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庆区全媒体 记者 张艾佳

青山一道同风雨,并肩携手共向前。2022年1月,顺庆区委、区政府将困难帮扶作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针对城市重点困难群众实施了“城市暖心工程”,促民生升温,为幸福加码,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为此,顺庆区建立了“县级领导包街道、部门包社区、干部包户”的良性互动工作格局,极大缓解了城市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初步形成了具有顺庆特色的长效帮扶模式。

摸实情 1547人纳入帮扶

擦亮眼睛,视察民生疾苦。为及时摸清辖区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顺庆区各街道按照帮扶要求,对辖区困难群体作了全面摸排登记。

走访摸排中,家住石油南路的冯皓引起了舞凤街道工作人员的注意。40岁的冯皓是一名陆军一级土官退役军人。2005年退伍后,冯皓从事木工职业,每月8000多元的工资,生活还算幸福,可是一场疾病却打破了这短暂的幸福。2019年7月,冯皓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本以为是个小毛病,却被诊断出甲状腺左叶乳头状癌,治疗费高达15万余元。术后因为长期服用药物,冯皓产生了尿血副作用,医生叮嘱其一年内不要从事体力劳动。从患病直今,冯皓一直处于失业状况。一时间照顾家庭和赡养老人的重担压得妻子钟林喘不过气。

“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了,还有两个女儿、四个老人需要赡养。”说起冯皓生病的经过,钟林忍不住落泪。

筑牢发展基石唱响民生之歌(顺庆城市暖心工程)(1)

顺庆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蒈慰问冯皓

经过摸排,像冯皓这样的城市困难群众在顺庆区还有643户、1547人,涉及全区12个街道。

“社区干部先按照城市重点困难群众识别条件,对居民户进行全覆盖摸底排查,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名单报送街道。”顺庆区“城市暖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报送名单后,再由街道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入户调查,核实相关信息。同时,社区还要组织社区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等召开民主评议大会,对调查核实的城市重点困难群众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报送街道审核,街道再将审核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汇总名单才报送至区“城市暖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确定帮扶对象后,再有针对性地分类制订帮扶方案。”该负责人说到。

听民声 让帮扶更加精准

困难群众的需求需要倾听,才能让帮扶实现精准,让爱留声。

新床、新灶具……5月10日,家住什字上街的刘光全一回到家,就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他“梦想中”的家终于变成了现实。

在不久前,这个家还是另一种模样:墙是斑驳的,灯是不亮的,每晚刘光全只能用手电筒照明……

这一前一后的巨大变化,得益于与刘光全帮结对帮扶的中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彭莉。初次走进刘光全的家,映入眼帘的是杂乱的生活用品、坑坑洼洼的墙壁,电线、电器明显老化破损,客厅摆放着一张破烂的木床。“很多插座、开关都已经坏了,家里只有两个照明灯,一个忽闪忽闪的,还有一个亮都不亮。”彭莉说到。

筑牢发展基石唱响民生之歌(顺庆城市暖心工程)(2)

彭莉到刘光全家走访

51岁的刘光全,早年父母双亡,生活十分困难。2002年,刘光全收养一女刘婷,现就读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一年学费高达一万八千元,面对本该令人高兴的高校入学通知书,昂贵的学费却令他们一筹莫展。了解情况后,刘光全所属社区给他介绍了一份保安工作,每月工资2300元。为了给女儿攒学费和生活费,刘光全每天只吃一顿饭;为了省钱,刘光全在家里从来舍不得洗热水澡,甚至舍不得开灯照明,电筒成了他生活中的光。

“我一直想给女儿换个床,让她睡得舒适一点,可是我没这个能力。”得知因为贫困,刘婷一直睡在客厅那张破烂的木床上,天冷的时候,只有靠穿点厚衣服才能入睡时,彭莉心疼不已。

筑牢发展基石唱响民生之歌(顺庆城市暖心工程)(3)

刘光全家新换的灶具

随后,彭莉对刘光全家里的老旧电线、线路接口、插座等逐一排查、改造设计。还自掏腰包给刘光全更换置办了灯具、灶具、风扇、床等家具。从电线线路改造、购买家具、安装灯具到物品摆放、旧物件清除、房子大扫除等,彭莉带着感情一样一样的做,她话不多,灰暗的小屋却在她的努力下渐渐亮堂起来。

用真情 为群众幸福加码

迈开双腿丈量民情,才能让精准帮扶落地落实。

“一点,一横,一撇……这个字念刘。”

“很好,我们再来写一遍,一点一横一撇……”近日,南充高中临江校区语文教师向伟驱车来到荆溪街道协兴村,为“城市暖心工程”帮扶对象刘同学送教上门。

筑牢发展基石唱响民生之歌(顺庆城市暖心工程)(4)

向伟“送教上门”

从基本的握笔姿势到书写的笔顺、笔画,向伟耐心讲解,鼓励刘同学不怕困难,凝心静气,落好每一笔。最终,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耐心讲解和指导,刘同学完整地书写出了自己的名字,脸上流露出灿烂的笑容。

“谢-谢-叔-叔!”15岁的刘同学患有轻微智力障碍,与人沟通存在一定困难,不会太多词汇的她,却在向伟的帮助下,感知着这个多彩的世界,吞吞吐吐地向他表达感激之情。

“路崎岖艰辛,心砥砺前行。”向伟表示,送教的过程就是爱的过程,每一次送教上门,就是为了让刘同学享受到教育的公平,感知世界的暖心,让她的家人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根据刘同学的情况,我们还开设了数学课程,教她数字书写和简单的算术。”南充高中临江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适时与荆溪街道办事处、荆溪派出所和协兴村村委会联系,共同关注孩子最新情况。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这些帮扶故事记录了一个个家庭最真实的生活状况,更寄托了他们对改善生活现状的美好愿景。“城市暖心工程”实施后,顺庆区各帮扶干部积极响应,真心实意关心关爱关注每一位困难群众。这些,无疑是对“暖心”二字最好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