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鲈“入侵”我国。黑鲈嘴巴硕大,所以又被称作大口黑鲈,原产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黑鲈是典型的掠食性鱼种,牙齿锋利,水里的鱼、虾、蟹来者不拒,称霸河流、难逢敌手,碰到凶悍的雄性黑鲈,还有攻击人类的可能。但黑鲈无肌间刺、肉质鲜美细嫩,为了满足舌尖上的快感,黑鱼先后被多个国家、地区引入。

罗非鱼为什么不能入侵(潜伏者黑鲈生吞罗非鱼)(1)

7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首次引进黑鲈,和其他肉食性鱼不同,黑鲈对水温格外敏感,水温过低甚至能引起死亡,台湾凭借略高的水温恰恰成了黑鲈理想的栖息水域。1983年黑鲈又从台湾传入深圳、佛山、惠州,并很快成为广州餐桌上的必点美味。另外黑鲈与罗非有点类似,但似乎更适合养殖,因此极短时间内迅速从广州向周围省市辐射开来。

罗非鱼为什么不能入侵(潜伏者黑鲈生吞罗非鱼)(2)

目前江苏、浙江、上海,乃至山东等地,均出现黑鲈的专业养殖基地,产量接连创新高。数据显示2020年黑鲈的全国总产量达到47.8万吨,其中广东产量是28万吨,轻松拿下了接近一半的份额,成了黑鲈养殖的领头羊。浙江、江苏则牢牢坐稳了第二、第三把交椅,产量分别达到了6.5万吨、3.8万吨。

罗非鱼为什么不能入侵(潜伏者黑鲈生吞罗非鱼)(3)

作为一款外来鱼种,能够快速蹿红、风靡各地,定然存在多个因素。黑鲈的价格低廉,原因是黑鲈体质健壮、不易生病,掠食性的特点又能充分发挥它的进食优势,所以养殖难度不高。广东、广西的养殖户每年4月投放幼苗,等到10月底时黑鲈已长到500克左右,完全满足上市规格,这就造成黑鲈的价格也相对低廉。

黑鲈的定价偏向中低端,多在一些小型的酒店、饭店出现,当然一些体积硕大的黑鲈也能轻松挤进高端场所,经过掌勺大师的煎炒烹炸,味道不输于翘嘴红鲌、大菱鲆等相对高端食材。

罗非鱼为什么不能入侵(潜伏者黑鲈生吞罗非鱼)(4)

黑鲈作为食材拥有极高的可塑性,可清蒸、可红烧、可煮炖,再配合精心调配的作料,活脱脱的一份美食。正因为它极高的可塑性,所以可满足绝大部分地域的味道需要。北方人生性豪放,讲究大吃大有,个头偏大的黑鲈基本被北方人承包了,做法也颇为传统,像红焖黑鲈、糖醋黑鲈都能呈现不一样的味蕾刺激。

浙江、江苏等鱼米之乡的朋友善于精细饮食,更喜欢小而美的食材,1斤左右的黑鲈最受青睐,做法与北方人相近。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食客,则喜欢清蒸黑鲈,黑鲈的鲜嫩的口感符合他们特有的食味体验。

罗非鱼为什么不能入侵(潜伏者黑鲈生吞罗非鱼)(5)

2、黑鲈疯狂扩张,带来了不少隐患。本文开篇提到,黑鲈因为肉质鲜嫩被多个国家、地区引入,比如临近美国的加拿大和较远的日本,产生的后果却极其相似,日本多个本地土著鱼种被黑鲈吞食干净即便是美国本土的北部水域,黑鲈似乎不留情面,几乎把河道里虾、鱼的啃杀得“片甲不留”。

不过,原因并没有想象的复杂,食物丰富、缺少天敌,鲈鱼放开膀子拼命地“吃、吃、吃”,所以在这些国家偶尔出现一些壮如牛的大型鲈鱼。2006年有路亚钓友在美国的迪克逊湖里,斩获了一条长80公分,重12公斤的巨型黑鲈。但目前被承认的第一名是日本钓友在琵琶湖2009年钓到的一条重达10.1公斤、体长75公分的黑鲈。人们不得不一边享受着黑鲈的美味,一边被鲈鱼的泛滥、物种侵害问题所困扰。

罗非鱼为什么不能入侵(潜伏者黑鲈生吞罗非鱼)(6)

黑鲈引入到我国南方水域,同样面临着泛滥成灾的威胁,珠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和长江、黄河相比,珠江的名气逊色了不少,它起源于云贵高原,是我国的第三大长河,拥有丰富的鱼资源,现在数量最多、最难以控制的要算罗非鱼了。

罗非鱼产自非洲,进入中国已经60多年的历史,我国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多次选育,目前罗非的年产量达到200万吨左右,绝大部分出口到美国。同时以珠江为代表的自然水域里,大量罗非鱼疯狂抢食、爆发式增长,不断挤压本地鱼种的生存空间,据统计已有数个鱼种因罗非泛滥而灭绝。罗非鱼已于2014年列入我国第三批外来物种入侵名单。

罗非鱼为什么不能入侵(潜伏者黑鲈生吞罗非鱼)(7)

黑鲈和罗非的相似之处,偏好水温略高、暖的环境,惧怕低温。区别在于罗非在10℃左右时极大可能被冻死,而黑鲈此时活性降低,但不至于死亡,直至气温降至3-5℃时才会失去活性。另外罗非是杂食性鱼,而黑鲈是掠食性鱼,像珠江里的鲫鱼、白条、翘嘴、麦穗都是黑鲈的口中之物,包括罗非也是黑鲈的觅食对象。黑鲈的以上特征,意味着黑鲈有更广阔的适用水域,及对天敌强悍的抵抗力。

其实黑鲈的破坏性早已被我国科研人员察觉。2013科研人员对外来物种较严重的广东省进行了数月的跟踪、调查,罗非、福寿螺、巴西龟名副其实成了前三甲,同时指出黑鲈作为潜在的最大破坏者,不容忽视,种种迹象表面黑鲈可能代替罗非,成为危害珠江,乃至广东的最大破坏者。

罗非鱼为什么不能入侵(潜伏者黑鲈生吞罗非鱼)(8)

前文提到江苏、浙江已有专业的黑鲈养殖场,钓鱼人在长江水域也零星钓起黑鲈,虽然数量还不多,绝大部分是从养殖场逃窜出来的,或被人放生。令人欣喜的是,山东、河北等地也有养殖黑鲈的情况,但多数为避开冷冬,选择的幼苗偏大,趁着夏季高温突击喂养,就地贩卖,更多扮演了一个中转站的角色。另外2020年的冬季属于冷冬,华北等地的气温一度降至零下20℃,不确定的气温是阻挡黑鲈北上的天然屏障。

罗非鱼为什么不能入侵(潜伏者黑鲈生吞罗非鱼)(9)

任何外来物种,往往都有两面性,比如霸占夜店美食的小龙虾,湖北、湖南两地众多养殖户靠它发家致富,而云南、广西、贵州的梯田,却因小龙虾的打洞、挖穴,损失3万亩。为抑制小龙虾泛滥,曾创下2年捕杀10万吨的记录。所以如何起到好处的利用、平衡外来物种,包括黑鲈是摆在面前的问题。

原创: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