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1)

琼郡舆地全图

最近我在查阅海南历史资料时发现一幅海南岛无名地图(即《琼郡舆地全图》),据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鉴定结果显示,这幅地图绘制于清朝嘉庆二十五年(1820)与光绪元年(1875)之间,最准确的断代为不晚于道光十六年(1836)。

该地图与传统地图的绘制方向一致,上南下北,且图中注释颇为详细,于是著此文探究一番。

行政区划篇【从上到下】1.崖州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2)

崖州附近地图

清朝崖州,即如今的三亚市崖州区,当时属于直隶州,清朝后期处于海禁状态,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其他地方虽然认识到海港交通方便,但是沿海县城往往更靠近内陆,崖州就是其中一例。

2.五指岭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3)

五指岭

五指岭即是如今的五指山,说明现代人为了让五指岭与《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压的五指山强行绑定,以扩大知名度,增加旅游价值而更名为“五指山”,更加证明《西游记》中五指山原型不在海南岛,正如花果山也不在如今的江苏连云港,全是现代人的牵强附会。

3.琼州府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4)

琼州府

琼州府,地居海洲中,东西广九百里,南北袤一千一百四十里,绵亘三千余里。自雷渡海,琼为都会,居岛之北陲,儋居西陲,崖居南陲,万居东陲,内包黎峒,万山峻拔,外匝大海,远接诸番。

琼州府,即如今的海口市琼山区,自古以来就属于海南行政中心,与崖州一样居于内陆地区。其中南渡江入海口设置海口所以及炮台,成为海口市名的来源。不过整个近代时期,固定炮台基本没啥用处,射程近且覆盖面小,而且海南在抗日战争之前也没有被外国列强强占,只有在日军侵华时期当作了橡胶、铁矿、木材等原材料产地。因此,到了新中国成立前,海南几乎没有发展近代化工业。

民族风俗篇1.黎族人不欺诈客商,喜欢以物易物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5)

黎族人信用为本,不欺诈

​图曰:黎人赋性不欺人,亦不受人欺;每以沉香藤与客人换货。

黎族人不欺诈,与人交易往往比较令人信服,也不怕人欺负。

黎族还喜欢用沉香藤以货易货,换取客商提供的生活用品。

2.黎族客商喜欢一站式到船或车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6)

黎族客商喜欢山间直达海岸

​图曰:黎客收货即雇黎人挑出市县。

黎族客商喜欢雇佣黎族人将货物挑出市县,大概率是图省事儿,直接放进沿海商船或者货车上。

3.黎族人在清代基本为文盲,以结藤绳记事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7)

黎族人多文盲

图曰:黎人不知文墨,记事结藤绳,有事通众,结绳号于矢上以传各峝 。

清代时期,黎族同胞在文化层面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以结藤绳记事,用箭头绑藤绳射向各个村寨来通告部众。毕竟黎族人在清代还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文字,没有文字导致信息沟通效率大大降低,只能采用这种比较原始的信息传递方式了。这种做法虽然比较原始,但是已经是黎族当时最好的信息传播方式了。

4.黎族没有造桥技术,只能抱葫芦、乘筏过河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8)

黎族人抱葫芦渡河,也编木筏渡河

图曰:黎人过水抱葫芦,水流虽急,不奈他何,亦皆编筏,黎姑之过。

图中说黎族人抱着葫芦渡河,河流虽然流速快,但是对人无可奈何,当然还是乘筏最为稳妥,黎族人也姑且这么过河。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9)

渡水腰舟

至今海南陵水仍有渡水腰舟的活动,看来黎族还真有抱着葫芦过河的传统,足以证明清朝人的记载并非虚言。

5.黎族不知道渔网,也不产盐,只能用弓箭射鱼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10)

黎族人不知道编织渔网的技术

​图曰:黎人捉鱼不知网罟,抱矢射之。黎中无盐,小贩挑入得利。

黎族人逮鱼却不知道有渔网,只能拿弓箭射鱼。

海南中部的黎族部落不产食盐,小盐贩挑盐进入该地区获取利润。

6.黎族人性情彪悍,一言不合就骑牛打架一决雌雄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11)

黎族人喜欢打架

图曰:黎人性悍,同类一言不合,以牛为骑,各持刀箭相杀,吹牛角壮勇。

黎族人民风彪悍,同族人一言不合,骑牛持刀弓箭相互攻杀,还吹牛角壮胆。因此,黎族“民风淳朴”,颇有古代汉人的尚武精神!

7.黎族人以山歌做媒,聘礼以牛为重,男子下聘礼后上门即是迎亲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12)

男女唱山歌做媒

​图曰:黎人顶魁每于春夏在深山旷野间,男女娶会,唱歌答通情,两相自配,父母而不知禁,养儿方谓媒聘之矣。

黎族成年男子每次在春夏季节的幽深山岭、空旷田野之间举行男女相亲大会,以唱歌来彼此了解沟通感情,双双私定终身,双方父母并不认为应该禁止,等到养育孩子时才做媒下聘礼去女方。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13)

黎族结婚习俗

​图曰:聘婚以牛为重,槟酒吉贝佐之。夫家办靣[通“面”]绣式而刺之,他人一见而知谋峝聘,号而不敢犯。

黎族人结婚以牛为聘礼最为贵重,槟榔酒、吉贝布【用棉花或木棉编织成的棉布】作为伴礼。丈夫为新娘举办面部刺绣仪式,他人一见到新娘就会知道她已有婚配,声称不敢来侵犯。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14)

