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蒙联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定下的国策。大清帝国建立,蒙古八旗也立下汗马之功,蒙古王公在清廷政治生活中,一直是一股倚为股肱的力量。为了确保这种关系代代相传,也为了保持自己家族的特殊地位,福临(顺治)即位不久,孝庄就册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顺治皇帝亲政当年,就大礼成婚正中宫之位。

孝庄几岁去世(孝庄的家庭矛盾)(1)

自古帝王婚姻们总是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人的喜好与感情侧是次要的。而福临恰恰缺乏这种胸怀,他更多以自己的好恶来对待这种关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聪明漂亮,但喜欢奢侈,而且爱嫉妒。本来,作为一个贵族出身的女子,这些并不是大毛病,福临却不能容忍一点,坚持要废皇后,再立皇后。这个还未成年的皇子,脾气固执,很多王公大臣劝说,仍然丝毫不妥协,孝庄也无可奈何,只好降皇后为妃,住在侧宫,这才暂时抵住了这场灾难。

孝庄几岁去世(孝庄的家庭矛盾)(2)

为了消除这个举动可能带来的消极政治影响,孝庄又选择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之女博尔济锦氏进宫为妃。但福临对这位蒙古包里出来的漂亮姑娘同样不感兴趣,反而如痴如醉地恋上了同父异母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

孝庄几岁去世(孝庄的家庭矛盾)(3)

董鄂氏隶属满洲正白旗,父亲鄂硕,任内大臣,封三等伯(位同一品) ,董鄂氏不但通诗文,而且性格温顺,仪表端庄,举止言语,很有风采。顺治十年应秀女之选(清制:满族女子到应聘之年必须造册上报内务府,三年选以充实后宫或指配皇弟皇子),许配给皇太极末子博穆博果尔。博穆博果尔经常从军出征,董鄂氏出入宫苑侍候后妃,与福临相识并坠入情网。

孝庄察觉了这一危险苗头,立即采取措施,宣布停止命妇入侍的旧例,以“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同时赶紧给儿子完婚,博尔济锦氏成为第二任皇后。

孝庄几岁去世(孝庄的家庭矛盾)(4)

但并不能阻止福临对董鄂氏的迷恋。为了获得更多接近董鄂氏的机会顺治十二年二月,福临封博穆博果尔为和硕襄亲王,以示优宠。后来博穆博果尔得悉其中内情损怒地训斥董鄂氏,这事被福临知道,他打了弟弟耳光,博穆博果尔羞愤自杀一此事发生在顺治十三年七月,这个事情没有任何史料加以佐证。

宫内除了这种事情是不光彩的,所以孝庄悄悄地处理了这件事,过了服丧期,董鄂氏被接入宫内,封为贤妃,过了一个月,顺治将她封为皇贵妃。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顺治觉得董鄂氏有才有德,自己欣赏,是最好的皇后人选,所以顺治又想废皇后,立董鄂氏为后。

孝庄几岁去世(孝庄的家庭矛盾)(5)

假如顺治再度废后,改立董鄂氏,那么蒙古女人失去中宫主子之位,势必影响满家关系,倾动大清帝国的立国之基。所以孝庄毫不犹豫地对儿子的举动进行了抑制,结果,母子间出现隔阂,顺治皇帝甚至公然下令抠去太庙匾额上的蒙古文字,而那位生活在感情荒漠中的蒙古皇后,对于安排自己命运的同族婆婆并无丝毫感激,相反把不幸和怨恨,统统归集到太后身上,连太后病倒,也不去问候一声。对于这一切,孝庄都忍受了。宽容理解是她的原则。这种微妙紧张的母子婆媳关系维持了五六年,幸而她有多年的政治经验和坚毅的性格,清朝的基业才不至于因为后宫的倾覆而动摇。

孝庄几岁去世(孝庄的家庭矛盾)(6)

孝庄这种苦心顺治与皇后恐怕都不理解,反倒是通达人情的董鄂氏能够体谅孝庄的苦衷,她主动周旋于皇后与皇帝之间缓和调节双方各种矛盾,有时起到孝庄所难以达到的作用。

唯有如此,孝庄有什么事总是找董鄂氏商量,有什么话总是找这个儿媳妇说,以至于到后来,婆婆对儿媳几乎到了不能离开的地步 。

顺治十四年,董鄂氏产下一子,四个月后不幸夭折,丧子的悲伤使她郁郁咸疾,宫廷矛盾的精神重负使她原来有病的身体更加虚损。顺治十七年八月,董鄂氏病故。皇帝遭此打击,精神颓落 ,出家为僧,未出半年,患痘症而逝。

孝庄不仅失去了知心儿媳妇,大孙子,还是去了自己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孝庄生活面临着各种坎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