梯次培育体系,也正在为青岛抢占科创高地蓄力。

11月初,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2年度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和首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名单。青岛有39家企业入选省科技领军企业,98家企业入选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均领跑全省。

科技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在创新资源的配置上,在科技服务平台的搭建上,青岛正凝聚起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形成合力,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积蓄起充足底气。

青岛悬赏令奖金近亿(5亿悬赏金)(5)

本期责编美编 :谭泽宇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业务合作,可以

taojunhezuo@163.com

涛君期待与各界精英携手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