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历史选择题?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历史选择题(初中八上历史第4课)

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历史选择题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课标: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一、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二、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师夷长技以制夷)

三、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

四、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口号:“自强”“求富” 学习重点:器物方面

五、主要内容:

1、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如: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福州船政局;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最早)

2、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19世纪60年代起,建立新式海陆军。

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成果: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海军:19世纪80年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4、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六、失败标志: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七、失败原因:1、只学西方先进技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外国势力的挤压;请政府的腐败;顽固派的阻挠;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八、性质:也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九、影响: 局限性:只学习先进技术,而不改变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十、启示:只学习先进技术,不改变落后制度,不能使国家富强;改革要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十一、近代化是指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次年攻占安庆,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 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赴北方镇压捻军起义。同治七年(1868年)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 (1870年) 在办理天津教案中媚外残民,受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病死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