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派渊源

湖塘马杭上店人恽格字寿平,号南田,继承和发展北宋徐崇嗣画法,在清朝初年开创没骨花卉画法。他主张“笔中之笔,墨外之墨”。恽南田绘画作品雅俗共赏,富丽典雅,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情感寄托。画作艺术境界高远,影响广泛,为中国画振兴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被称为“常州画派”,或称“毗陵画派”“恽派”。常州派一词最早见于《国朝画征录》(张庚,字浦山,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撰著),书中提出“及武进恽寿平出,凡写生者俱却步矣。近世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观点。

常州留青竹刻的流派及艺术特征(武进湖塘曾形成著名的常州画派)(1)

恽南田作为常州画派创始人,被誉为“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以“毗陵六逸”之一为人称道,人品、画品、诗品、书品均为时人倾倒,传习成风;不仅影响着常武地区书画界,而且辐射扬州、苏州、浙江、岭南等地画家群体。近现代的“海上画派”,也有不少书画大家、名家受其熏陶和影响。常州没骨画派作为画坛奇葩,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遗产。

没骨技法

没骨画法创始于北宋徐崇嗣,花卉画以清妍艳丽为主,不用墨线勾描,完全用颜色来表现。传到清初,恽南田辩证接受古人技法,先用水墨点戳,后尽用颜色,在前人基础上融入他成熟的山水画技法、写意花鸟画技法,创造色染水晕法,在水与色关系处理方面有独到之处。荷花最适合于没骨,先用浅红色组成花形,再用嫩黄画瓣内的莲蓬,接着添画荷叶荷干,画荷叶先用大笔蘸淡花青墨扫出大体,墨干后再层层渲染。画荷干时从上而下,好像写大篆一般,顿挫有势,颇有亭亭玉立的风姿。

常州留青竹刻的流派及艺术特征(武进湖塘曾形成著名的常州画派)(2)

画派传承

常州画派传承主要由恽氏族人传承画派技艺和风格,在中国美术史上非常罕见。300多年来,恽氏没骨画历久弥新,盛誉不衰,代有传人,恽南田后裔参与传承恽派画法者多达50余人,仅女画家就有13人;恽南田门生徒孙传承其画法有名者有上百人。

恽氏传人 恽氏传人中知名画家有恽馨生(1669─1722),号香国,画学南田,山水、花鸟出入于古人。恽馨生次女恽怀娥深得恽氏画法真传,花卉精雅,布白极具特色,善画花果,为画桃高手。三女恽怀英幼承家族画法,善工花鸟,设色明净,尤擅画墨梅。

恽源浚(1692─1763),字哲长,号铁箫老人,曾任天津县丞、大名府通判,把南田画风带到了北方,与当时宫廷画家蒋廷锡、邹一桂齐名。

恽冰(生卒年代不详),恽南田族孙女,号南陵女史(亦署兰陵女子),是恽氏家属中传世作品最多的女画家,自小师法南田没骨画法,尤善于用粉。乾隆年间(1736─1795),其画作贡于孝圣太后,受到乾隆皇帝赏识,题诗嘉奖,声誉鹊起。

恽珠(生卒年代不详),字星联,号瑜浦、珍浦、蓉湖道人,10岁工诗,从族姑恽冰习画,得南田画法,著有《兰闺实录》6卷、《国朝闺秀正始集》30卷等。

恽光业(1813─1884),字畹香、畹芗,曾任安徽布政使,为清咸丰、同治年间恽氏家族代表。画作以没骨工笔为主,空灵疏逸、柔美动人。

恽彦彬(1838─1920),字次元,号樗园老人,清同治十年(1871)传胪、詹事府内阁学士,曾任广西学政,因不满朝政,乞假归里。其画工折枝花卉,宗南田法,是光绪年间(1875-1908)至民国初期恽派代表人物。

恽元复(1843─1911) ,字伯初,号祖南,别号醉墨翁等,是恽南田六世孙,其画专攻南田,画作温静雅逸,不落俗套。

恽振霖是恽南田11世裔孙、中国美协会员,曾任安徽师范大学美术教研室主任、恽南田纪念馆名誉馆长,致力于没骨写生,成就颇丰,代表作有《坐拥群花度岁寒》《新雨初雾》等,出版有《恽振霖画集》。

门生传承 恽南田生徒众多,遍布常州、无锡、苏州、常熟、昆山等地。武进人主要有他外甥、临摹功夫高超的张子畏,绘画技法几乎与恽南田相当的董瑜,他的从甥、工于山水的杨湛思和尽得其真传、辄能乱真的张伟,及深得没骨写生花卉之神髓的范廷镇(字子安)。陈烺在《读画辑略》中称“恽寿平写生法,传于入室弟子范子安,子安再传石庵和尚,石庵传之管垣,一脉渊源,直接寿平衣钵”。

常州留青竹刻的流派及艺术特征(武进湖塘曾形成著名的常州画派)(3)

常州留青竹刻的流派及艺术特征(武进湖塘曾形成著名的常州画派)(4)

常州留青竹刻的流派及艺术特征(武进湖塘曾形成著名的常州画派)(5)

,