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古以来,就讲究衣锦还乡。当年,西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在关中定都,问鼎天下。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一定要东归故里。刘邦当皇帝后,也是要大摇大摆地回到家乡沛县,还写下著名的《大风歌》。

“山西王”阎锡山自然也不能免俗。

阎锡山被谁逼走的(阎锡山衣锦还乡时为何到村头就下车不行)(1)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他19岁就离开家乡,到山西武备学堂读书。后来,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就读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本期间,阎锡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还认识了同盟会领袖孙中山。

没想到,出发这一天,阎锡山没要这支车队,坐上一辆陈旧的美式吉普。车上除了开车的司机,就是两个没有眷属的士官。阎锡山一路赶到河边村,到了村头,他招呼司机停车。

车停好了,阎锡山穿上外祖母给他做的衣服,下了车,带着两位士官和司机,步行进入村子。他一边走,一边和颜悦色地和村民说话,了解当地的物价、产出等民情。

村头离阎锡山的老屋并不远,可阎锡山却用了足足一个小时,才回到家中。

在那以后,阎锡山每一年风雨无阻都要回家。每一年回家,阎锡山都是这样轻车简从,从不滋扰地方官员。而且每次车子到了村头,就会停下来步行。

多年以后,一名跟随的士官问,这是何故?阎锡山回答说:“孙先生常说,民为本,我为仆。我岂能以严威慑于父老乡亲;苟能蔽令伯之忠孝,子厚之谦恭,有德于百姓,则伯川可少过矣!”

阎锡山被谁逼走的(阎锡山衣锦还乡时为何到村头就下车不行)(2)

这里的“孙先生”,当然是指孙中山。阎锡山一生最敬重的人,就是孙中山了。在山西,阎锡山对于“民为本”三个字,还是做得比较好。

1930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出现了阎锡山的头像。《时代》周刊称阎锡山是一位“和平军阀”。【资料扩展:张作霖有一家规谁都不敢违反 最宠爱小妾违反后将她打入尼姑奄】

文中称,阎锡山这位“长满胸毛的、操着浑厚嗓音的阎元帅”,将山西治理得井井有条,为山西带来了繁荣,“在中国,山西人最为富裕”。“他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业、军队、警察、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资料扩展:袁世凯吃饭有一个规矩 几十年不变 让儿子们都感到痛苦】

————————

给你好看的历史:勇哥读史

微信公众订阅号:yonggedushi(长按复制添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