黎族迎亲

图曰:聘后而婚夫至女门,妻子母会女以棉被遮头,夫负孥归牛而随人富贵相资,亦有迎亲之义,礼之存焉。 聘后而婚,夫随媒至女门,父母令女蒙被而出,夫即背妇以归。

下聘礼后,丈夫到新娘家,妻子母亲【岳母】用棉被遮住女儿头部嫁女,丈夫用牛背着妻子儿女回家,新娘跟随丈夫或富或贵相互支持,也有迎亲的意思,这意味着婚礼已经存在。

8.黎族人每到节日即饮酒作舞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15)

伏腊会宴饮

图曰:每遇岁时伏腊会,众烹宰酒饮,以竹筒食,以木酌醉,饱后击鼓鸣锣跳舞,快乐尽日乃散。

每到恰逢节日,众人宰羊杀猪喝酒痛饮,吃竹筒饭,用木勺饮醉,吃饱喝足后,击鼓鸣锣,跳起舞来,兴尽而还。

9.黎族人不知耕作知识,以雨季为准,放养式耕作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16)

黎族耕作毫无章法,完全是放养

图曰:黎人不识耕,以滋雨为候,纵放群牛践蹯于田间,水土交融,弗以种粒,岁亦丰稔之。

黎族人不知晓耕作技术,以雨季为耕种季节,放纵牛群在田间肆意践踏,雨水土壤相互融合在一起,不播种水稻,但是每年都获得丰收。

说实话,清人的记载荒诞不经,不播种就能收获真是咄咄怪事,实际上按照马放南山的放养式耕作顶多收获杂草。

10.黎族没有医药,只能祭拜鬼神,以求神灵保佑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17)

黎族没有医药知识,只能依靠鬼神保佑

​图曰:黎无医药,病惟鬼。不知占卜,切吉凶切鸡看脚,无不知其应响。

黎族没有医药知识,生病只能祭拜鬼神。不知道占卜算卦,通过砍断鸡脚来判断吉兆或凶兆,没有不知道其反响【反馈的吉凶】。

其实黎族有自己的医药,清朝人属于五十步笑百步,汉族占卜未必有鸡脚占卜靠谱,反正都是一丘之貉。古代医学无论是汉族医学还是黎族医学都是瞎子摸象,即使对症施治,也属于歪打正着。中医药与黎族医药大部分属于安慰剂效应而已,古代人生病能挺过来全靠人的抵抗力。

物产篇1.海南黄花梨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18)

海南黄花梨的运输方式

​图曰:花梨贡木生于深岩山中,代[伐]成木后,众扛下山来,乘大雨水编筏运出,平岸方用牛力拖出大河。

海南黄花梨属于名贵树种,生长于深山岩石之中,砍伐成木材之后,众人扛下山去,乘着雨季溪水大涨,编成木筏顺流而下运出,等到河岸平坦处,才用牛力拖出大河。

2.黎藤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19)

黎藤成为黎族换取生活物资的货币

图曰:黎藤生高崖深谷,有红白两种,采取以换货物。

黎藤生长于高高的悬崖,深邃的谷底,有红色和白色两种颜色,黎族人采伐它,用作换取生活物资的重要经济作物,相当于黎族的天然货币。

黎族藤编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新时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目前,陵水藤器有“四头洗衣箩”、“蝴蝶衣钩”、“手提篮”、“花盆座”、“吊篮”、“墙挂篮”、“屏风”等284个藤制品种,远销国际市场,深受欢迎。 保护和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这一方面,陵水已经有了筹划。2010年,陵水设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陵水黎族藤编技艺传习所,出口的藤竹编织产品有手提筐、挂篮、藤架等20多种,出口到美国、欧洲、日本等10多个国家。未来,黎藤民间艺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将遍布全岛,带动一个本土少数民族特色产业链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黎族除了卖藤,还能用黎藤编制手提篮、花盆座、吊篮等,可以说黎族藤编不亚于汉族竹编与苇编。

3.沉香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20)

沉香的采摘方式

图曰:沉香结于老枯树中,黎有十余人祈得山神,各分采取。或遇熊豹毒蛇,弗相顾也。香种不同,迦南中角沉香,且不易得。

海南沉香凝结于古老的枯树之中,黎族人结成十几人的队伍祈求山神的庇佑,各自分别采伐取得沉香。有的人遇到黑熊、豹子、毒蛇,也不能相互顾及。沉香有不同的种类,尤以迦南中的角沉香 ,暂且不容易获得。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21)

黄庭坚《制婴香方帖》

​黄庭坚的《制婴香方帖》就记载有“角沉”,可见角沉香的使用历史悠久,至少910年之久。

4.稻谷、舂米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22)

黎族人舂米

​图曰:黎人不造磨笼,若有稻谷,邀妇人摏之。

黎族人不制造竹磨 ,如果有稻米需要脱壳,会邀请妇女前往舂臼摏米。

海南府城明朝旧时地图(清朝道光年间琼郡舆地全图鉴赏)(23)

竹磨,又叫磨笼

​黎族人舂米是在舂臼里摏捣,虽然较为费力,但是不失为一种生活的调节剂。舂臼除了舂米还可以打年糕,可以说,一器两用,一站式服务。

总结

黎族人的风俗与物产在此图中皆有展示,有的荒诞不经,有的至今可闻,此图算是记载了清朝人对于黎族的偏见与想象,是难得的历史文物。

至此,全图已解说完毕。

你觉得清朝黎族人与现在的海南黎族人有区别吗?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